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颐和园必去的几个景点 颐和园必去的几个景点介绍

七月网410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

1、仁寿殿

颐和园必去的几个景点 颐和园必去的几个景点介绍

仁寿殿是颐和园的主要行政区域,这里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临朝理政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里面有寿星石,铜麒麟和四季石,四季石上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词,殿内陈设极其奢华,还陈设许多宝花篮,有一米多高,各种花朵都是用宝石雕琢而成的。

2、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生活区的主要建筑,游览颐和园这里也是不能错过的,是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庆祝六十大寿而建的,后来就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寝宫,这里建筑很精巧,又有很多植物,其中的一株白玉兰还是当年专门从南方移植而来,可以留意观赏。

3、昆明湖

很多人说昆明湖就是颐和园的灵魂,它占据了颐和园四分之三的面积,景色也非常美丽,每年夏秋季节,大量游人纷纷而至,泛舟湖上,欣赏湖畔的亭台楼阁,纵览全园美景。除了湖光水色,湖中的十七孔桥、西堤等景点也值得细细品味。

4、谐趣园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谐趣园中有一座最著名的知鱼桥,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是谐趣园里的著名标志,园内还有荷塘、水池、趣楼等各具特色的景观,有着有趣的传说故事,可以一一前去参观。

5、苏州街

这还是一条仿照江南水镇而建的一条小街,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街全长三百余米,中间是一条小河,沿岸有茶馆、酒楼、钱庄、药店、当铺、绸布店、印书局等店铺,可以来这里闲逛一番。

颐和园必看十大景点

颐和园必看十大景点有长廊、佛香阁、九曲桥、万寿山、石舫、德馨园、仁寿殿、西堤、听鹂馆、谐趣园。

1、长廊

长廊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一座画廊。长廊全长728米,内部装饰着10000多幅彩绘,其中的“八十景图”更是引人注目,是一幅极具价值的艺术珍品。

2、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颐和园的南端,建于雍正年间,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佛香阁内供奉着十三尊高丽佛像和八大金刚,也是颐和园中藏品最为珍贵的建筑之一。

3、九曲桥

九曲桥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它位于长廊和万寿山之间,全长150米,由273个石雕组成。这些石雕形态各异,非常精美,被誉为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之一。

4、万寿山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体山岳,位于园内的中心位置,它高达41.8米,顶部有一座石亭,可以远眺整个园区的美景。

5、石舫

石舫位于颐和园的昆明湖中央,是一座仿照承德避暑山庄的八大处石舫而建的建筑。石舫底部为石结构,上面是一座仿古建筑,内部装饰精美,是颐和园中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

6、德馨园

德馨园是颐和园内的一处花园,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精美的园林设计而闻名。德馨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卉和树木,季节不同,园内的景色也各异,是一个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7、仁寿殿

仁寿殿在东宫门内,前身为乾隆皇帝建造的勤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也是宫廷区内最重要的建筑。位于宜芸馆东边的德和园大戏楼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戏楼。

8、西堤

犹如横绝天汉的西堤是位于昆明湖与西湖之间的一条长堤,从西北向东南逶迤,堤上有包括玉带桥在内、形态多姿的西堤六桥。

9、听鹂馆

听鹂馆建筑群位于长廊西段北侧的一个高台阶上。因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听戏看戏、宴饮娱乐,所以俗称“慈禧小戏院”。听鹂馆现在是专营宫廷菜系和“满汉全席”的中华老字号饭庄。

10、谐趣园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的园中之园,原名叫惠山园,是乾隆皇帝仿照无锡惠山寄畅园建造的,谐趣园是嘉庆皇帝重修时改的名字。谐趣园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公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谐趣园百度百科-颐和园长廊百度百科-颐和园听鹂馆

颐和园必看的几大景点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听鹂馆

听鹂馆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改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

铜牛与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谐趣园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后山后湖景区

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