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北京的城门(北京的城门分布图)

七月网460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什么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

北京的城门(北京的城门分布图)

1、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统称。

2、崇文门: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

3、宣武门:

宣武门建于明代,初称顺城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

4、东直门:

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

5、西直门:

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

6、朝阳门: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

7、阜成门:

阜成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元至元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修筑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设11座城门,西、东、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间1座为平则门。

8、安定门: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正统四年修建城楼。清咸丰十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并于10月13日攻陷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及闸楼于1915年修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

9、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北京城有几个城门啊

这是老北京流传的顺口溜: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北京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北京的城门,有一句顺口溜全概括了:“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内九”分别是:正南面有前三门,即当中的正阳门,俗称前门。因为这座门位于故宫的前面而得名。它的左边是崇文门,因元代有个叫哈德的王爷住在这里,所以大家又把这个门称哈德门;前门的右边是宣武门,曾用名顺承门。

城墙东侧向东开的两座门是: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是向城内走粮车的。再一座城门是东直门,是运送柴木的城门。

城墙西侧向西开的两座门是:阜成门,是用骆驼向城内送煤的城门。再一座是西直门,是专门运水的城门,当年,皇上吃水都是从玉泉山用马车拉来的。

北面两座城门有德胜门,外出打仗要从德胜门出发,以取打仗得胜的吉利。北面东边的城门叫安定门,外出征战得胜还朝,进城时要进安定门,象征消灭了敌人,实现了安定。

“外七”是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

“皇城四”有: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四座城门。大臣入朝时,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制进入皇城,文官要从东华门入朝。所以文官为了入朝近便,都住在东城,像刘罗锅就住在东城礼士胡同。

“九门八点一口钟”指过去城门都是在夜间要关的。关门前都要打“点”,点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用铜铸成,类似桃形,呈扁平状,中向隆起,边穿两孔,悬而击之,敲起来声音很响。现在法源寺东配殿还悬挂着一个“点”,可能是僧人作息时间的信号。

关城前要敲三遍“点”,第一遍“点”敲过,关上一扇城门,敲第二遍“点”时,另一扇再关上一半,敲第三遍“点”,门关得只留一点儿缝隙。赶城的人从很远处就能听到打点的声音,这时都使足了劲奔跑,跑得气喘吁吁,有时跑慢一点就被关在城外进不了城,或关在城内出不了城。这时,只好去爬“水关儿”,也就是疏通城市雨水的下水道,一般旱季没水,小孩子或身体不太胖的人可以侧着身子从栏杆缝隙中通过。

九个城门有八个城门关城时都是打“点”,惟独这崇文门关城时敲钟。老人说当年刘伯温、姚广孝建北京城时,修到崇文门,城楼下正好是一个大海眼,海眼上面有个巨鼋趴在上边。如果不把巨鼋压住,它一翻身,海水就会把京城淹没。据说当初北京地区就是四十里苦海,一片汪洋,就因为巨鼋堵住了海眼,北京才变成了陆地。

当时决定要把城楼修在鼋背上,趁着它睡觉时把它压住,不让它翻身,就保险了。巨鼋醒来后发现被压住,很不高兴,就问刘伯温:你为什么把城楼压在我身上?刘伯温又是吹捧又说好话,对巨鼋说:“没关系,反正你的力气大,身上驮个城楼不算什么。”巨鼋说:那我何时才能翻身?刘伯温说:当你听到打“点”的声音就可以翻身了。巨鼋一想,每天关城都要打“点”,每天都可以翻身,就忍下来不再问。谁知足智多谋的刘伯温,命人在崇文门把“点”换成了一口钟,关城门时,只打钟不打点,结果就成了“九门八点一口钟”了。

中国北京有四大城门名叫什么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外七是指东城墙上的七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南城墙上的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西城墙上的广安门和西便门。

内九门:

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镇门之宝外有铁塔,内有一座石雕的药王爷像。多走运木料的车。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别称哈达门。标志是镇海的崇文铁龟,多走酒车。崇文门是“景门”,有光明、昌盛之门的含义。同时它大概是北京城各门中人流货流最繁忙的城门。在每天关门的时候,会敲钟来提醒要出入城门的人。而其他城门则敲击一种形状扁平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发声如“嘡”。因此老北京有“九门八嘡一口钟”的说法,同时老北京口语里常说的“钟点”大概也来于此。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又称前门。标志是瓮城里的金身关帝庙。北京城的城门都各有一座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其中金身关老爷最为灵验。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明朝称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而只能走东西两边的旁门。因此它平时总是紧紧关闭。

宣武门,元代称顺承门。标志是报时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车。宣武门是“死门”,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带,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门,清代的刑场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车也出宣武门。

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标志是瓮城墙壁上刻着一朵梅花,多走煤车。阜成门也叫“惊门”,有“公正”的意思。西山门头沟出产的煤是北京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此门距西山最近,因此煤车都从此门进城。标志“梅”与“煤”同音,老年间有“阜成梅花报春暖”的说法。

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标志是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多走水车。北京城内的水质不好,皇宫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水车皆从西直门入城。

德胜门,军队凯旋时从此门入城,多走兵车。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入,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

安定门,军队出发从此门出城,镇门之宝是真武大帝,多走粪车。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惟独安定门瓮城内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庙,真武大帝于是成为镇门的宝物。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所以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

“外七”,包括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和永定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皇城四”,是指大明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个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