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福州特色菜和福州特色菜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福州十大特色美食
福州十大特色美食如下:
一、扁肉燕:
扁肉燕是很有名的传统小吃,口感鲜香,是福州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美食之一!肉燕的皮精选猪后腿的精瘦肉,打成肉泥后,配上一定比例的甘薯粉,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散发出肉香,非常爽口。
扁肉燕是将猪五花肉剁成肉泥,加虾干、味精、香菇、葱头、老酒拌成馅料。
二、七星鱼丸:
七星鱼丸是一道很有名的福建菜肴,采用的是鱼肉、瘦猪肉、虾干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鱼丸一颗颗如核桃大小,人们把它称为“七星鱼丸”。
福州的“七星鱼丸”具有色泽洁白,有弹性而不腻,馅香而松,口味清甜爽滑等特点,久负盛名。吃起来爽口而不腻,久煮也不会变质。
三、佛跳墙:
佛跳墙是全国都知名的一道菜,也是是福州的首席名菜,至今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了,这道菜是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所研创。
佛跳墙食材种类繁多,将各种山珍海味聚集到一起,鱼翅、海参、干贝、香菇、鲍鱼等20多种原料都是上等食材,烹制过程同样需要严格操作,这样制作出的才能保证营养不流失,荤香浓郁,汤浓鲜美。
四、咸时:
千页糕是一道知名甜点,采用的是中筋面粉,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此后,这种平潭民间特有的饺状丸子,当地称作“咸米时”便流传下来。作为一种感恩、思孝奉先的象征。念家户户传祖德,逢节人人吃“咸米时”。
五、芋泥:
千页糕是一道知名甜点,采用的是中筋面粉,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芋泥是将槟榔芋头蒸熟后压制成泥状,以碎红枣、瓜子仁、樱桃、冬瓜糖等做辅料。色泽灰暗,虽然不冒热气,但尝起来却烫口无比,香郁甜润。
六、蛎饼:
千页糕是一道知名甜点,采用的是中筋面粉,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入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即可。圆形,中间微微隆起,色泽金黄,外壳酥脆,内馅松软甜美。在当地,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炸蛎饼,这个风俗已经相传很久了。
七、鼎边糊:
千页糕是一道知名甜点,采用的是中筋面粉,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福州本地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听见“鼎边糊”三字,也会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了家乡的“倩影”,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八、荔枝肉:
千页糕是一道知名甜点,采用的是中筋面粉,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制法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
九、千页糕:
千页糕是一道知名甜点,采用的是中筋面粉,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肥膘肉切块放入汤锅,用旺火煮熟捞起,然后切成细肥肉丁。将面碾成薄面片,对折,一边撒上1层肥肉丁,再撒上1层白糖,形成1层面馅,如法制作可得4层面3层馅。
十、捞化:
千页糕是一道知名甜点,采用的是中筋面粉,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
捞化的配料非常丰富,肉丝、青菜、蛤蜊、老蛏、猪肝、大肠、羊肉、章鱼、猪腰等等,按个人喜好随意添加组合,营养好味道。福州人吃捞化有三样不可少的东西哦,葱、醋和胡椒粉。
福建有什么特色菜
福建特色菜
拨霞供(涮兔肉):即涮兔肉,食法与北方的涮羊肉相似。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福建泉州人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一书说到他游武夷山时,在雪天打到一只兔子,学着山里人将兔肉批成薄片,在热汤里涮熟后醮着酒酱椒料吃。由于烫熟的兔肉色泽宛如云霞,便将此佳肴取名为“拨霞供”。
八卦宴,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制并用来待客的一种礼仪。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与蔡元定等学者结合武夷山民间饮食的一些菜肴,按《周易》的“系辞传”的“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以及所交往的道士羽流的生活习俗,安排了一个清雅淡泊、奇峭瑰丽的八卦宴。
八卦宴以朱熹平时的饮食为基础,菜肴中有拼盘、羹、汤、丸等形式,制作上有煎、炸、清炖等烹饪方法。八卦宴最大的特色是名种菜肴的排列,无不按照朱熹所推崇的八卦图来进行。排列方法是:先在八仙桌上画上八卦图,正中为太极、其八方分别为乾、坤、震、巽、艮、坎、离、兑八种卦覆、各陈列上一道有关卦理意义、富有武夷山风味的佳肴,整个宴席犹如一幅八卦图,可谓匠心独具。在菜肴名上,更是寓意悠远。太极之首为翡翠羹;易生两仪,分别置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阴阳蛋;两仪生四象,分别为百发圆子、莲塘君子,桂花虾仁,油焖双冬。这四道菜还暗寓了春夏秋冬四季之象。按八卦方位,每方位上的菜肴又分别为素炒鳝鱼丝,香油凤腿、酒酿冬菇,宫保鸡丁、竹笋肉丝、溜鸡肝卷、白炒木耳、八宝吉祥。
朱熹创制的八卦宴800多年来,一直流传于武夷山民间,经整理后为中国饮食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红糟醉香鸡,为福州传统名菜。制法是将精选的白嫩田鸡下水锅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捞起、放凉后,切块腌制。醉汁制法是将味精、精盐、红糟、五香粉、绍酒、白糖、鸡汤混合搅匀而成。此菜色泽红润透白,软嫩醇香,甜酸爽口,荤厚鲜美。
客家捶圆:又叫波圆,即肉圆,主要有品种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良好常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圆及下洋的牛筋圆以味道鲜美受到赞誉。肉圆既是一道常菜,饮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圆”字寓“团圆”和“圆满”之意。
蚝仔煎也叫海蛎煎,是漳州人非常喜欢的海味。道地的海蛎煎要用未在水中浸泡的“珠蚝”做原料,洗净后加入鸡蛋、肉丝、淀粉、蒜白,调以味精、细盐、白酒等,搅匀放入热锅,两面煎透,起锅后放入酱料和香菜,鲜香无比。
福州有什么特色菜
醉排骨,荔枝肉,大杂烩。蛎饼介绍:
福州传统的风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成品为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味荤。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下粥小菜,若与鼎边糊同吃则味道更好。
大街小巷的小食摊上均有这种点心。佛跳墙介绍:
福州传统名菜,迄今有100多年历史,为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该菜集多种山珍海味,是以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菇、鲍鱼等20多种原料煨制而成,烹制程序严格,营养价值高,醇香浓郁,荤而不腻。聚春园菜馆的佛跳墙最为有名,但此菜价格较高,一般单人份每盅要300元。
附:佛跳墙的来历
据说当年几位秀才来到聚春园吟诗作赋,老板郑春发送上了一坛亲自做的拿手好菜,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们无不拍手称奇,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因而得名。红糟醉香鸡介绍:
红糟醉香鸡,为福州传统名菜。白嫩田鸡煮透后,切块腌制。醉汁是将味精、精盐、红糟、五香粉、绍酒、白糖、鸡汤混合搅匀而成。此菜色泽红润透白,软嫩醇香,甜酸爽口,荤厚鲜美。鸡茸鱼唇介绍:
鸡茸鱼唇是福州传统名菜,以海产中的珍品鱼唇去腥后加绍兴酒腌醉,烧成鸡茸汤,放入鱼唇烘烩,撒上火腿末即成。此菜色泽雪白,鱼唇软糯,富有胶质,鸡茸香醇,味鲜爽口,是高级宴席中必备的大菜春卷介绍:
又名春饼、薄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现在春卷皮已改用面粉,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有的还放上肉丝、笋丝、葱花等,较高级的春卷则用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制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黄色,外酥内燃,又称为“炸春”。福州鱼丸介绍:
福州人没有不爱吃鱼丸的,它的雪白的皮是鱼肉做的。不同的鱼做的鱼皮味道完全不同,最出名算是鳗鱼、鲨鱼做的。鱼丸的馅是用猪肉做的,但是在吃的时候你是看不到半粒肥肉的,也并不觉得肉馅硬,这就是秘诀哦。吃起来,皮有鱼肉的鲜美,馅有调和出来的酱香。汤则清清爽爽,漂着些许葱花,淡淡的胡椒味。七星鱼丸介绍:
七星鱼丸是一种包心丸子,起源于清初。因煮熟后浮在汤面,浮沉不一,如同星斗摇摆在太空之中,故名“七星鱼丸”。将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而制成。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在一般的小吃店里均能吃到这种食品。芋泥介绍:
闽莱传统甜食,将槟榔芋头蒸熟后用刀板压制成泥,并用切碎的红枣、瓜子仁、樱桃、冬瓜糖等做辅料。此菜香郁甜润,细腻可口。芋泥是福州人宴席上的常菜,每当宴席接近尾声时,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是芋泥。一般的饭馆里也都有此种甜点供应。
附:芋泥的来历
据说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英、德、美、俄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准备了西餐凉席宴请林则徐,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洋相。事后,林则徐也备宴回请,几道凉菜过后,端上来芋泥。芋泥乍看犹如凉菜,其实是很烫的。外国人不知道,舀起来就吃,结果被烫得唔唔直叫。燕皮介绍:
燕皮是用肉茸和甘薯粉制成的薄片,又称肉燕皮,创于清末光绪年间,色白质香,平滑细润,脆嫩爽口,可切成丝状煮食,是福州特有的风味小吃。燕皮在食品店里均可买到。此外它还可以做成太平燕等多种名菜和风味小吃。福州特色菜网友热评光饼介绍:
光饼是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州人所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
光饼还有另一种类型,即改盐为糖,形状也比咸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但无论“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均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
光饼深受福州人的喜爱。现在的福州人吃光饼,更有诸多花样。有将炒干的海苔菜夹在饼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饼,有将芥菜心夹在饼里的辣菜饼,还有将米粉肉夹在饼里的夹肉饼等等。
关于福州特色菜,福州特色菜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