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如下:
一、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二、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三、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
四、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色之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五、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提出“克念”,就是说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六、理势合一的历史观。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并在其著作《读通鉴论》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历史形式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
七、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王夫之在其《四书训义》一书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的,人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
扩展资料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情感为其主要特征,不能以学理来代替情感.更不能以其他文体或学问来代替诗歌。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言志缘情的优良传统,提出要由“心之原声”发言而为诗“。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悄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王夫之的史学观:
1、归纳法。王夫之论史善于分析众多史实,并加以归纳,从而得出富有启发性的结论。如他归纳唐朝灭亡的原因为“唐之亡,亡于人之散”,也就是朝廷要员人心涣散,各自为政,不能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央效力。
2、比较法。王夫之运用这一方法,纵论古今历史变迁、人物沉浮,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结论。如前人对秦、隋灭亡进行了很多相似性比较,而王夫之通过比较,指明秦、隋亡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3、历史主义的方法。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慨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夫之
王夫之的思想介绍 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王夫之的思想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和黄宗羲、顾炎武合称的清代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反对禁欲主义、气一元论、均天下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提倡正确逻辑、理势合一观点,讲人性变化论等,这些都是王夫之的主要思想结晶。而这些思想的提出,是符合现在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其中很多思想是具有极大意义的,比如禁欲。在封建王朝,程朱理学的发展将所有人都僵化束缚在所谓的理之中,其中有很多是不符合人性的,还希望存天理、灭人欲,当时的社会死气沉沉就是这些思想控制的结果。
王夫之的这些观点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束缚,告诉人们人是不能够离开欲而谈理的,因为理就在人欲之中,这是对方式的程朱理学致命打击,对于解放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
还有对人性的辩论,他不认为人生下来人性就一定注定了,人性是会变化的,同是人也可以主观的改变人性。意思就说人性不定,在人出生以后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没有选择权,所以这时候人性不是固定的,当人随着成长逐渐明白事理后对于人性有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这些观点都是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让当时的人们对于传统思想进行重新思考,可以说王夫之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王夫之的主要观点王夫之是明清交替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对于后期的思想启蒙有巨大促进作用。后世之人受到王夫之思想影响的人很多,王夫之思想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七点:反对禁欲主义、气一元论、均天下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要正确逻辑、理势合一观点和人性变化论。可以说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都是非常新颖的,也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这些观点中有的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思想进行批判,有的是对国家发展的思考,还有对人性的变化进行具体阐述,他的思想包含甚广。
其中的气一元论就是论述原理和物之间的关系,传统思想认为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先有理而后有物。但是王夫之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是事实性的存在,是先有物才有理,因为理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的。这个思想是具有开创性的,让人们对于理和物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
而均天下的思想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这对当时的皇权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人性论更是对人类的一种解放,他认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人性是能够自主选择改变的,并不是天生就这样不能改变的。
王夫之的这些观点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思考,这些观点到现在来说都是极具价值的,所以称他为伟大的思想家不为过。
王夫之简介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
但是在中举的道路上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两次虽然人们都佩服他的学问,但是他却没有考中举人,直到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才与他的兄长同时考中举人。
王夫之生活的年代正是崇祯年间,当时的时局比较混乱,各地农民起义爆发,清朝军队也在关外虎视眈眈。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克衡阳以后曾将招王夫之和他的兄长一起前往为谋士,但是他们两个没有去,而是躲避了。
当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以后,王夫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甚至到了好几天不吃饭的地步。之后清朝军队进入中原,王夫之投身到了抗击清朝军队的事业中,但是最终还是被清朝军队消灭了。
之后王夫之回到家乡隐居,在这里他发誓不剃发,终其一生也没有剃发。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著述,将自己的学问和思想进行总结,写出了诸多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巨作,他的思想从此影响社会,最终在七十九岁那年完成了自己最后一部著作之后去世,时年七十九岁。
王夫之强调美感的直接性是受禅宗的影响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强调直接美感,这是因为他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王夫之出身于儒家,但是对于儒家的思想有些是不认同的,于是他吸收百家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出生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那时候连年征战,清朝入关以后,王夫之一直认为明朝才是正统,所以组织了抗清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薄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也因此他一生不问世事,专注著述。
而在抗清失败后,王夫之交往很多人都是佛教中人,他经常和这些佛教中人参禅论道,对他的思想起到了极大的补充。后来王夫之自称“南岳王夫之”,这就是把佛教圣地南岳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同时,他的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的论述也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王夫之认为先天之性是眼、耳、鼻、舌,这些都是在佛教经典中有论述的。
王夫之强调的美感的直接性,是因为他认为人的情感是最为真实和重要的,美感是通过人的眼、耳、鼻接收到的,文章和诗词只是人的情感载体。这些思想都是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佛教表示人的眼、耳、鼻是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内心的情感表达必须是直接的,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王夫之正是受到了这些的影响才形成了自己的论断。
王夫之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学习中,借鉴了百家的思想,才形成了影响后世的思想体系,而佛教思想正是这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王夫之楚辞通释及研究王夫之是明清两代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著作流传后世,其中有一本《楚辞通释》可以说是《楚辞》学史的巅峰之作。这本书是王夫之先生研究《楚辞》的重要成果,对整个楚辞研究中地位极为重要。
王夫之画照
这本书成书之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作为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被保存下来。直到康熙和雍正时期才开始有人研究这本书,最早对这本书进行研究的是游国恩先生,他对王夫之在研究中的很多地方都表示赞同,尤其是对《楚辞》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附在前人的观点甚是赞赏。
自此之后,对于王夫之先生的这部著作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而其中姜亮夫先生的研究非常到位。姜亮夫先生认为王夫之先生的著作对当时的社会提出了批判,讽刺了权贵和腐败,是一部非常犀利的作品。
而后的金开诚先生也对王夫之的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但是金开诚先生的意见和其他人是不同的。金开诚先生认为王夫之的这部作品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那么好,其中还有些观点不是他自己首先提出的,他借用后没有注明出处这点很不好,这对王夫之先生是不认同的。
实际上王夫之先生的研究一改以往的习气,对《楚辞》的研究是非常到位的,同时还对很多地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独特新颖,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至于不认同他,相信在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得到所有人认同的。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经世致用"思想:
(1)内容:
①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现实问题.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②主张"工商皆本".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明末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2.君主批判思想:
(1)内容
①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断加剧了王朝的危机,他们逐渐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2)影响:以顾,黄,王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