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那些红绿搭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0171219
有一句话叫做“红配绿,狗都嫌”,显示了它们在搭配上的冲突。也有绿叶衬红花,说明了两者之间是如何的纠缠不清。
在诗词里也一样,有很多关于红绿一起出现的句子。可能是因为这是在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而且它们又经常在一起出现。
1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成了写江南的经典篇章。蒋捷的一首《一剪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也成了千古名句。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乘船经过吴江时,见此美景所以写下了这首词,既是对那漂泊羁旅的惆怅,也深怀亡国之痛。
江上小舟摇摇晃晃,满怀着春愁在飘荡,那楼上的帘子招摇着,是否要借酒浇愁。过了秋娘渡,又经过了泰娘桥,风飘飘、雨萧萧,加重了整个环境的悲伤气氛。可见那愁思的浓郁,充满漂泊在外的辛酸。
什么时候归家洗去那衣服上厚重的尘土,可以调弄有银字的笙,再点燃炉中的香,对回家之后情形的想象,是一种温馨与现在漂泊的对比。
最后一句甚是经典,那时光总是容易走得那么快,樱桃刚红了,芭蕉又绿了。时光的流逝这是一个虚无的东西,他却用红绿来把它具体化,转眼之间,又过了好久。感叹人生易逝,年华不再。
2
要说还有一句什么红绿的经典诗词,非大才女李清照的那句“应是绿肥红瘦”莫属。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虽然小,风却是不小,一晚的沉睡仍旧没有把酒意消退。终于从睡意中勉强醒了过来,就问那卷帘的人,海棠花还好吗?毕竟昨夜如此大风,花儿的娇弱如何经得住。
词人必是惜花之人,那人答道,海棠依旧跟以前一样。一个“却”字,带着惊讶,怎么会呢?你知道吗?这应该是绿叶多,而红花少。可这写法却是别有新意,历来被人称赞。
“绿肥红瘦”一肥一瘦,一红一绿,本来是极其普通的字,组合起来却很不一样。读起来就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绿多红少,也是春天就要逝去,夏日的浓绿正要来临的象征吧。
这首词虽然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但是仍旧有一股忧愁在里面。
红红绿绿,在诗词中搭配起来却是独特的意境。
转载请联系后台,诗经君欢迎来撩:sjqh52001
红配绿赛狗屁是什么意思
今天为什么想给大家分享这个内容呢?很多0基础的不懂服装搭配的朋友在搭配的时候,都存在这样的困扰:对于时尚的审美缺乏一定的判断力!
经常对着镜子,却很难分辨出今天到底穿得好看还是不好看,我们经常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是有的人觉得好看,有的人觉得不好看,这时候我们就产生了疑问,美到底有没有标准呢?
就比如今天米兰欧要给大家带来的,“红配绿”的搭配技巧,为什么大家说它赛狗屁、难看、俗气、乡土气息浓重等?几乎一致认定穿上这种色彩组合就是自踩雷区,那么,到底“红配绿”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呢?
大家先来看看下面这组一对比图:

为什么同样是“红配绿”,我们会觉得左边的搭配散发出一丝丝的土味儿,而右边的范冰冰却看起来很高端时尚呢?
其实,“红配绿”不是难看,只是你没看懂其中的诀窍!因为缺乏搭配技巧,在日常生活“造型”中就会闹出很多笑话:
错误搭配示范:

红绿面积相当,无主次,红色头饰与整套搭配略显突兀,配饰的搭配没有起到点亮作用,反而是败笔。

红配绿是可以的,但搭配组合时当面积相当的时候带来的感觉会比较带有中国的民俗风情,带有中国历史记忆的感觉,相对时尚度也就会比较弱。
红色代表情、充满活力,乐观,交际能力强,立场坚定;绿色代表知书达理,对人对事态度认真,积极向上,和平主义,喜欢恬静悠然生活。两种颜色都有自己的一大批忠实粉丝!
难道红色不好看吗?绿色不好看吗?为什么一搭配就出错了呢?既然说,“红配绿”可以搭配出美感,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搭呢?
接下来,敲黑板划重点的时候到了!小编给大家种草三种“红配绿”的专业搭配法则,教你们如何把“红配绿”穿出时尚美感,一秒脱离低级趣味的错误搭配!
法则一:大小面积法
不要轻易尝试“红绿面积接近”:

因为“红绿面积接近”是一种相对小众的穿搭,特别讲究颜色的饱和度以及人的肤色、身材,如果你非常很强的搭配功底,很容易会出错,同时也不太符合东方人不爱张扬的穿衣审美观念!

所谓大小面积法,就是搭配时红和绿之间有主次之分、强弱之别,这样视觉上才会产生和谐美感。上图的红色指甲犹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不但不夸张,反而提亮了整个造型。

红和绿属于180°相对的色彩,如果比例是1:1的话,没有主次强弱之分,那么搭配起来就没有层次感和质感,Gucci的经典绿色为主色,搭配红色领子,手腕处大红花的点缀恰到好处,让整体造型更加精致。

深绿色绸缎连衣裙搭配他同色系短夹克,如果没有了红色小包包的点缀,整个造型反而显得有点单调无奇对不对。
大小面积法,大家get到了吗?
法则二:虚实法
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究的就是一种视觉上前进后退、虚实结合的感受,这种审美观念同样应用于穿衣搭配上。
红配绿的一系列顺口溜有哪些
顺口溜在内容上反映的多是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茶楼酒肆中久议不衰的话题,是老百姓抒情言志、褒贬世风、议论时政、抨击时弊、表达爱憎最常用的方式之一。红配绿的顺口溜下一句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红配绿顺口溜,欢迎大家阅读。
红配绿顺口溜
红配绿,赛狗屁;
红配黄,赛流氓;
红配紫,赛狗屎;
红配蓝,讨人嫌
顺口溜详细释义
这种语言现象,老百姓一般唤作“顺口溜”。顺口溜源于生活,最常见的是卖货小贩使用,物品卖的好坏和顺口溜编的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顺口溜使用得当甚至可以达到货卖清场的目的。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以为把当代流行的这种语言现象称作“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如此称说,有如下理由:
一是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实乃“民”之家族成员;
二是现今的这些“顺口溜”主要是反映讽刺社会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民谣”定义相吻合。
所不同之处突出在一“新”字上。由于这类民谣主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是伴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是新时期的“语言产物”,且方式上有其独特性——人们只是口头说讲,而不以音乐的形式唱诵——因此,我们冠以一“新”字,谓之“新民谣”,以示区别传统民谣。
当代中国“新民谣”所以如此“发达”,除了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其载体——语言——形式的特点也是“功”不可没的。从上述所举的众多例证来看,新民谣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新民谣传播起来快速、广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新民谣从语音、语法到修辞都表现出一套完善的系统特色。
反映了民族特点。
顺口溜的词汇和语法方面
新民谣的主要特色表现在遣词造句上,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用词精当,鲜明的形象色彩跃然纸上
穿着料子,挺着肚子,拖着调子,画着圈子。
(2)句式整齐,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从上面所举的众多例证看,新民谣在组句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讲究句式排列整齐,语句与语句之间多用相等的字数、相同的句式,甚至连词性的对应都注意到了,如:
花大笔大笔的钱,流大把大把的汗,毁大片大片的田。
(3)搭配异常,看似不合规范其实自有奥妙其中
新民谣中,有些句子按照逻辑语法标准,是有毛病的不能搭配的,如:
工商吃摊子,税务吃厂子,交通吃车子,公安吃婊子,学校吃孩子,组织部门吃章子。
(4)省略甚多,民谣自身特点所致
新民谣中,不少句子看上去没有“脑袋”——缺少主语,如:
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临走拍拍肩,以后好好干。
3.和语音、语法相比,当代新民谣更大的语言特色体现在修辞上面,这主要表现在修辞格的成功运用。从比喻、借代、双关、夸张、仿用到排比、对偶、顶针、回环、反语等等一系列的传统修辞格几乎全用到了。
猜你喜欢:
1.口才训练顺口溜大全
2.最霸气的顺口溜
3.口才训练常用顺口溜
4.有趣幽默的顺口溜
5.经典顺口溜
6.经典的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