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泉州洛阳桥的传说,泉州洛阳桥的传说故事

七月网450

洛阳桥有什么传说

洛阳桥的传说是一个女子经常对她的孩子讲起当年过洛阳江落难和她许愿造桥的事,教育他要努力读书,才能建造洛阳桥;在京城时,这个孩子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他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的传说,泉州洛阳桥的传说故事

洛阳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而且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并且洛阳桥在没有现代化动力装备的基础上,利用人力和借助自然力而建成,是我国最早的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扩展资料: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参考资料:洛阳桥_百度百科

洛阳桥的来历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

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

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

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

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

1993年,洛阳桥进行全面修建。

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

建筑结构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

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