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猜灯谜
灯谜的谜面用字精炼,提示较少,比较难猜。有时还注明了谜格,这样谜底就需按一定的规则来扣合谜面。现介绍几种常见的灯谜猜法。
1、会意法。即谜底是按照谜面的含义来猜的。如“巴蜀乡音”打一个“训”字。
2、增损离合法。猜谜时要将谜面的某一字(或偏旁部首)增加或离去,然后重新组合成另外的字,来扣合谜底。如谜面是“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打一个“至”字。即上边是“去”字的下部,下边是“去”的上部,合成“至”字。
3、象形法。不是根据谜面的含义求谜底,而是以谜面所说的形象来扣合谜底。如“两人踩钢丝”,打一“丛”字;“镜子里边照着人”,打一“入”字。
4、别解法。将谜面的字另作别的意思解释,来扣合谜底。如“晚会”,打一“多”字。“晚”扣“夕”;“会”别解为相会之意。“夕”与“夕”相会,合成“多”字。
5、假借法。有以人名、地名做假借的,有以生肖、朝代、时间等做假借的。如“黛玉大喜”打一京剧名,谜底《快活林》。这里假借了《红楼梦》人名,用“林”代“黛玉”,便可猜知谜底。
6、故纵欲擒法。谜面中故意将那些大家熟悉的,已约定俗成的词和句中漏失某个字或词(故纵),猜谜时须将谜面中失去的部分找回来(欲擒),找回的往往是谜底中的关键字眼。如“春夏冬”打一节令名,谜底为“中秋节”。
如何猜灯谜
猜灯谜的四大技巧:琢磨谜面,字字不放;掌握典故,广泛联想;一字多义,举一反三;顺藤摸瓜、曲径通幽。
1、琢磨谜面,字字不放
有不少谜的谜面,往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猜时首先要看懂弄通谜面作者的用意,对谜条上的字句要细细推敲,每个字都不能轻易放过。
例如:“宋字去了盖,不作木字猜”,打一字。乍一看,谜底明明是个“木”,可是第二句限止不能猜“木”字;再把谜面反复读上几遍,原来“宋字”两字都是宝盖头,而将两个宝盖都去掉,即成“木子”,拼起来即成了“李”。此谜妙在“字”字实用,使猜者有联想、思索的余地。
2、掌握典故,广泛联想
有些谜往往巧借典故,如果不知典故的来历,就不可能猜中。诚然,灯谜的运典要以通俗为主,不可用生疏、冷辟和大家不熟悉的典故入谜。运典创作的灯谜佳作举不胜举。
例如:“曹冲称象”打文化艺术品名一。猜这个谜首先要熟悉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悉知典故后,要从称大象的工具和方法上动脑筋,因谜底局限几字,只能高度概括,即从水、河、木船、石块、刻痕上广泛联想。在文化艺术品中有个“水印木刻”,正好合乎谜意。
3、一字多义,举一反三
运用汉字的一字多义,别解成谜,是谜的普遍方法。
例如:“唐古拉山口”打纺织品名“藏青线卡”。谜作者故意将谜底别解为:西藏、青海线上的卡口,经人猜出,回味无穷。
4、顺藤摸瓜、曲径通幽
谜有平直、曲折之分,平直和曲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猜谜时要仔细研究谜面,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例如:谜面一个“杖”字要猜两个常用词,如果用拆字的方法,只好拆成“木”、“丈”两字,任你增或损,也无法联成两句词语;进而在“杖”字的用途上动脑筋。杖可能为“手杖”,是老年人或行路有困难的人用来辅助行动的器物。手杖是拿在手里的,联想到“握手”;拿在手里边走边用的,联想到“拿走”。但“握手”、“拿走”是常用语不是常用词,第二个念头从“手”想到“掌”,从“拿”想到“执”,于是就猜出了“掌握、执行”的谜底。
灯谜是怎么猜的有没有技巧
灯谜的猜射法和制作法,基本上是同一种法则,只不过作者是有了谜底,然后根据一种谜体或谜格去求出谜面;而猜者则是参考多种谜法,循规律去思索,寻找谜底。
灯谜的谜体有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归纳成以下几种法门:
一、正扣法
正扣法也称正面会意法或正猜,此法是根据谜面所表达的正面含义,不抄曲径,直接去领会、推理,从而联想出谜底。例如以“猜谜的益处”猜影星“利智”,这道谜语就是进行正面分析,理解为“猜谜有利于启迪智慧”而扣合谜面。以“择日乔迁”猜成语“改天换地”就是直接会意为改天换地址。
二、反扣法
猜谜倘正扣法行不通,便要变通扣法,不可在单一种扣法中钻牛角尖,否则你将永远找不到谜底。反扣法也称反面会意法,此法与正扣法恰恰相反,是根据谜面的暗示,从反面去推理,寻求谜底。例如以“暗语”猜俗语“不明白”以“必须制作优良产品”猜成语“不可造次”(解作不可制造次等货)底和面虽说法相反,但原义却是同一样的。
三、侧扣法
此法不是从正面会意,也非由反面猜射,而是由侧面衬托或由中间突出。例如用“早晚食斋”猜食物“午餐肉”,意思是早上和晚上才食斋,从而衬托出午餐是食肉了。以“进退皆忧”猜成语“乐在其中”就是解作进亦忧,退亦忧,便夹击出“乐”在中间了。
四、
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改变本意,另作解释。使谜语妙趣横生,这种手法一向被推为正宗灯谜。例如拙作以“成人电影”猜成语“大有可观”,大有可观原本解作内容丰富或很有希望,但这里则别解作“大人才有机会观看”,这是属于谜底别解。
还有采用谜面别解者,例如以“不老实”猜植物“长生果”,谜面的“实”字不作“诚实”解,而别解为“果实”再以“长生”扣“不老”构成谜底“长生果”。
五、增字法
是给谜底或谜面增加某些字或字的偏旁、部首,组成另一个字或词。例如“更”猜成语“与人方便”意思就是“更”字增加“人”旁方成为“便”字,以“青”字猜常用语二,谜底是“不放心”“难为情”,意思就是“青”字要放一个“心”字才成为“情”字,这则谜语的妙处是用反语来解答。
六、损字法
是把谜面的字去掉某些笔画而得出谜底。例如古谜“春雨连绵妻独宿”,猜“一”字意思是“春”天下雨就看不见“日”,妻独宿即“夫”不在“春”字去掉,“日、夫”二字成“一”字,以“个个不落后”猜简体字“丛”字,谜面前三个字别解都落掉后面一部分,成“人、人、一”三个字,合成“丛”字。
七、增损法
是同一谜语中,它结合了前面所述的“增字”和“损字”二个法门。例如“身残心不残”猜“息”字,以“身残”扣“自”字以心不残扣“心”字先损后增,扣合谜底“息”字。以“菜田锄草浇水”猜“潘”字,意思是先将“菜”字去掉草头,合“田”成“番”字,再浇“水”便成“潘”字,增损并用,趣味无穷。
八、组合法
是将谜面的字或有关笔画直接组合起来。例如“八九不离十”猜“杂”字,意思就是把“八、九、十”三个字不分离地加起来成“杂”字。以“心大一点”猜“态”字,即是把“心、大,”凑合起来。
九、分离法
与上法相反,把谜面的字划,折开分成若干部分,即成谜底。例如以“杂”字反过来猜常用语“八九不离十”也是一条好谜。以“莘”字猜成语“三十而立”也即是把“莘”字折开来扣合谜底。
十、离合法
此法是综合上述组合及分离二个法门即将谜面的文字进行拆离然后组合之。此法与增损法近似,例如:“梧桐半死清霜后”猜“霖”字,意为“梧桐”各取一半得两个“木”字合成“林”,“清霜后”将“霜”字清除后半截剩“雨”字两者再结合成“霖”字。以“春末夏初”猜“旦”字,也是以“春末”扣“日”字,夏的初始扣“一”字,然后组合成“旦”字。
十一、参差法
是将谜面的字调整结构、重新搭配,组合成另外的字。例如“情景交融”猜“惊、晴”二字,是将“情”和“景”的部位互相交换一半而达成谜底。
十二、移位法
通过移动某个字的部位而达到底面相扣。例如“晖”猜成语“晕头转向”就是“晖”的形成是由于“晕”的头部转了方向而达致。以“旭日悬空”猜“旯”字很清楚地是将“旭”字的“日”字移动到上头去了。
十三、抵消法
是根据谜语的含义自行消掉某些字,使余下的字能促成底面相扣合。例如“废品不废”猜剧目“三岔口”,谜面“废”与“不废”相抵消,仅存一个“品”字,再将“品”字分离而扣合“三岔口”。这是一条属于谜面相消的谜语。
现介绍一则谜底相抵消的古谜供大家欣赏,古人曾以“晋人有冯妇者”用「对格」来猜论语二句,谜底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其妙处是谜面求对,只能对到“叶公问孔子于”而已,多出“子路”二字,照理是不能成对的,幸而第二句“子路不对”相消了第一句“子路”二字,而扣合谜面,真是佳偶天成,绝妙好谜。
十四、包含法
就是把谜面的文字找出共同包含的笔画或部首作为谜底。例如:“提倡晚婚,个个有份”猜“日”字是指谜面第一句“提倡晚婚”四字,个个都有“日”字的份。例如俗谜:“地没有天有,妻没有夫有,我没有你有,马没有犬有,”每一句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字,那就是谜底“人”字。
十五、漏字法
是选用有规律的词组、成语或常用语,故意地漏去一、二个字,谜底即以漏掉的字配合适当的否定词组成。例如以五金中的“金、银、铜、铁”猜中国地名“无锡”。以七色中的“赤、橙、绿、蓝、紫”猜成语“青黄不接”。更有人以“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猜“缺衣(一)少食(十)”都是属于这类漏字法。
十六、运典法
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猜时,首先要明白典故的内容或来源,然后进行会意,才能轻易找到谜底。例如以“鹬蚌相争”猜保险名词“受益人”,原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渔翁是人,所以猜“受益人”。再以“揠苗助长”猜成语“不能自拔”也是运用了成语典故。入谜最多的还是运用历史典故,例如“斩蔡阳”猜水浒人名二,谜底是“关胜,张清”,这是运用三国演义古城会的典故,说关羽斩了蔡阳,使张飞清醒,兄弟释疑,和好如初。
十七、问答法
是谜面提出问题,谜底则进行解答,但必须是曲解,才算是灯谜。例如以“如何是好?”猜体育名词“女子组”,此谜先将谜面解读成如何是“好”?谜底则回答必须是由“女”和“子”二字组成。以“吧?”猜千家诗一句,谜底是“借问酒家何处有”,原来,谜面的“吧”字要解作「BAR」的中文译名,而猜“酒家”,那个问号,正是「借问何处有」,扣合得相当有趣。
十八、叠字法
谜面由叠字组成,结合计算法扣切谜底,例如以“泳泳泳泳泳泳”猜古人“陆游”。谜面六(大写陆)个“泳”字,“泳”即“游”也。以“林木森森”猜“杂”字,以“人众从众”猜“仇”字都是属于叠字法。
十九、排除法
就是排除易猜到的谜底,而明确指出应猜别的谜底。例如:“一木口中栽,非困也非呆”,猜一字,谜底应排除“困”和“呆”,而只好猜作“束”字了。以“木字多一撇,不作禾字猜”而猜“移”字。
二十、象形法
利用中文是象形文字,取其笔画,结构或部份或全部来比拟成某种物形。如“人”象形为“飞雁”,“虫”象形为“孤帆”,“、”象形为星星、药丸、瓜子、泪珠等等。例如:“双雁齐飞”猜“从”字,“三星伴月”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