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庞统至落凤坡是什么季节,以及庞统是死于落凤坡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庞统是死于落凤坡吗
三国时期,有四大奇才,分别是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其中的凤雏就是庞统。
何谓凤雏,就是没有长大的小凤凰。庞统的这个称号,已经在某些方面预示了庞统会早逝,而庞统的确落入了凤雏称号的魔咒。
益州的张松、法正,觉得刘璋暗弱,以抵抗汉中张鲁为由,邀刘备入蜀。刘备与汉中张鲁对峙,庞统向刘备献了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上策选精兵直取成都;中策以回荆州为名,诱杀涪水关守将杨怀、高沛,以涪城为大本营,再取成都;下策退还白帝,回荆州,徐图再进。
刘备考虑之后,选了中策,决定先取涪城,再打成都。张松以为刘备真要撤回荆州,写信劝说刘备。结果,书信为刘璋所得。刘璋看信后大怒,斩了张松。而刘备则诱杀了杨怀、高沛二将,取了涪水关。
演义中,刘备取了涪水关之后,与庞统兵分两路直取雒城。刘备以老将黄忠为先锋,走山北大道,直取雒城东门。而庞统则以魏延为先锋,从南山小路绕行,去攻打雒城西门。
第二日天刚亮,黄忠、魏延领军先行,而刘备与庞统相约见面,随后再领主力出发。庞统骑马刚与刘备相见,突然马惊,前蹄跃起,将庞统摔下马来。刘备见状,赶快跳下马,笼住惊马的缰绳,将自己的白马换给了庞统,自己骑了庞统的劣马。正因此举,庞统成了众矢之的。
雒城守将张任,知道这条南山小路,率领一支伏兵,埋伏在狭窄道路的两旁。张任放过了先锋魏延,静待大队人马到来,再发起袭击。
却说庞统,率领大军迤逦前进,走到道路狭窄之处,抬头一望,两山相靠,道路狭窄险峻,周边树木丛杂,枝叶茂盛。庞统忙问:“此处是何地?”军中新降的蜀兵指着道路答道:“此地地名落凤坡。”
庞统闻言,大吃一惊,吾道号凤雏,今命休矣!忙令大军疾退。
正在此时,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照着骑白马的庞统射来。原来,张任错将庞统当成了刘备,誓要将刘备射杀于此地。可怜的庞统,乱箭之下,死于非命。
魏延得知消息,慌忙回救。奈何道路狭窄,厮杀不得,魏延被张任截断退路,只得杀向雒城。随后与黄忠汇合,跟随刘备退守涪水关。这才有了孔明率张飞、赵云,入川取益州。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庞统的确死于雒城旁的落凤坡。不过,这只是演义所杜撰出的精彩故事,加了些许玄幻,并非史实。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庞统与刘备“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庞统是在攻雒城时,运气比较坏,被守城将士射中。庞统是在雒城之下去世的,并非落凤坡。
庞统惨死落凤坡的故事是什么
楼主如只想知道怎么死的。。只需要看前两段即可
1.凤雏先生庞统死于征西川路上,据说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落凤坡。也就是说,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规划好的。案发的时候,庞先生骑着刘备的坐骑。这马可是大大的有名,唤作“的卢”。有人对刘备说,你没有听说过“的卢的卢,骑必妨主”吗?刘备不信,估计也是舍不得名驹。英雄一般都有这毛病。
2.庞统是在落凤坡中埋伏被乱箭射死的,当时是因为骑了"的卢"马,所以,也算是马"妨主"害死的.
3.庞统的性格:
首先庞统敢于冒险,与诸葛亮的谨慎成为鲜明对比。从西川之战就可以看出,庞统为刘备献的都是险计,即有风险的计策。如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庞统献“上中下”三计,他把“选精兵偷袭成都”称为上计,而把逃跑称为下计,这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见庞统善走“险棋”。多不累述,搂主可以自己查找原文。
其次庞统有些自负、倔强,但是又相当自信、沉着。搂主可以看看张飞质问庞统一回:庞统由鲁肃和诸葛亮介绍投奔刘备,见了刘备却不肯拿出介绍信,刘备因庞统相貌丑陋小看了他,打发他到耒阳县去当县令。庞统担任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得知此事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便派张飞孙干前去质问。张飞等到了地方却听说庞统宿醉未醒,张飞是什么人,气得要马上把庞统捉拿归案。等到庞统醒来,面对张飞的质问丝毫不以为然,还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结果不到半日,便将百余日之事,全部处理完毕。张飞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庞统不屑旁人推荐,非要自己证明给刘备看自己的实力,可见他是一个倔脾气。刘备派人前来质问,我想他也是早就料到的。不过他能那么自信,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还有一点,我觉得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我先把三国演义的原文摘抄一些:第一二十三回“庞统献策取西川”写到这么一段话:刘备大军刀不血刃得了涪城。刘备次日设宴于涪城公厅。玄德带酒,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大怒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此亦非仁者之欤?吾视汝言,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闻之,全无惧色,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堂。睡至四更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于玄德。玄德懊悔无及,急穿衣升堂,请庞统曰:“昨因酒醉,有触于公,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皆失,何独主公乎?”玄德大笑,共乐如初。
搂主请看这段话,刘备当初假惺惺地说什么他和刘璋是兄弟不忍相害,但是这段话中所写刘备刚刚拿下刘璋的涪城,第二天就大摆宴席庆功,你说刘备是什么人?你再看庞统什么态度,明明是他一直劝刘备杀刘璋打西川,攻打涪城也是庞统给刘备出的计策,但是酒席之间却顶撞刘备说他“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刘备的作假是掩饰自己的野心,但是庞统酒席间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我想应该是真话,他没有必要说这样的假话来故意得罪刘备。那既然庞统不赞成刘备行“非仁者之兵”,先前为什么要帮刘备出谋划策打刘璋呢?这不是很奇怪吗?我说一点也不奇怪,我想由此看出庞统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有着传统忠义情节的儒士,他受正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不能接受背信弃义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为自己能够在刘备政治集团里谋得一席之地,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帮助刘备行“非仁者之兵”。他却只能在酒醉之时骂上几句。由此可见庞统对待“信仰和现实”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还有这段话最后说:“玄德大笑,共乐如初”。是否真的“共乐如初”了?我看未必,刘备和庞统只是互相利用,谁也离不开谁罢了。
庞统中箭身亡的落凤坡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刘备听从蜀中名士彭羕的建议,突袭驻扎在雒城外的泠苞。泠苞仓皇而逃,遭魏延生擒,后被刘备斩首示众。战后,刘备设宴款待彭羕。此时,诸葛亮从荆州派来的使者马良求见,转交了诸葛亮的一封亲笔信。诸葛亮在信中建议刘备在雒城之战中谨慎从事。不过,庞统看完此信后,却认为诸葛亮是怕自己立下头功而有意阻止,因此极力建议刘备立即出兵。
在庞统的再三催促下,刘备终于决定向雒城发动进攻。法正认为,前往雒城有两条路,都可进兵。庞统提出,自己与魏延担任先锋,从小路前进。刘备则与黄忠一起从大路出发。但就在出兵之际,庞统的战马突然马失前蹄。刘备便将自己的坐骑——的卢交给了庞统。
与此同时,镇守雒城的吴懿、张任等人也得到了刘备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张任认为城外的小路尤为重要,自己便带着三千军士提前赶到小路设伏。
没过多久,魏延和庞统先后来到张任设伏的小路。庞统见道路两旁枝叶茂盛,树木丛杂,心里非常担心,便问军士此处的地名。军士回答此处名叫落凤坡。庞统大惊,认为自己“凤雏”的道号与“落凤坡”的地名相克,连忙下令撤军。就在此时,张任一声令下,伏兵乱箭齐发,将庞统射杀。
小说中提到的雒城之战,不仅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而且是刘备在益州争夺战期间遇到的最大挑战。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这也是刘备数十年征战生涯中为时最长的一次攻坚战。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雒城守将张任,在历史上也的确为刘璋的部将。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张任原本在刘璋手下担任益州从事一职。益州争夺战打响后,张任先后在涪县、绵竹、雒城一带与刘备有过较量,最终在雒城被俘并遭被刘备处死。
不过,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张任被杀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而庞统之死却是在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这也就意味着张任与庞统之死并无关联。
历史上庞统之死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一点在《三国志•庞统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该传称:“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由此可见,当时刘备大军已经将雒城团团围住。庞统是在指挥攻城的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而亡的。
那么,庞统被射杀的地方是不是名叫落凤坡呢?其实并非如此。在汉末三国期间,此处的地名并不叫落凤坡。在东汉时期,因地处绵竹城东,因此被称为绵竹关,隋唐时期又被改名为鹿头关。直到唐代中期,此处又被定名为白马关。这个地方,便是如今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的鹿头山。落凤坡,则位于鹿头山中。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落凤坡的得名完全是受到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及《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而出现的。
如今的白马关,是当地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白马关、落凤坡、庞统祠墓、金牛古道、换马沟、八卦古战场等三国遗址组成,是四川省三国遗踪旅游的重要一站。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庞统祠。
据当地的文史资料记载,庞统死后,刘备便在其殒身之处兴建了陵墓,该墓在蜀汉时期被命名为汉靖侯祠,民间则称为庞统庙。不过,该庙在一千多年间屡遭破坏,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仅剩正门、正殿、侧殿、栖凤殿及荒冢。祠外尚有一些零星的石门、石坊、石柱等残迹犹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庞统墓得到了全面的修缮和扩建。如今,庞统祠已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大批三国爱好者前来凭吊和参观。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庞统至落凤坡是什么季节和庞统是死于落凤坡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