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的问题,以及和五十步笑百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五十步笑百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十步笑百步”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五十步笑百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是孟子解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原因,同是鱼肉乡民,只是多少的不同罢了,其本质是一样的。
而现实的启示可以有很多,各有各的思想,下面是我的几点想法
1、勿为梁惠王,梁惠王总是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而看不到自己缺点,特别从“王顾左右而言它”那篇最能体现出来,梁惠王自己虽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但是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很多事情大家都清楚,只是不想说明白罢了,所以,一定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积极纠正。
2、五十步的可悲,五十步的人,想逃却怕罚怕讥,不逃又怕俘怕死,人生总是犹豫,总是在意,活不出自己,只能随着社会流逝,毫无特色可言,当看到别人不如他时,他会取笑别人,或者取笑那些正在努力的人,当他笑百步者的时候,他何尝又不是笑他自己呢?
3、恶小反成善?
4、当五十步为主流。
5、孟子说话的艺术。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意思指,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说明了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局限于别人,而要看其本质和全局。看大局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改正。
自己与他人有同样的缺点,但却因为自己的缺点程度较轻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告诫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以及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的缺点问题等。
扩展资料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文中面对“好战”的梁惠王“请以战喻”,最终提出“好战”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听者哑然失笑之余,定会沉入深省之中。梁惠王在治国方面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好政策,当然也就别指望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了。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故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管理国家大事,一向尽心尽力,对百姓的照顾也非常周到,可是为什么我国的人民并没有增多,而邻国的人民也没有减少呢?”
孟子说:“您是怎么照顾人民的呢?”梁惠王说:“像河内有了灾荒,我就把他们移到河东去;要是河东的收成不好,我也照样办理。放眼看天下,有哪一国的国君像我这样的呢?”
孟子笑着说:“让我来举一个战争的例子吧!如果一方战败,士兵纷纷逃走,有的逃了五十步,有的逃了一百步,逃了五十步的就笑别人“贪生怕死”,这样的情形,您认为如何呢?”
梁惠王说:“不对的,那士兵只不过是因为自己跑得慢而落后了五十步罢了。”
孟子接着说:“同样的道理,你虽然在小地方照顾了百姓,可是你喜欢打仗,而且一打起来,百姓成千成万的死去,这和邻国又有什么两样呢?不也像是五十步在笑百步那样的情形吗?”
寓意:
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故事主题:
梁惠王自诩“尽心”,而在孟子看来,他所采用的措施,只是“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
孟子认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是实行“仁政”,提出不要用战争或劳役使人民耽误农时,不要乱捕鱼鳖,不要砍伐林木,让人民休养生息,有较安定的生活,这样才是“王道”的开端。
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梁惠王“尽心”的实质,说理形象而有说服力。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