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性文章怎么写
评论文是对一段论证的评论,陈述一个论证,要求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评论的内容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那么评论性文章怎么写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一下相关信息吧。
1、如果是散文类的,重点评述文章感情线,华丽辞藻的运用,散中找到作者的主旨思想。
2、如果是记叙文类型,要考虑文章结构,分析作者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然后写从这篇容文章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或者感动。
3、如果是议论文类型,就得把握作者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证据证明,分析其合理性。
评论的内容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可以包括:
1、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
2、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
3、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
4、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
5、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
6、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
7、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作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作文的写作注意事项阅卷老师往往每天都要评阅成千上万的高考试卷,很容易造成精神疲劳。所以,考生卷面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卷面整洁,自己工整美观,给人的第一感觉赏心悦目,这样即便作文水平一般,高考作文分数也不会太差。
作文构思,包括立意、选材、中心思想等要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思想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思想就都是空的。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思想效果明显。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于是行文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造成文章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表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真挚的情感以“真”基础,并发展为“善”和“美”。即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情真意切,能使考官获得共鸣,从而为文章增加感情分。
评论性文章范文《经典评论文章》
授人以渔,不妨先授人以鱼!
把原始积累比喻为“鱼”,把治学之道比喻为“渔”,“授人以渔”固然正确,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鱼的滋味,还会有打鱼的热情吗?
近日读新闻,提到北京市中小学将改革多种学科教材,其中语文等教材内容增加了古诗词、京剧唱段等传统文化内容,以及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包括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文章。这种改革的确反映出在信息技术愈发普及的今天,即使看上去很“现代”的学习以及教育方法都面临不得不寻求变化的局面。
自古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都是从幼时“开蒙”便大量读书,由浅入深,哪怕是囫囵吞枣,也要把尽可能多的书本装到肚子里。古时没有公共图书馆,没有方便的资料查询系统,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至于从前人的著作中领会奥妙,靠自身悟性掌握治学要义,则是以后成长过程中的事了。这样做的好处是童年便打下一个基础,用时可以俯拾即来,便于融会贯通。所以韩愈会说:“我之获见,实自童蒙”,你可以理解成童年的记忆对成年后的成就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古代的蒙学已经逐渐为现代教育方式所取代,古人注重背诵和练习的方法变成了看上去更先进更具引导性的启发式教育。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我不会简单地让你通读和背诵很多书,我更注重教给你学习的方法,让你学会利用材料,驾驭材料,能够举一反三更好。比较古代有些私塾的八股教学,的确是一种进步。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歪解一下,把原始积累比喻为“鱼”,把治学之道比喻为“渔”,“授人以渔”固然正确,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鱼的滋味,还会有打鱼的热情吗?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一些具备传播性或特征鲜明便于检索的知识能够迅速掌握,对如何快速达成目的更感兴趣。借助信息网络的帮助,一个本科学生也可以快速学习到克雷斯威尔的五步文献综述法,借用教科书式的框架结构和快速检索到的基本资料搭建起毕业论文的架构。
这其实都是按部就班发展而来的——中学时候的学习就是为了上大学的目标,反复地做模拟题也是一种寻找捷径的方式。与此同时,却对原本是必须的基础练习变得不那么在意了。这一切都让学习越来越具有明确的功利性,人生的启蒙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清朝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写道:“有毕生之酝酿者,有一时之酝酿者。少壮之时兼收并蓄,凡材之堪为吾用者,尽力取之,惟恐或后,惟恐不多,若少缓焉其难免失时之叹。”现在看,适当地拣起古人注重背诵练习的习惯,先积累再求善用,也未尝不是好事。北京市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们更广泛地接触到多种文化形式,固然有扩充学习内容的作用,也是“授人以鱼”,让学生们从很小就感受古典文化的美,间接地达到一个点滴积累的效果。
在我受教育的各个阶段,不止一位老师曾教导说,读的书是你自己的,读得多则受用多。可惜,一是赶上了一段无书可读的特殊年代,二是本人也确实懒散,自觉有些辜负师长的教诲;但是对长期积累和偶尔得之的关系还是始终清楚的。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这个道理不仅在读书上如此,推及很多领域也是同样:企业要练“内功”,运动员要练基本功。科比是NBA最伟大的球星之一,同时他也是训练最刻苦的球员:经常晚上11点离开球馆,第二天凌晨4点又出现在训练场上。教练杰克逊说过,十年前科比就是湖人队中最勤奋的球员,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能比科比训练得更苦。我承认,人是有天分的,做事情是有机遇的,但如果积累更多一些,把基础夯实一些,天分和机遇能够带来的帮助就会更大。
新闻述评怎么写
写作技巧:
1、典型题材、全局观点。就是说新闻述评的写作首要一点就是要选择好题材,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题材;然后用全局性的观点进行评论。这是新闻述评写法的关键。
2、因事论理、理由事出。就是说新闻述评写作要把“叙”和“论”有机联系起来,评论要结合事件,事件要导出观点。不能让“事”和“理”、“叙”和“论”变成“两张皮”。这是新闻述评写法的最重要技巧。
3、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就是说新闻述评写作要注意用他人的言论来佐证、加重自己评论的观点、论点。这是新闻述评写法的常用方式。
范文如下:
最近,各种微博蜚语成风,万人转载,微博体在网络上十分火爆,从“元芳体”到“流氓体”,似乎微博体成为时代的主流,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导。
我觉得“元芳体”和“流氓体”是文化娱乐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反映出社会的浮躁氛围和文化的低俗化,对于网络文化而言,娱乐、调侃、浮躁现象极其可悲。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现代社会正在把文化转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其结果就是使文化精神枯萎。
一个泱泱大国,一个礼貌古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灿烂礼貌的国度,就应拥有绝对精粹,绝对独特,十分高尚、纯洁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期望每个公民都能尊重、爱护我们的文化,努力摒除浮躁、低俗氛围,使我们的文化洁净、厚重,使我们的文化健康发展。
短评的格式及范文有哪些
短评的格式及范文:
1、短评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
(1)从篇幅上看,既然是小评论,必然要求篇幅短小,字数一般限制在四五百字。
(2)题目通常要求就部分给定资料进行评论,而不是对全部给定资料加以评论,所以针对性更强。
(3)写作时要求以评为主,而不是侧重于解决问题。
(4)评论的内容有批评性、表扬性、引导性的三种。其中以批评性的情况居多。
(5)评论角度多元,有些是材料规定好的,如就XX问题、XX现象或原因、措施、影响、观点等进行评论;有些则需要考生根据给定标题或作答要求或材料内容自我确定。
2、范文示例:
硕士竞聘“卖猪肉”,我为这种现象大声叫好。
(观点一)因为这是就业者端正心态、消除职业歧视的体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观点二)世上三百六十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更何况该公司是连锁经营要发展壮大“卖猪肉”产业,也需要人才。
(分析)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要认清事实,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继续昂着高傲的头颅。(结论)
好的短评,应力求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
一、论题具体,一事一议。紧扣所依附的新闻报道,据事说理,以及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一事一议。
二、长话短说,议在深处。在结构上要精心开头,简化结构,以及在文字表达上长话短说,评在实处。首先,构思要抓住关键,开门见山。写短评必须抓重点,抓中心,抓要害,枝节的东西最好不涉及。其次,观点要鲜明,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第三,语言要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三、源于报道,高于报道。应正确处理依托报道与超脱报道之间的关系,使短评的论点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从实际中来又高于实际,从群众中来又高于群众。有效的做法包括由点及面,提炼升华和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