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学会计
第一步:搞清楚会计学赖以建立的学科基本假设和基本前提,不要去质疑它的基本假设。
第二步:建立会计思维和会计逻辑。准备如下课本。
第1本: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一个柠檬摊的案例。
第2本:任意一本好的会计学原理。要求简单易懂。
第3本:企业会计准则(网上时常搜搜政策变化)
第4本:中级财务会计学(推荐红皮中国人大版,虽然很多,但事无巨细非常全)
第5本:北大,东北财经或者其他比较强学校的教材,这个网上搜得到。
第6本:cpa教材财务会计部分。
第7本:acca科目七教材(基础会计部分)以及科目中英文对译表。
最后,准备一个能上网的电脑,并确保自己需要打印的时候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打印机。
第三步:按照课本顺序逐渐读懂,用3w学习法,重点记住每个章节、每种资产或负债的定义或界定范围(what),理解各个账户科目的勾稽关系(why),知道资金是如何流动的(how),并会做会计分录。不懂的问题以及科目,我都是直接百度那个科目,看百度百科,找相关例题,并且翻我有的三个版本的课本(人大,北大,以及自己学校的),以及cpa教材,通过对比找出最合适的一种解释(因为有些事项的处理,学界观点并未统一)我觉得那些资产界定准则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背会才会有学习的抓手。
第四步:大量做题。会计就是做题做分录,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肯定会有,因为你会费解,为什么这笔账这么做呢?),多看几遍书,勤百度,再不会的话就放三个月再来看,可能就会了。实在不会了,查资料也无果,就强行记住,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第五步:找个质量好点的笔记本,把分录大全和公式大全整理下来,具体如下:第一页,常用会计科目表抄一遍,第二页贴上四个现值终值系数表,第三页开始整理。不要拘泥于形式,会计课本都说了,会计学信息质量基本要求是实质重于形式。不会的做得详细点,会的做得粗略点。难点:实际利率法(一定仔细看),各种金融资产的细部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存货的各种处理方法以及各种准备的计提,企业合并,各种税的核算,财务报告,日后事项。
框架上总体把控,细节上不断与遗忘斗争,让自己的大脑始终在主干骨架上填充满会计学的肉。
第六步:找个会计学学霸同学顾问。你不会的可能别人会。会做账并不一定厉害,任何一个哪怕是别的专业的自学的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厉害的是明白这笔资金流动其中的义理,并且明白现有的会计政策还有哪些空白,未来的会计发展方向是什么,以及建立在实际经验基础上的职业判断。这是一种内功,非浸淫其中一生,不能做到。
第七步:读一些期刊,例如《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上海会计》,《财会学习》,《财务与会计导刊》。等,可以去知乎上搜索有哪些会计学期刊?关注行业的研究方向。并且把刚才推荐的acca教材读了,整理出acca的一套分录和名词对照表,有些问题你看原版教材往往会弄得更清楚,因为外国的课本逻辑性更强。国内课本往往逻辑性比较差,有一些解释不清楚的地方。
第八步:上网找上市公司报表做财务分析。
第九步:考证,实习。
会计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1、初学者,开始学习时,一定要从教材入手,认真理解书上的每一个概念,切记,不能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学不好会计的。会计的许多名词都是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的,会计基础上的许多都是从定义出发的,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例如负债,字面意思企业欠的债,具体到具体科目,前面一般有应付、应交、借款等,资产也是这样,前面一般有应收的字样,现金和银行不用说了,都知道它是企业的资产,另外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应收账款,表面意思理解就是企业应该收回的款项,定义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应该受到的款项,如果企业借给职工款项,不能是应收账款,因为他不是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应收的款项,应该是其他应收款。我举例说明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有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该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企业。比如企业应收A公司一笔款项,A公司现在破产了,无法支付所欠款项,那么该款项已经不是企业的资产,他无法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2、理解准则,把握基本公式,所有的账务处理原则都是从会计恒等式出发的,因为他是会计的原理。企业会计的基本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应该这样理解,一个企业所有的资产是借钱买进的(负债),另一部分是自己投资的(所有者权益)。
3、学习中一定要理解并掌握所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会计政策和制度都是为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例如提取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冲销,目的就是害怕企业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我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自从公允价值出现后,债务重组,资产减值,长期股权投资等都应到公允价值,那债务重组来说,以前的债务重组收入资本公积,现在计入营业外收入,主要是国家鼓励母公司豁免上市子公司的负债,注入优良资金,是股市想着良性方向发展。根据营业外收入的定义你可以归纳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项目: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处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等。再如,公司一笔应收账款5000万元,已经估计可收回5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要提取坏账准备4500万元,你没有提取,假设你的应收账款总额为6000万元,由于你没有提取坏账准备,资产负债表资产虚增了4500万元,实际上只有1500万元,这样会误导使用者,别人以为你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非常多,足以偿还贷款、购货款等等,另外虚增利润4500万元(一般没有人愿意和亏损、临近亏损企业有经济往)来。
4、在做所有的报表示,总的原则都是为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不误导报表的使用者,比如应收账款的填写,必须和坏账准备想减后的合计数填,要不给人一种误解,你的应收账款很多。
关于,会计等式的理解我举过一个例子,
学习会计有什么好方法
会计学习前你要知道,会计就单从技术层面上而言,最高的境界是任何一项事情您都能转换成借:某某贷:某某你所学的一切的概念,原理,定义似乎都在为这个看似简单的东西服务
(这里仅代表我的观点,我行业的不少专家也有认为会计的最终是为报表服务的)
这样你可以开始学习会计了
基础性的会计不用去背概念,我没听说有人背概念学好会计的,但要理解,会计的理解是这样的
借贷是国内专家根据我们语言的习惯翻译的
借是常规意义上的增加,贷则是欠人家的。接下来看看
接触过会计的人肯定知道,会计有一张表,资产负债表
书上的解释无非都是左边资产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资本
企业借别人(指股东和债权人)的东西(钱物)经营
那么所有的东西都是借来的,增加的所有资产都是借
欠人家的肯定就是贷了
所以有借:资产
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这是资产负债类项目最基本的理解思路
首先你想想,生活中你卖了个东西,肯定会跟人说这个东西的成本是多少吧
实际上在会计学这里也是一致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资产
如果您学到了生产成本一定就知道,生产成本就是在产品对吧
只是我们平常认为成本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化,不是物,而资产总是物吧
现在学了会计,要对这些有更深的认识了
卖出去的东西有了收益,必然是用来还债的,企业不是“人”收益最终还是要给股东和债权人的
所以收益都是在贷方好了,这是借贷的最基本认识,也是思考会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