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这首诗是谁写的它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
中秋月
明朝: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秋月
宋朝: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唐代: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中秋月太多。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首。谢谢
《中秋月》作者是唐代的谁
《中秋月》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写作特点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中秋月作者是谁唐代
《中秋月》作者是唐代白居易。《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译文:
看到万里明亮的月光,不要见月便心猿意马、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驰骋想象,便会平空生出许多愁恨,这许多愁恨几乎遍绕天涯。
谁在陇上之外长久地驻守边塞,在哪个庭院之前,就要迎来同亲人的分离。
被人抛弃的姬妾,在这天夜里回到自己的老家;被拘留在异国的老将军,登上楼台远望自己的家乡。
圆月照着多少人怀着离愁别恨。伤心到了极点地过中秋,明亮的圆月是绝对不会知道的。
此诗开头便以埋怨的语气落笔,说月光令人费解、难以思议,它所照之处给天下人增添愁恨。然后具体描述月光带来的种种忧思:征人思家,院中离愁,宫中哀怨,战俘怀乡。月光引得种种人断肠落泪,而月亮却浑然不觉,简直是普天下头等傻瓜。全诗构思独特,诗人貌似咏月,实为讽世,手法别致新颖,且不乏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