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普通话的资料 普通话的资料书

七月网2130

大家好,关于普通话的资料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普通话的资料书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普通话的资料 普通话的资料书

有关普通话的资料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大陆官方:普通话

台湾官方:国语

东南亚华人:华语

学术界: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d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lüè”、也有人念成“qǐn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国家。中国政府正在大力量推广官方语言——普通话,争取在2050年之前让13亿人口都会讲普通话。

在中国,尽管书写中文是一样的,但是在讲中文时就各不相同了。在这种情况出现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例如北京人就听不懂上海人的话,这如同拉美人在听葡萄牙语时也有困难一样。对于南方人来说,他们在发“N”和“L”的时候有困难,因为在广东话中没有这两个音。因此在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交流的时候还经常用笔写出来才能沟通。

据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说,中国的城市人口中有20%的居民不会说普通话,这种比例在农村地区和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肯定会更高。为此国家专门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普通话周,从199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会同相关部门组成推普周领导小组共同组织开展。二十多年来,推普周已经成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社会文化素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

扩展资料:

普及普通话周

每年在9月的第三个星期举行,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国人讲普通话。

2019年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于9月16日至22日举行,本届推普周的主题是“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本届推普周于9月16日上海市开幕,9月22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闭幕。

推普周期间和前后,各地将围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助力脱贫攻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活动,通过宣传海报、公益广告等形式,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第三批“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上线、启动首场“中国诗词大会”地方选拔活动、启动首场“名家进校园”活动等系列活动宣传推广普通话,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月16日开幕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50字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目录

全称

普通话历史汉代(洛阳雅言)

晋代(洛阳话、建康话)

隋代(切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唐代(唐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宋代(广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元代(大都话)

明代(南京话)

清朝

民国时期(国音、北京音)

共和国时期(普通话——北京音)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历史回顾

维护民族团结

加强素质教育

普通话宣传周

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

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及要求

普通话的语音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

语音特征

普通话音系

推广普通话中遇到的障碍方言土语的流失

引起对普通话的抵制

文化传承

地域矛盾

民族矛盾

全称

普通话历史汉代(洛阳雅言)

晋代(洛阳话、建康话)

隋代(切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唐代(唐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宋代(广韵音——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元代(大都话)

明代(南京话)

清朝

民国时期(国音、北京音)

共和国时期(普通话——北京音)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历史回顾

维护民族团结

加强素质教育

普通话宣传周

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

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及要求

普通话的语音普通话和北京话的区别

语音特征

普通话音系

推广普通话中遇到的障碍方言土语的流失

引起对普通话的抵制

文化传承

地域矛盾

民族矛盾

展开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