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重庆的变化(重庆的变化史)

七月网4270

重庆这几年都有哪些变化

1、重庆人的素质提高了很多。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对环境的保护也更加重视。当然饮食更丰富房产这几年也越来越火。

重庆的变化(重庆的变化史)

2、菜园坝火车站持续存在好多年的商家宰客现象没有了。记得那时候,报纸上报道,经常都在治理,但没见到谁治理好了。

3、公交车上的摸包贼不见了。记得前段时间,一个长期住在北京的一个同事,回来眼我一起坐公交车的时候,问我平时一个人坐车的时候干什么,我说我一个人坐车就睡觉(因为我在起点站上车,有座位)。她问我:不怕小偷吗?我说:不会,这几年重庆的治安好多了。

4、以前重庆满布大街小巷各种场所、乱安乱贴的户外广告得到清理了,重庆变干净了,整洁了。要清理这些满大街的广告,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办得到的,其中牵扯到的各方面怕都是不容易搁得平的。

5、重庆是山城嘛,有好多的山。最近几年,这些山上修了好多漂亮的健身步道,供市民免费健身使用,我喜欢周末爬山健身,非常喜欢山上清新的空气,那比健身房里的空气不知好到哪里去了。所以,不能不说,确实这是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

6、遍布城市大街的交巡警平台,这是大家说的最多的。真的,尤其在晚上,看到这些平台闪烁的灯光,心里的踏实感觉绝对不是骗人的。如果有一天,这些平台不见了,晚上走在路上,不知道会不会害怕?或者家里有亲人很晚回家,会不会担心?或者家里的老人出门迷了路,还有没有警察会帮助送回家?

重庆近年来的变化作文

我是重庆一所中学的一名七年级学生。我的学校环境优美,校外是农舍和田园,校园里干净整洁,各种建筑物布局错落有致,同学们一个个朝气勃勃,四季长青的小叶榕环绕在跑道四周,鸟儿时常站在枝头上歌唱,清脆的歌声悦耳动听,让我们感到生活无比快乐、幸福!

我今年13岁了,从两岁到现在,我见证了重庆直辖十年来发生的改天换地的变化:座座高楼尤如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宽阔的高速公路不停地向前延伸,各式各样的立交桥气势宏伟,设计新颖的大桥横跨大江两岸,现代化的工厂在忙碌的生产,轻轨列车在城市里穿行,现代化的国际机场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时空距离……整个重庆就好似一朵绽开了笑脸的山茶花,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切都是新的,处处生机盎然,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的家乡也同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连我都不敢相信变化有这么快?重庆直辖的第八年,我还在小学念五年级,当时我们学校是泥土操场,地面凹凸不平,就像一个个“淘气包”,时常让同学们摔倒。下雨天,凹处变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坑,凸处变得非常湿滑,一不留神,或踩进水坑里,打湿鞋袜,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泥水弄脏衣裤不说,还一副狼狈样,引来一些同学哄笑,很不好意思;夏天,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处处干燥,处处憋闷,整个操场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好像脚一磨蹭,也会燃起燎原的大火来;就连一阵劲风吹过,也能将沙尘卷起,犹如“沙尘暴”爆发,让我们睁不开眼睛,不一会儿,课桌、窗台、走廊和教室的地板上都蒙上了灰尘,让我们很懊恼。

可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学校建成了塑胶操场,干净、平整、漂亮,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学校焕然一新似的,于是,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乖乖仔。从此以后,“小水坑”不见了,“沙尘暴”也不再来了。这个“乖乖仔”实在太棒了,我们很快便喜欢上了它,每天一进校园,我们都要在心中默默地跟它说:早上好!乖乖仔。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上面趴着、躺着、踢毽子、跳绳、做操、……惬意极了!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无限美好。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汽车也跟着渐渐普及;因此,废气排放量也相对应的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科学就好比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害。利,是造福了人类,方便了人类;害,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但我仍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庆的天还会变得更蓝,水也会变得更清,空气更加的清新,社会将变得更和谐、安宁,人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一个绿色、文明、进步的旅游名城!

重庆近十年的变化

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直辖十年来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重庆历史上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对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双重辐射、带动功能,在东西部间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作用。

目前,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转南北的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十年来,重庆百万三峡移民任务基本完成,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下降到5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部地区第三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5%和70%。

重庆始终把“富民”作为执政之要。

直辖十年来,重庆的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跃居全国第九、中西部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各翻了一番多;全市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万人以上,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5万人。

直辖市的设立,使重庆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重庆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移民等战略机遇,累计争取国债资金38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直辖前10年的8.2倍。

重庆始终在加快发展中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解决好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等问题。

未来重庆发展确定三大定位造"一圈两翼"经济圈重庆未来发展定位应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兴直辖市。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地处中国西南部的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中最年轻的一个,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其设立为直辖市。

重庆简称渝,位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一部分就在其境内。

川渝“兄弟一家亲”打造西部增长极

川渝共建经济区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制订之中,双方党政主要负责人也商定每年互访,促进川渝“经济一体化,形成共同打造西部增长极的机制”。

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在重庆投资发展

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在重庆投资发展。

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过10年的建设,正在成为“外资西进”的战略支点。

重庆市外经贸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到去年底,重庆已有外商投资企业4179家,合同外资金额达87.5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8亿美元。

工业销售值10年翻两番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在历史长河中,1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重庆老工业基地却在这短暂时间内不仅摆脱困境,而且向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成功转型。

重庆1997年直辖之初,还是一个国企改革脱困面临重重阻力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销售值只有1000亿元,亏损额却高达23亿元。

2006年,重庆工业销售值增至4200亿元,10年翻了两番,实现利润155亿元。

据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介绍,重庆市属国有资产规模去年进入全国十强,并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为内陆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城市功能转型提供了范例。

重庆正在告别"雾都"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雾霭沉沉”曾经是许多人对重庆的印象,这个城市也因此被称为“雾都”。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主城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曾经的“雾都”正在成为一座天蓝、水碧、城绿、居佳的迷人之都。

重庆以“法治***”优化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直辖以来,重庆从制度、程序上规范***的行政行为,切实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打造“法治***”,改善了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4年7月,重庆创建法治***的“4+1”制度正式实施,《重庆市***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等多个制度从多方面制衡***权力,规范行政行为。

2006年,这些举措获得了“中国地方***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