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1、藏猫猫。
藏猫猫是小时候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游戏。人数不限,场地不限。两个人可以玩儿,多数人玩儿更有意思。一个人闭上眼睛数二十个数,其他人藏起来,找的人数完数后就开始找了。有的藏的地方不够隐蔽,很快就被找到了。有的人很厉害,善于隐藏,害得最后所有人都去找他。最后,没有人能把他找到,他非常地有成就感。
2、过家家。
这个游戏相信是每个小女孩儿都玩过的游戏,当然,偶尔也会有男孩参与进来。小孩子善于模仿,他们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扮演爸爸妈妈。串门,请客,招待客人。如果在院子里玩,他们会自己在地上划出属于自己的家,用树叶当饭碗,用木棍当筷子,假装吃饭,假装喝酒。哈哈哈,那真是童真的世界啊。
3、摸瞎胡。
这个游戏也是要人多玩才好玩。大家设定好一个固定的场地,一个人把眼睛蒙上,其他人都蹲在那里不敢出声。然后蒙眼睛的人就开始摸了。其他人悄悄地移动,防止被抓到。一旦有人被抓到,他就输了,接下来他要充当蒙眼睛的人了。
4、跳皮筋。
“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伴随着这首经久不衰的童谣,一代一代的人长大了。
5、拍皮球。
当年的花皮球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那五彩的花皮球是当年孩子们上学书包里必带的玩具,更是很多孩子最渴望拥有的东西。
6、跳格。
当年的教室门前,到处画满了类似于“井”字的格子。当年,如果谁家的饭碗碎了,可把家里的孩子乐坏了。因为那些碗的碎瓦片就是跳格用的最好投标工具。当年的手可没少被这些碗伤害啊。瓦片扔到哪里,就跳到哪里。
这些游戏,成了7零,8零一代最美好的记忆。那时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好的电视剧,但那时真的很快乐。
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有:
1、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流行在20世纪50至90年代。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3、跳房子:
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4、丢手绢:
丢手绢,又叫丢手帕,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
5、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细数80、90后童年最经典的十款游戏,你玩过哪些
我是85年的,家在河北,小时候玩的游戏主要有几种:
1.摔啪叽。记得当初为了叠啪叽,到处去找纸,旧书,糕点纸盒,纸箱,能叠的纸基本都用上了。经常甩得胳膊疼还乐此不疲。
2.玩弹球。我们这的玩法跟有些地方不一样,并不是用拇指弹,而是用手扔,挖两个窰,从一边向另一边扔,谁先滚进了另一侧的窑,就可以用自己的弹球去碰别人的,碰到了那个就是你的了。记得当时也是什么都用,有买的花的玻璃球,有喷雾器里的透明小玻璃球,有轴承里的钢珠,还有石头的球,反正能找到的圆圆的东西都可以。
3.拍画片。几个人背过去出自己手里的画片,谁出的多谁先来,把所有的叠一摞,用力摔在地上,有翻过去的就是你的,还可以继续用手往地上拍,通过风把他掀过去。我现在手掌肉比较多估计就跟小时候玩这个有关系!
4.摸人游戏。划一道线,先开始的人立定跳远一步,后边的人通过协作,或是拽着胳膊或是拽着腿,去摸跳出去的人,摸到了就交换,摸不到就继续跳,始终间隔一步,摸到为止!
5.学习机。记得以前有个说法,新世纪不会电脑就等于文盲,就是以这个为借口,美其名曰练打字,花了100多买了个小霸王学习机,打字没怎么练,光用来打游戏了!魂斗罗,雪人兄弟,坦克大战,网球游戏,最神奇的就是日文的足球小将,愣是能通过一下一下的尝试记住那个是什么方式的射门。真是应了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游戏,像丢沙包,摔瓦罐,跳皮筋,还有一些冒险的,掏鸟窝,捅马蜂窝等等,童年的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