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农是什么
中国的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1、农业问题。这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主要包括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的选择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城乡居民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需求的供给问题;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问题;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农业现代化问题;农业的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2、农民问题。这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农民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农民权益缺失问题,包括土地问题、生产经营权益问题、剩余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农民的社会政治权益问题以及农民的组织化问题等。
3、农村问题。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实际是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工业化和城镇化问题;新型社区建设、乡村自治模式的选择问题;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问题;城乡统筹、农村社会安定和有序发展问题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Gqj4heiAFAifs51O0UmkWK1yLCZksxzIso5qTQf5ffCx_K6HRl55ubUVVG2vojxUuDCFg5jOgEN0i1_QYL2Rt77dzeumuEGy2_6P2K51TW
什么是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扩展资料:
作品思想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九大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领会好、领会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
三农指的是什么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
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
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
扩展资料:
三农衍生影响
第一、政策问题
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
第二、医疗问题
缺钱是农民的主要问题,但由于近代偏向于发展西方昂贵的西医而疏忽了农民几千年来都依赖的廉价的传统中医的发展,致医药昂贵,使农民因病致贫。
三农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在网上键入“三农问题”搜索,有简体中文网站和网页17000项,三农问题研究已十分深入。笔者认为:中国农村地域广,东西跨越5个时区。
南北气候迥异,各地资源禀赋差别大,东、中、西部经济条件悬殊,不可能有一套适合全国各地农村的最优方案,靠一个“一号文件”解决农村所有问题。这里,笔者提供两条基本思路,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思路;二是农村地区的一揽子改革思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