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胡氏的字辈
1、胡姓最初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是今河南淮阳,一是今安徽阜阳。从先秦至两汉时期,胡姓族人历经迁移,向西进入陕西、甘肃两省,向北进入山西,向东进入山东,向南迁入湖北、江西,使胡姓得以发展繁衍。其中,迁入甘肃境内的胡姓一族,在后汉时期已成为望族。三国时期,胡姓族人高官不断,家族逐渐兴旺。其后裔胡奋由曹魏入晋,使胡姓由功勋之家演变为外戚之家,并有其分支相继在今河南新蔡繁衍,亦成为当地望族。两晋南北朝时期,胡姓原居于陈(今河南淮阳),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与其余七姓族人共同入闽,成为“入闽八姓”之一。唐宋年间,胡姓族人胡竦迁入晋安郡(包括今福建漳、泉二州),被奉为闽中胡姓的始祖。其五子分迁于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使胡姓族人再一次远播分散于各地,并得到巨大发展。而另一支在五代南唐时,则由醴陵德善乡迁入吉州(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也使江西逐渐成为胡姓繁衍中心。至元明清时期,居于今河南淮阳一带的部分胡姓因避战乱入迁福建、广东等地,再次远播其它各省,从而使胡姓成为一个遍布全国且远播海外的大姓。胡姓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居多,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亦多胡姓。目前胡姓人口列全国第十三位。
2、安定郡西汉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西晋时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
3、新蔡郡治所在新蔡(今河南新蔡)。
4、吉州郡治所在庐陵(今江西吉安)。
5、澹安堂、庐陵堂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胡铨,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号邦衡,字澹庵,著有《澹庵集》。
6、安定堂安定郡始建于西汉,郡治先在高平(宁夏固原),后徙临泾(今甘肃镇原),再徙安定(今甘肃泾川),历来为胡姓望族聚居地。
7、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新蔡、淮阳、吉州。②自立堂号:乐善、思贻、敦本、敦睦、清润、春秋、念祖、继序、思诚、联桂、寿安、惊庸、崇德、勋贤、仁德、惇叙、华桂、崇阳、华林、启俊、亲睦、世德、敬享、怡爱、大雅、庆宜、永言、立爱等。
8、江西泰和胡氏字辈: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治谋原笃□,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
9、江西婺源胡氏字辈:崇嗣起昭光,昕晖培钜泽,本炽□钟湥,枝燔基镒湜,秀炜班银汉,材勋□锦漪,历秋等镐洛,述烮在铭沩。续字辈:桂荣封锡永,杏苏玉銮游,彩焕垂金钓藻,来熏□镇流。
10、桂竹胡氏字辈:为秀起贤良,家传定福祥,光宗能孝友,祖德庆绵长。
11、湖南宁乡胡氏字辈:克仕旭□秉,九宗懋衷孝。锡泽本光培,镇湘麓荣增,锦清集耀在,鉴治业炳均。
12、湖南湘阴胡氏字辈:宗从巍世琦,显子延火同,正天申硕范,扬志裕元功,克家敦礼让,辅国尚贤忠,应兆嘉祥远,咸承惠泽隆。
13、湖北十堰市胡氏字辈:敬天洪道,泽承先世,其祚延长,敦仁尚义,观国之光。
14、湖北黄陂胡氏字辈:永敦高昌,家维和顺,朝庆贤良。
15、重庆合川胡氏字辈:派传安定,炼登文王,国仕世尚,正大谦光,崇德宝善,万代荣昌,宗支有序,祖泽孔长。
16、广东信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17、广东清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而曰昌,必克斯可言。
18、云南某支胡氏字辈:寿义德绍,升仕廷光,青龙正显,世运中阳,兴国定泰,洪发绪昌。
19、辽宁沈阳胡氏字辈为:万亮明。成仁芳显世,立德可光宗,礼义常言孝,善良久安荣,宏鹏高锦志,路桥亦青松,勤俭创伟业,谋勇建奇功。
20、云南思南胡氏字辈:祖文天在,世大正月,腾凤仕新。
21、陕西商南胡氏字辈:金海德先启,洪文显大家。
22、浙江镇海胡氏字辈:仁义礼智信肇基。顺应启运,亨通福浩,粤稽我祖,来自青州,官于有宋,聿振嘉修,曰思其时,咸景元佑,继仕庐祥,卜居斯就,以燕翼子,冀望恒周,恢宏芳绪,光耀贻谋,雍容谦逊,衍祚长休,远教奕世,敬服先猷。
23、安徽绩溪胡氏字辈:正名定位、裕嗣荣昌、显祖锡祚、继续永康。
24、安徽舒城胡氏字辈:辞武国志士,元美家青太,梦自朝有良,光荣继泽昌。
25、湖北赤壁胡氏字辈:雨水调阳起,文虞大成治,容法安定国。
26、湖北汉川胡氏字辈:敬祖宏献,家学继修,承先体志,建业贻谋,人文蔚起,世德作求,安邦定国,永达名留。
27、安徽太湖胡氏原字辈:宗兆大万家,高登庆衍遐,邦国尤昌太,富贵永荣华。新字辈:富贵传科第,立德承宏声,克知勤继本,文秀存敦伦,良善荣为瑞,美贤裕宽仁,廉义长远久,奕叶著芳名。
二、安徽胡氏祠堂在哪里
胡姓为安徽省尤其是皖南地区的大姓,胡氏名人辈出,安徽省境内分布的胡氏宗祠也是比较多的,最有名的几个有黟县西递敬爱堂,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黟县宏潭六甲祠等。
上图1、2为西递敬爱堂,下图为龙川胡氏宗祠。皖南的地区的胡氏宗祠无论从建筑、文化、人伦、民俗等角度都是绝世瑰宝。
三、胡万洲的胡氏宗祠
在潮阳市区(汕头市潮南区)西17公里,练江南岸。属峡山镇。人口0.69万。村址四周地势低洼,溪流环绕。如一风景秀丽小洲,故初名华渚。又因东门外地势较低,门前石桥两端常积水,行人须涉水过河,明代曾名下桥。至清代,美称华桥。公元1275年(南宋)福建漳浦显宦胡建潮迁此建村。聚落集中,呈块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110.67公顷,主种水稻,是镇水稻高产村之一。有竹木加工、石料加工、五金塑料、服装制造等厂。有小学1所,1976年旅外侨胞捐建教学楼。村中胡氏大宗祠,明永乐四年建,其建筑面积之大,为潮阳农村祠宇之冠。至今保存完好。村人胡万洲是同盟会会员,曾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有公路通峡山,并接324国道。地处练江中游南岸的潮南区峡山镇潮东村,有一座与众不同的的特殊建筑——“将军第”。它不同于潮汕的传统建筑“四点金”、“下山虎”,更不是“四马拖车”,而是被人称为“四厅会”的特殊建筑。这座建筑物,就是民国初期陆军中将胡万州先生的故居。“将军第”建成后,已引退的胡万州将军,虽常住广州,但经常回乡探亲,住进这“将军第”。据说当时还为他架设专线电话。。期间,其旅居泰国的子孙也曾回乡巡看其先辈的故居。后来,这座“将军第”为胡万州的曾孙婿许其平一家人所居住。
关于胡氏宗祠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