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寒食的意思古诗翻译(寒食的意思古诗翻译及注释)

七月网3410

寒食的意思古诗翻译及注释

唐代诗人杜甫《寒食》古诗翻译及注释如下:

寒食的意思古诗翻译(寒食的意思古诗翻译及注释)

原文:

寒食江村路(1),风花高下飞(2)。

汀烟轻冉冉(3),竹日静晖晖(4)。

田父要皆去(5),邻家闹不违(6)。

地偏相识尽(7),鸡犬亦忘归(8)。

译文:

寒食节这天我走在江村路上,满眼的花絮随风高低飘舞。

汀洲上的轻烟冉冉而起,竹叶上的阳光明媚夺目。

对于老农邀请,我都欣然前往。对于邻家的馈赠,我也不推辞他们的好意。

江村地处僻远,寥寥几户人家都已熟识,连鸡和狗都忘了回到自家门口。

注释:

(1)江村:水边村子。路:一作“树”,一作“落”。

(2)风花:风中落花。高下飞:上下纷飞。

(3)汀(tīng)烟:水边雾气。汀,水边平地。冉冉:渐渐飘升。

(4)晖晖:晴明的样子。

(5)田父(fǔ):老农。一作“田舍”。要(yāo):同“邀”,邀约。

(6)闹:一作“问”,馈赠。不违:不推辞。

(7)偏:僻远。相识尽:全都熟识。

(8)忘归:一作“忘机”。

《寒食》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虽为“寒食”,却没有从正面表述寒食本身,而是描写江村寒食时节的景物和风情,从而表达了诗人与田父邻家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农民们的真挚纯朴的感情。这是作品立意高的地方,写得情致妙肖,入化传神,具有一种朴素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此诗前两联写景,首联写得较为概括,颔联写得形象具体。这些景语中渗透着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后两联由写景转入言情,颈联从正面写,尾联又从侧面予以补充和深化。这些情语中流露出诗人对于江村淳朴风情的赞美。

整首诗前一半的自然美为后一半的人情美提供了背景,反过来,人情美又使得自然美更具有实在的意义。杜甫身居于人民中间,他的思想感情也全然得到浑化,从中也足以见出诗人崇高的人格和品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寒食

寒食古诗意思

《寒食》全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内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内容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寒食节相关介绍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节。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古诗的意思

意思: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到处都是飞舞的柳絮、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的宫人们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诗歌:《寒食》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扩展资料

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