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兔年邮票现蓝兔子遭吐槽是什么原因
1、兔年邮票现蓝兔子遭吐槽是什么原因
2、中国邮政定于2023年1月5日发行《癸卯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这套邮票的图稿日前已正式公布,图稿邀请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执笔绘制。
3、据中国邮政报,两枚邮票中第一枚邮票名为“癸卯寄福”,用别出心裁的蓝色描绘了一只右手执笔、左手持信的睿智卯兔,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新春的美好祝福;
4、第二枚邮票名为“同圆共生”,描绘了3只兔子首尾相接、奔腾不息的场景,展现了生命的灵动、生机与温情。黄永玉笔下的卯兔,童稚、热烈、奔放、自由。希望大家通过《癸卯年》生肖邮票,感受到潇洒、喜悦与幸福。
5、不过,网友对于卯兔的形象却褒贬不一,有网友看到蓝兔子感觉很奇怪,直言:“怎么看都透露着强烈的妖气啊”“想起来童年阴影”。
6、也有网友认为画风很酷,很有童趣。
7、当中国邮政公布了兔年生肖邮票后,许多网友都看傻眼了。特别是第一张的“蓝兔”,显得非常的“不正经”,甚至带有一点邪恶感。
8、鲜红的眼睛、诡异的笑容、粗壮的大腿、歪斜的身体。有人说这兔子的神态狡诈鬼魅,酷似耗子,造型邪恶,一眼过去像个西方的恶魔一样,堪称史上最丑。
9、更特别的是,这个“蓝兔”还长着巫婆一样的人手。一手拿笔,一手拿簿,不像是在传送祝福,更像是在索命。
10、脚上还长出了三根毛,非常诡异。
11、所以很多人开始质疑: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如意的生肖兔,怎么在中国邮政的邮票上就变成了这个“不正经”的样子?让人不禁想到人教版的教材插画事件。
12、不过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生肖兔邮票蕴含的是一个宏大时代的历史过程。
13、癸卯年生肖邮票设计者是我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大师。
14、他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表侄,1924年生于湖南凤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2010年,黄永玉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院长。
15、黄永玉设计了新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因此他被称为“猴票之父”。
16、黄永玉曾为1980年、2016年两轮猴年生肖邮票进行图稿设计。其中1980年的猴票被众多的集邮爱好者称为经典之作。
17、这位艺术家也被戏称为“最不正经的老头儿”。喜欢黄永玉的人,永远不会惊讶于他的“大胆”。因为他永远真诚、直率地表达自己,他的作品总是呈现出自然的天真和不设限的趣味。
二、中国邮政生肖邮票“蓝兔子”被批诡异,谁的锅
这两天,中国邮政发行的癸卯兔年图特种邮票图稿在网络引发了争议。今年邮政的兔年生肖邮票一套两枚,第一枚名为“癸卯寄福”,第二枚名为“同圆共生”,设计者为我国著名艺术家、“猴票之父”黄永玉。然而,这只蓝兔子很快就火上了热搜.....
“同圆共生”,描绘了3只兔子首尾相接、奔腾不息的场景,展现了生命的灵动、生机与温情。而另一幅“癸卯寄福”图像中,蓝色的兔子,红色的眼睛,突出的大牙齿,左手持信、右手执笔,形象和传统的兔子确实大相径庭。这只蓝兔子也是此次争议的核心。
《中国邮政报》报道称,黄永玉笔下的卯兔,童稚、热烈、奔放、自由。希望大家通过《癸卯年》生肖邮票,感受到潇洒、喜悦与幸福。不过,有网友看后认为,这只兔子透露着强烈的妖气,完全感受不到喜悦与幸福;还有网友表示,兔子画得像老鼠,就算是大师黄永玉的作品,也不能毁人童年吧。
当然,喜爱这只蓝兔子的网友则认为画风很酷,很有童趣。
黄永玉出生于1924年,今年已经98岁,喜欢收藏邮票的朋友对他很熟悉,因为1980年,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猴年邮票,就是由黄永玉执笔设计的,发行初市值8分钱,现已升值到至少1.2万元一枚,整版价值已超百万,他也被称为“猴票之父”。
这只蓝兔子的绘画风格和黄永玉过往的风格是一致的,形态夸张,落拓不羁。网友们感到难以接受,恐怕还是因为一个习俗问题,因为这是生肖特种邮票,在新年发行,大家期待的一个热闹喜庆的感觉,这只蓝兔子在平时未必会有这么多差评,在过年期间,就显得违和了。
事实上,专家们也对这幅邮票画作意见不一。
有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癸卯寄福”邮票的设计缺乏美感,其兔子的造型也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趣味,不乏一件失败之作。在他看来,这个主题是好的,但实际的画作太过简单化、概念化,没有很好地表达传递出“癸卯寄福”的深义。
而动物学爱好者则认为,蓝兔子不应该长出红眼睛,不符合现实,因为红眼睛的兔子是白化病、基因突变造成的。
也有知名插画师表示,黄永玉这幅画作表面上看着不够唯美,但是里面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和坦诚的人生态度,用幽默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属于讽刺漫画和国画小品方向。并且,其作为一件商品,不需要被强推着让每一个人都接受和消费,消费者是可以自主选择的。
此外,有对邮票绘画业务较为熟悉的人士告诉《新民周刊》,其实近几年的生肖邮票风评普遍不佳,但在他看来这并不是绘画风格或者技巧的原因,而是因为疫情之下,网友们情绪不佳,在网络上戾气较重导致的。他表示,黄永玉几年前画的猴子邮票风格造型和今年的蓝兔子差不多,但那次就没有被骂,两个猴娃娃的设计还被赞誉与时俱进。
黄永玉为丙申年创作的猴年邮票图:网络
其实,兔年邮票总共设计了三版。第一版是方楚雄设计,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以工笔生肖闻名。
第二版是晁谷设计,他是居民身份证的设计者,花鸟、生肖、人物无一不精,这版画的是一家四口,形态各异,鲜活灵动。
第三版是黄永玉设计,也是中国邮政最终采用的这一版。
此外,我国著名的设计师、清华大学吴冠英教授的兔年邮票也是广受好评,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后的一套贺年邮票了。
那么,你喜欢哪套兔年邮票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三、兔年邮票“蓝兔子”实体形象再引争议,主办方:已撤下
1、兔年特种邮票于5日发售,各地举行了发售活动。此前,邮票里红眼睛蓝兔子形象引起争议,没想到发售时有人还看到了“实体”蓝兔子。
2、据报道,近日在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和广西博物馆主办的活动上,“蓝兔子”玩偶现身现场,其3D立体形象引发网友质疑。有网友吐槽“实体化后更丑了”,也有人认为“丑到深处便是萌”。
3、 1月6日,广西博物馆工作人员称接到家长反映“蓝兔子”玩偶的事情,听到不少反对的声音,目前已经撤下。
4、中国邮政南宁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玩偶装是取自“蓝兔子”邮票,对于此问题会向广西公司反映。
5、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该活动南宁为主会场,其他会场中兔子玩偶可能不会出现,仅发行邮票。
6、 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的《癸卯年》特种邮票正式发售,邮票一套2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癸卯寄福、同圆共生。
7、“癸卯寄福”(图据中国邮政官网)
8、“同圆共生”(图据中国邮政官网)
9、“蓝兔子”邮票由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执笔绘制,此前黄永玉曾回应争议:画邮票对我而言是很开心的事情,兔子大家都会画,并不是只有我会画,画出来能让大家高兴就可以。
10、兔年邮票火了 99岁设计者黄永玉设计的"猴票"曾拍出201万元高价
11、“人呢,最美好的东西是品行、气质。”
12、近日,中国邮政发布2023年兔年生肖邮票,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这款由年近99岁高龄的黄永玉亲自操刀设计的邮票,让集邮圈和名人圈都沸腾了。
13、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航天英雄杨利伟、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等人纷纷打call。而这样热闹的场面,黄永玉已经“见怪不怪”。
14、这个“怪老头”,是中国生肖邮票的开山之人。
15、 1980年,中国邮政发行了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金猴邮票,设计者正是黄永玉。在2017年保利拍卖会上,这套设计精美的金猴邮票拍出了201万元的高价,缔造了现代邮票拍卖价格的神话。
16、 2018年,《环球人物》记者曾专访过黄永玉。那天他刚过完95岁虚岁生日,在家中与记者专门聊到了审美的话题:“人呢,最美好的东西是品行、气质。在我眼里,我的夫人、女儿、朋友都很美。”
17、众所周知,黄永玉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他与夫人张梅溪的爱情故事,多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18、当年,美丽聪颖的将军之女爱上了刻木刻的流浪小伙,在全家人的反对下,姑娘毅然与小伙子私奔结婚。
19、“很多人问我是怎么追求她的,想看我写的情书,其实吧,很简单。”黄永玉嘴角上扬,讲起了这段感情的开端。
20、有一天,他大胆问张梅溪:“假如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张梅溪说:“那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脱口而出:“就是我了。”她则回答:“你要是早问,我早就答应了。”就这样,一辈子了。
21、忆及与妻子的往昔,黄永玉的目光不自觉转向女儿黑妮:“你看,我的女儿没整过容,也没化妆,却是这么漂亮。”
22、话到此处,他蓦然想起沸沸扬扬的“娘炮”风。“我接受不了这种审美。但是……”他屈起手指轻叩沙发扶手,严肃道,“但是那些被指责‘娘炮’的孩子很无辜,他们没有还击之力,是审美者的问题。”
23、在艺术创作上,黄永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欣赏。他画荷,浓墨重彩、色彩斑斓而又有着清新脱俗之感。他建房,凤凰古城的“夺翠楼”“玉氏山房”,北京的“万荷堂”,都充满了中国古典园林元素。
24、“作为艺术家,您喜欢什么样的美?”
25、“和我来往的人,我不会考虑她长得美不美。”黄永玉论“美”,自有一套独特的看法,“我年少在香港时,认识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半个多世纪后,我再次见到了她,那时她已经80多岁了。旁人问我,你知道她是谁吗?我怎么会想到,当年那么漂亮的姑娘,现在完全认不出了!你看,好看的外表,最多保持20年。”
26、“我喜欢完美的美。”黄永玉接着不假思索地说。“就像所有的画本我都很喜欢,但没有特别偏好哪一种,只要是好的,我就去学习和吸收,没有陈见,也没有国界。”
27、“老友都去世了,就剩我自己了”
28、这个爱美的老头,审美观豁达,生死观也豁达。当他毫不在意地笑着说“老友都去世,就剩我自己”时,记者一时分不清这到底是不是个玩笑。
29、 1946年,黄永玉辗转到上海,生活贫苦,住在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宿舍。在这里,他发表了很多文学和美术作品,也认识了唐弢、汪曾祺、黄裳、萧乾、臧克家、冯雪峰等作家,李桦、陈烟桥、野夫、王琦、麦秆、杨可扬、邵克萍等木刻家。“可惜他们全去世了。”
30、 1997年,黄永玉正在意大利家里楼上画画,女儿大叫:汪曾祺伯伯去世了。黄永玉很平静:嘿!嘿!他怎么会这么快死呀?
31、“和我同一代的朋友,香港的、上海的、北京的,一个都没有了。我曾经和黄苗子、郁风去凤凰,那时郁风刚做完手术,缝的线都没拆。我们在凤凰一起画画,她说,留几笔给我,等回北京再画。回北京不几天,她就去世了。”
32、“还剩下两个朋友,许麟庐和黄苗子。我说,现在就剩下咱们仨了。几天以后,许麟庐就去世了。我跟苗子说,你看,就剩下咱们俩了。几天后苗子也去世了。”他仰头大笑起来,仿佛这是一桩趣事,感染得我们也笑了。
33、笑声散到空气中,我们年轻人,却比不上他的通达,只觉得笑到尽头,惆怅涌了上来,心里涩涩的。
34、黄永玉看了记者一眼,指指茶几上一张香港明星李丽华的照片。“李丽华是我的老友,和我同龄。她的戏演得很好,可惜去年去世了。现在真的就剩我一个了。”
35、一只黑猫灵巧地跳到了黄永玉的膝上。如今,整日与黄永玉相伴的,就是家里的这些猫和狗。“它们呀,一点都不听话。”黄永玉宠溺地说,“我这里的狗大都是捡回来的流浪狗。有一只养了一年多了,还不敢见我,只在吃东西的时候才找我。女儿还捡回一只被汽车碾伤的小母狗,后来和家里的狗生了10多只狗崽。我们家现在有20多只狗了!”
36、黄永玉酷爱动物,他1980年画的金猴邮票,就是根据一只名叫伊喔的猴子画的。
37、黄永玉轻抚着小猫,沉吟道:“想起那些曾经的朋友,我都很快乐,就像我回想起过去的生活。当然也有讨厌的人,也有艰辛的时候。但人生就是这样,怎么过,取决于你本身的心态。”
38、在黄永玉的老家湖南有句俗话,“人老成精”。记者只觉得眼前这位黄老头,不热闹,但是真豁达,真洒脱。这点,从他的画作中就能体会到。
39、他喜欢画幽默漫画,旁边配上寥寥几句说明,让人忍俊不禁。他画自己家的鹦鹉,配文:鸟是好鸟,就是话多;朋友来家中做客,人人都在低头玩手机,他就画了一套以猴为主题的挂历,其中一幅画是孙悟空在花果山开会,旁边大字写道:不准用手机;90岁时,他画了一幅自画像“比我老的老头”,是个赤脚、光肚脐,手舞足蹈,烟斗掉在脚边的形象。
40、萧乾曾这样形容黄永玉:“浮漾在他粗犷的线条间的正是童稚、喜悦和奔放。”
41、黄永玉的这份童真,来源于生活的磨炼。他的少年时代,正逢抗日战争,十二三岁时,他便离开家乡,四处流浪,“自小捡拾路边残剩度日”,靠着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日本飞机来轰炸、少吃少喝,都不要紧,只要包袱里还有木刻刀、木板和书,就安心了。“我流浪的包袱里什么书都有,古典的、现代的、翻译小说……有些老人家看到后就说:你看这孩子,流浪还带着书!”
42、他流落到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小工,长大后来到上海、台湾和香港,当过中学教员、剧团美术队员、报社编辑……“一听流浪,很多人都觉得浪漫好玩,其实一点也不好玩,很苦的。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是磨炼。”在动荡时代里漂泊,黄永玉练就了一身本事,他自学了美术、文学,终成一代名家。
43、 1952年,黄永玉在表叔沈从文的劝说下,偕夫人张梅溪从香港前往北京,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44、但后来,他的命运急转直下,一度被拉去游街、辱骂,还坐了牢。
45、在牢里,他想看书,就谎称自己有传染性肝病,吓得看守的人把他单独关押起来。家人偷偷把小说带给他,他读完了,再把书带出去。除了看书,他还用各种材料作烟斗。
46、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说,我不怕挨打,但我不接受对我人格上的侮辱。这就是黄永玉的性情与风骨。而对于世间种种烦恼,黄永玉的解决之道是创作。“画画解决不了的事情,我就用雕塑,雕塑解决不了,我就写作,用文字解决。”
47、近几年,黄永玉已经很少回家乡湖南凤凰了,主要是因为“工作太多,没有闲暇时间”。
48、他50多岁那会儿,曾陪着80岁的表叔沈从文回了趟老家凤凰。叔侄俩去看了就读过的文昌阁小学,又回到了老宅。
49、沈从文(左)与黄永玉,两人是表叔侄
50、回到北京后,病榻上的沈从文抓住黄永玉的手说:“谢谢你,带我回凤凰。”沈从文去世后安葬在老家,黄永玉给他补了石碑,上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黄永玉说,自己百年后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他说,我已经写好遗嘱了,死后骨灰不要了,“跟那孤魂野鬼在一起”,朋友想他的时候,“看看天、看看云嘛”。
51、这话,他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上说过,立即上了热搜、刷了屏。这一次,他又补充说:“我劝你们不要把死亡看得太重。就算是皇帝,费尽心思修了地宫陵寝,几百年几千年后,还不是被后人挖了出来?”说着,他又大声笑了起来。
52、“来,我带你们四处看看。”黄永玉兴致勃勃地站起来,带记者先看他的玉簪花图。随后,他略为得意地指着书桌前的一把椅子说:“这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驻华时坐过的椅子,我在拍卖行花了25块钱买来的。”然后是看挂在餐厅墙上的一幅字,章草,“这是1982年我的表叔沈从文写的”。最后是看客厅墙上一张张照片:“这是瞿秋白的学生,这两个是他的孩子。”“这是黑妮小时候,在颐和园拍的。”……看着这些照片,他喃喃道:“一晃,几代人就过去了。”
53、一晃,这一下午的时光也过去了。当记者告辞时,看着老先生驻足在未完成的玉簪花图边送客,想起了作家六神磊磊写过的张三丰,大意是:“他在武学上太孤独,没有人可以聊天;他在岁月上也那么孤独,没有人可以分享。时间的洪流早已带走了他的同伴……可他还是那么地知人情,那么有趣。他虽做不到像周伯通那样变成老小孩……但他也成为一个可爱、有趣、不招人烦的老头。”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