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遥有什么特产
1、古城内的明清街两侧,有各种建筑风格独特的土特产商店,如诚一九、谢赫等,游客可以在那里买到。新城内有古陶市场、购物中心等18个专业市场。手工鞋人老脚先老,养生先养脚。手工布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透气吸汗,增强了脚对周围环境的延展性和适应性,从而实现了人体从脚到身体的保养。推荐购买地点:长生园对面的宝龙斋,明清一条街上的城楼附近(可以去厂家看制作过程)。
2、推荐购买剪纸的地方:政府街56号的古城剪纸(可以看到制作过程)和平遥西街的理发园。存单和在职证明留作纪念品,有一定的浪漫色彩。不一定要在存单上加上象征财富的金额。所有的感受和心情也可以在这里沉淀。购买地点:中国第一银行号,日升长内,中国近代银行的创始人。3-5元/张。黄酒以糯米为原料,香味浓郁醇厚,酒味温和。它不仅是一种适合妇女、儿童和老人的低醇饮料,也是一种理想的烹饪调味品。推荐购买地点:长生园,靠近城楼的一条明清时期的街道。
3、平遥牛肉在20世纪50年代,平遥牛肉因为著名歌手郭的一首民歌而家喻户晓。如今,平遥牛肉因发展旅游业而再次出名,成为晋商文化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自从山西有了晋商火把节,平遥的春节就成了许多外省游客喜爱的节日。当北京的赵女士在猴年春节走进平遥古城时,她首先寻找的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平遥牛肉。
4、平遥牛肉怎么买买正宗的平遥牛肉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定要买分店的;想买粉色的,深红色说明打了番茄红素;正宗的冠云牌有牛皮纸袋,上面印着地址和电话。
5、漆器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初具规模,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它以金漆、骨石镶嵌、古盖漆堆积为主要技法。制作工艺严谨:首先选用顶级木材,涂上白蜡木、纸张、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然后,在漆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包括古典人物、山水花鸟、古刹楼阁等。成品光泽亮丽,造型优雅,风格独特。
6、推荐购买地点:南大市场楼南路永隆漆器旧址,平遥漆器艺博店。(可以向这里的服务员了解制作过程)
7、如何选购漆器女孩子去平遥玩。漆器首饰盒一定要买。买的时候要注意,好的首饰盒两边的线缆是铜的,不是丝带,里面是锦缎,不是绒布。锁片是纯铜的,不是镀铜的锈铁。当然价格会高一些,85元一个。当你作为一个梳妆盒回来时,它是非常古老的。
8、长山药是平遥三宝之一。长山药,又名山药、山药。被誉为中国小人参。长山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肉质白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锌、铁、磷等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9、平遥县贝约村出产的长山药,常山药粉,条粗条长,皮薄,在晋中地区非常有名。是中医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强身健体、健脾养胃的滋补药。推荐购买地:南大市场楼南路永隆漆器旧址对面的店铺出售的味庄牌常山粉。椅子上印着708号。
10、程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由特殊粘土加工烧制而成。由于烧制工艺和时间的不同,可以有多种颜色,有些砚台是多色的,尤其是雕刻手法,还有浮雕、半胎、立体、透雕等品种。砚台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任意形状。有刻有数字的立体砚台、耳瓶、两龟坐浪、海兽吼月、八怪争水、仿古石渠、瓦片等。平面上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树花草、飞禽走兽;还有犀牛望月、泰山白塔、嫦娥奔月等。这些雕刻的砚台简洁,熟练,生动,生动,鼓舞人心。放在书桌旁的书桌上,既是书房实用四宝之一,也是观赏的艺术珍品。中外游客购买它作为纪念品。
11、据说慈禧太后西去平遥,在那里犯困。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和美酒后,她准备睡觉了。然而出了宫,她却一路跋涉。再加上当时内忧外患,慈禧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在外侍候她的平遥官员急忙呈上当时平遥特有的六合枕,让慈禧安然入睡。第二天,慈禧放心了。知道六合就是枕头上有六个孔,孔与孔相通,表示上下、东西、南北,表示天下太平。慈禧高兴得脱口而出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于是给它取名太,从此六合太枕就流传下来了!但由于慈禧的独裁,她为了荣耀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传闻中的六合枕并没有真正流传下来。当时平遥有些富商,但地主家留着自用。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对睡枕也有了新的要求。新开发的六合泰枕头充分发挥其特点,让人睡得更香,让你睡得安心。
12、推荐巷子里卖的自制月饼,白色面团,两个手掌大小。和普通蛋糕一样,只是馅料的问题。可能是月饼里的豆沙什么的。味道一般,但我住的地方没见过,吃起来还挺新鲜的。
13、当你碰到类似于饼干和零食(我忘了叫什么了,可能是里面放了很多糖的饼干)的零食并出售的时候,在买之前先试一试。不要被漂亮的外包装迷惑,要自己掂量掂量。我买的是包装好的,大概一两块钱,层层包装下只有一块糖曲奇.
14、注意不要随便敲打乐器或类似物。你会发现旁边写着一句话:敲三块钱。
二、关于平遥的诗句
1.有关平遥古城的诗句
1,《送王子寿之平遥其一》金朝段成己卜筑谋南迈,回辕遽北之。
1,《送王子寿之平遥其一》金朝段成己卜筑谋南迈,回辕遽北之。
有情惭见厚,无语只空悲。译文:南行寻找定居之地,调转车头匆忙的往北走。
心中的感情越来越压抑不住,默默无语只能在心里哀伤。2,《归平遥》宋代颜奎少年湖上风日,问天何处觅。
湖山画屏晴碧,梦华知夙昔。译文:少年在湖面上风吹日晒,问着天何处寻觅去处。
湖光水色像画屏一样晴空万里,梦中年华回想着前夕。3,《平遥夜坐》明代韩邦奇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
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
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4,《游平遥城》近代朱帆县小城墙固,千年今尚存。
新风观闹市,旧迹见衙门。译文:平遥城很小但城墙坚固,有千年的历史如今还存续。
新的风景是观看闹市,遗迹可以看见衙门。5,《与斗全、时新登平遥古城》当代熊盛元古愁莽莽集平遥,雁断虚空梦寂寥。
风满吟襟尘满面,不因醉酒也魂销。译文:无边无际的古代惆怅聚集在平遥古城,大雁的踪迹消失在天空梦中寂寞无聊。
大风吹着衣襟尘土满面,不是因为醉酒但是也很销魂。
1,《送王子寿之平遥其一》金朝段成己
卜筑谋南迈,回辕遽北之。有情惭见厚,无语只空悲。
译文:南行寻找定居之地,调转车头匆忙的往北走。心中的感情越来越压抑不住,默默无语只能在心里哀伤。
少年湖上风日,问天何处觅。湖山画屏晴碧,梦华知夙昔。
译文:少年在湖面上风吹日晒,问着天何处寻觅去处。湖光水色像画屏一样晴空万里,梦中年华回想着前夕。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县小城墙固,千年今尚存。新风观闹市,旧迹见衙门。
译文:平遥城很小但城墙坚固,有千年的历史如今还存续。新的风景是观看闹市,遗迹可以看见衙门。
5,《与斗全、时新登平遥古城》当代熊盛元
古愁莽莽集平遥,雁断虚空梦寂寥。风满吟襟尘满面,不因醉酒也魂销。
译文:无边无际的古代惆怅聚集在平遥古城,大雁的踪迹消失在天空梦中寂寞无聊。大风吹着衣襟尘土满面,不是因为醉酒但是也很销魂。
1、《平遥夜坐》[明]韩邦奇。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谁来诠释。光阴阻滞。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睁着眼睛。找不到自己的出处。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遥征远途记初心。古圣前贤留遗产,今才后杰营新城。
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
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032》[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
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
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
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遥征远途记初心。
古圣前贤留遗产,今才后杰营新城。 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
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
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
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
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 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
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
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
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
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
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山城周室六军台,世远星移紫雾埋。
将垒四围无铁马,女墙半落有苍苔。
殿廊重建人安在?草木成林鸟复来。
从今谁主争雄地?明月清风任往回。
薄伐遗踪今尚在,千秋感慨系人思。
不庭每动三边燧,大将谁兴六月师?
异代如闻新剑(王佩),荒台却想旧旌旗。
圣朝莫道无张仲,辅国谟猷在此时。
一望平台落日中,当年曾此驻元戎。
貔貅簇拥兵戈肃,鸟雀喧呼壁垒空。
断碣古台零夜雨,颓垣衰草到秋风。
肤功不与沧桑改,六月雄图歌未穷。
卤沉火举异难同,潜蓄金波养不穷。
官舍移阑思甄济,故墙无恙号韩公。
五行气正民生遂,百尺楼高物象雄。
愁向景阳陈琐事,仲宣宅在万山东。
城闉突兀凤栖台,节节何年傍此隈。
凡鸟从王协律至,飞龙偕子命官来。
苍凉彩翼孤云影,寂寞光仪宿草荄。
盛世颍川符上端,文章应不靳昭回。
杖作清风覆作云,侧欹桥畔水成文。
丹还大鼎仍游世,鹤唳中霄却溷群。
瀛海药蓝归绝峤,陶成花气醉微醺。
何时馈到胡麻饭,问我神仙骨几分。
沨沨四境读书声,为政宜民教与耕。
黍稷环闾思雨润,范模比屋待陶成。
宵灯壁火同藜照,问字传经看负赢。
化际轩虞应致此,慎终如始在贤明。
山明水秀绝纤埃,四顾云天画作堆。
殿阁玲珑空翠接,凫鸥出没软沙开。
行人历历长虹外,短笛萧萧暮雨来。
珍重万行宫柳路,待成荫后好登台。
山城周室六军台,世远星移紫雾埋。
将垒四围无铁马,女墙半落有苍苔。
殿廊重建人安在?草木成林鸟复来。
从今谁主争雄地?明月清风任往回。
薄伐遗踪今尚在,千秋感慨系人思。
不庭每动三边燧,大将谁兴六月师?
异代如闻新剑(王佩),荒台却想旧旌旗。
圣朝莫道无张仲,辅国谟猷在此时。
一望平台落日中,当年曾此驻元戎。
貔貅簇拥兵戈肃,鸟雀喧呼壁垒空。
断碣古台零夜雨,颓垣衰草到秋风。
肤功不与沧桑改,六月雄图歌未穷。
1、你若赐我一段浮华,我便许你满世繁花。
2、他在远方看我,眼神犹如雨天般辽远而悲伤。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5、小时候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
7、静静倚在窗两边的鸳鸯蝴蝶,它们远走高飞——faye《红线》
8、哀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
9、哥哥我祝你此生生不如死,颠沛流离。
11、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水波温柔,阳光强烈——海子
12、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罗曼·罗兰
13、很长的岁月里,我们放肆而乖张
13、过了就过了,一切不过是一个花开的历程。
14、爱情啊,是一种诅咒,我们都会变成魔鬼的。——《杪冬》
15、生命在这样的救赎下,以尊严的姿态延伸。
16、岁月断送了年复一年的青春。
17、我怀念我停在单车上的十七岁。
18、想念是一种仪式,真正的记忆与生俱来。
19、要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21、年华里,我们失去的是一种心情。
23、我讨厌你这样肆意充斥着我一个个的夏天
25、that's all mean to be.【这都是命中注定】
26、漫长抗衡着须臾,悲伤炼化为透明
27、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里一个漫长的打坐。
28、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30、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
33、错过,不是错了而是过了——夏达《子不语》
34、把岁月铺成红毯,见证我们的极限。
35、若我们都白了头,谁会想起遥远的曾经
36、去爱吧,就像不曾受伤一样。
37、就像对一个女孩,因为她不爱你,所以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因为不爱,所以都错。
40、它无非是青春里一段凛冽刻骨的浮光掠影,我却妄图用它要挟你泄露一袭忧伤。
41、我在前方等你,等过三千个绿色的夏天
42、叛逆一个家庭只是孩子的游戏,叛逆一个世界则是魔鬼的权能。
43、弃族的王位上,只有王与王拥抱着取暖。
44、你只有这些东西,就算没有人家多,甚至都是垃圾,你也不想失去,对不对?不想什么也没有。
45、我最恨有人抢走属于我的东西,凡是我失去的,我都要亲手一件件夺回来
47、被岁月覆盖的花开,白驹过后变成空白
50、谁的寂寞覆我华裳,谁的华裳覆我肩膀
51、总有人相濡以沫二十年,却输给天真或妖冶的一张脸。
53、有一些过去,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
55、我们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那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泰戈尔
56、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淡忘了。
三、平遥的习俗
平遥既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源远流长,又为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平遥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其文化内涵之源广、涉及渗透在各个方面。民间风俗作为平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形成而变为约定俗成之规,到代代传承至今日,年代久远。
平遥的民间风俗很多,下面我们择其要者做一介绍:
平遥婚礼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俗称提亲。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如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则以礼物相赠。古代以活雁为纳采物,雄雌雁永随相伴,择一而终,故取其象征忠贞不二,白头偕老之意。后来则以鸡鹅等代替,再后来演变为钱财物品。女家如接受,则可进行第二步“问名”。
问名:男家请媒人询问女方性名及出生年、月、日、时命相八字取庚贴,再请星相士占卜双方生辰八字,如得吉兆,则可定婚。如双方生辰八字相克,则将女方庚退还。
纳吉:俗称订婚、定聘。问名后男方托媒人到女家通知定婚并赠送定婚物品,如戒指、玉镯、衣料等,一般以四件为宜,俗称“四色礼”,取意“四喜”。男方长辈女亲还可随媒人到女家相亲。现媒人只起牵线搭桥和往来传话及协商办事作用,男女一同至政府履行法律手续,是日男方设席祝贺成婚。
纳征:也称纳币,俗称彩礼。即根据女方家提出的条件、要求,媒人从中通说撮合,男方送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币或各种礼物。之后,双方家长就可以亲家关系往来了。
请期:俗称送日子。纳征后男方家人选吉日,由媒人携往女家征求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后即娶嫁之日确定。将择好的“完婚”日期“婚帖”送上女方。
亲迎或迎娶:俗称娶媳妇,即择良辰吉时,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迎亲前日女方要派人送嫁妆,以奁具布置婚室,以示女方的排场。正日,上媒人陪新郎前往“娶亲”。过去多用花轿、马匹,现在多用汽车。旧时,亲迎的形式和程度较为繁琐。迎亲之日,新郎以羊羔美酒为礼,乘坐花轿,轿前有绫旗、红纱灯笼、吹鼓手,最前面有鸣放鞭炮等人,红旗挑大铜锣,鸣之以开通,后又加“状元及第”出巡仪伏,即华盖伞一,回避惮二,金瓜、铖斧、朝天蹬各一对,龙凤扇一双分列两旁,以示“排场”。路遇婚嫁者遮之以避。新郎穿状元及第之帽服,还有盛妆打扮的男女各二人相随“叫娶客”,气派万千。明洪武皇帝曾传谕朝野:“文武百官路遇民间还亲之伍,应避于侧”。亲迎之日,女家奉待迎娶一行,以“茶食”、“宴席”不定。女家要宴请亲友,至黄昏时,给新婚胸佩红花,肩披红绸。新娘着凤冠霞帔之诰命夫人服,同样盛妆打扮男女各二人,叫做“送客”。并带赠送婆婆的礼物,其中手绢必须有,意在堵住婆婆的嘴,少讲闲话。新娘的父亲或哥哥抱新娘上轿,有“哥哥抱妹妹好活一辈子”之说。新娘上轿后向外抛撒嵌有硬币的馒头(下轿时亦然)。轿至新郎家门时,燃鞭放炮,两女人头顶红绸迎媳妇,礼房人员一边向轿上方抛撒五谷,一边口中的吉庆语言念念有词,如“头撒天门开、二撒地门开、三撒新人下轿来,五子登科新郎官,苗条淑女是新娘……”。大门旁放置两把谷草,上面包上红绸,点燃草束以消除不祥之气。新娘背挂小镜,踏着口袋往回走,意为代代相传。新郎手执木制弓箭至院中央。新郎的父母跪拜先祖牌位,新郎新娘站定不拜。先拜天地,继入洞房。第二日认亲族,后渐改为一日完成。晚上备“合婚席”一桌,有新人、介绍人、亲族若干共食,之后“闹洞房”至深夜。洞房门槛上平放马鞍,以祈求平安。床头预先放一柳条斗,新郎新娘进洞房后,把手抓之物都放进去。新郎新娘入睡前要喝拌汤,整夜不熄灯。三日内忌打扫。次日早晨新娘要拜见全家及村堂邻居。婚后第二日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婚式才算结束。
平遥婚礼规矩颇多,烦不胜烦,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些吉庆良好的祝愿活动。
平遥婚礼注重婚礼食品:媒人馒头俗称媒人馍子,也称合婚馍子:迎亲前一日下午,女方送嫁妆到男方家。同时,要带上一个媒人馒头交付男方家,礼房人员将男方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媒人馒头与女方带来的用红绳捆在一起,用红布包好,赠送予媒人带回家食用。意在感恩媒人撮合配对。媒人馒头个大,一般0、7公斤白面粉一个,中间放入一小块石头,即有心有意,实心实意。顶上模压一个红双喜字。
平遥地区居民称生男孩为大喜,生女孩为小喜。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要祝满月以示庆贺。满月日期,男孩为29天,女孩为30天。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至亲厚友都要亲往祝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过满月,是在庆祝“家有后人”、“添丁之喜”、“足月之喜”。孩子满月之日,做姥姥的要送银首饰及衣物、被褥,其他亲戚多送布。去“做满月”,实则并不在正日,而于半月时则举办,取之偕音“伴”,意在长命。本族、亲族、亲戚一般制做蒸食“”(面圈,上嵌系红绳、铜币做成的面制“锁日”,中有“石榴”),迭童衣、童帽,三尺衣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要特殊赠一些银制手饰。主家对赠物全留,以高梁、枕巾或背心回送。待午时,在院内面向“娘娘庙”方向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此俗虽沿习至今,但规模从简者为多。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们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在过满月时,颇有讲究,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上衣、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后,客人中的妇女,往往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送给孩子的零花钱,并问长问短,心示祝贺。
平遥人在孩子出生后,还有以下一些风俗:
送“模头馍子”:媳妇生孩子了,对于一家人来说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把这一喜讯告知给娘家就有了一定之规,要在出生后的第三天,由父亲拿上特制的“模头馍子”送往孩子的姥姥、舅舅、姨姨家,并告知“做满月”的时间,娘家人会准时到达。“模头馍子”,较一般馒头大三倍,好似小孩子头大的馒头,顶部压有一个喜红字。
奶葫芦:孩子出生三天,在给娘舅家送“模头馍子”的同时,还要带上一对蒸食“奶葫芦”和“饼子”。设供于小孩外婆家,在水瓮上,放置一把“擦子”(做面食的专用厨具,一个长方形木头架子上嵌着椭圆孔的铁皮),上面摆上模头馍子、奶葫芦、饼子、铺灯燃香火,祈求让孩子的奶水通达、充足。奶葫芦,用发酵的白面团,捏成上小下大的葫芦状,蒸制而成满月仪式:生孩子即为一家之大喜事,旧的传统观念一般称女孩为小喜、男孩为大喜。做满月的日期,并不是下个月的今天,一般都要在半个月的时候举办,取之谐音“绊”住,意在长命。届时,以娘家人为主的亲戚、本族,都要制做蒸食“括篮”(面圈),送童衣、童帽、三尺布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还要特殊赠一件银制手饰。待中午时,面向娘娘庙设供桌于院内,桌上以外婆的“括篮”垫底,层层叠上,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括篮”是平遥人家庭主妇都能制作的蒸食工艺,它的主料以白面为主,配以红枣,工艺别致、讲究,造型是圆形,一般直径1、5尺左右,它的每一个造型,每一朵枣花花都含有吉祥、富贵、长寿创意
“括篮”是平遥做满月过生日(1—13岁)的必备品,它的制作和花样男女有别,男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石榴花、一个福手,民间流传“九石榴一福手,守住他妈常不走”;女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莲花一个藕,民间流传“九朵莲花一个藕,能活九十九”。她们像艺术大师巧思构想,在莲花和石榴中间捏了两个一男一女面人,面人中间加了一把面锁,民间流传叫“成人人,长大大,一把锁子锁住他”,总指让孩子健康成长,一切邪气、病魔不能近身。过生日那天中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供香,为孩子打枷儿(色纸条包谷草杆成三角架),把“括篮”顶在孩子头上掰开,民间流传“‘括篮‘破了孩子大了”,这种面食文化,究竟何时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内涵来看,这与明清经济繁荣是离不开的。
回送:主人家对所有亲戚、朋友送来的面圈、衣料等全部收下,表示谢意并回送。对面圈以一升高粱,其他以枕巾或背心回之。
三、贺生日(包括过三岁、完十三、祝寿)
平遥人对于生日非常重视,虽然生日年年过,但习俗上特别注重的是过三岁和完十三。
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娃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对亲友所贺“括篮”,留下一节,回以馒头与枕巾。
过去,一过十三岁,即意味着童年生活的结束,进入成年阶段,从各个方面都要逐渐地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旧时有一个习俗,当头一胎生下男孩时,要在门里边的铁制门搭上锁一把锁,到这个孩子十三岁生日那一天让其亲自将锁打开。虽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在他的心中会产生很深的印象,从这一刻开始,不应该贪玩了,肩上有了一定的担子和责任。完十三岁与做三岁的礼仪形式基本一致,只是所送喜幛应为六尺。
过寿老人过生日俗称呼“过寿”。有男过女不过之俗。繁简因家境、主人兴致而各异。过寿多从六十岁开始,人们以十天干、十二地支排序,认为六十岁为一辈子,活到一辈子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过寿也有一定讲究,一旦开始了祝寿礼仪、就必须岁岁举行,只不过规模大小而已,七十岁要讲究、八十岁为大寿,最为隆重热闹。寿诞之日,亲戚、本族及知己好友登门道贺,献寿礼以面制寿桃、生日蛋糕、寿幛、寿联、匾额花篮等,祝“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午时,将寿礼摆于堂屋或大厅、燃寿灯,燃佛香。“寿星”之人正面端坐,晚辈依序行跪拜礼。礼毕设丰盛酒席款待,欢度一日。敬送寿桃,必须送一对,不能单一。宴席主食均食用面蒸寿桃,意在让众人“咬扎”,咬去灾星,留得福禄寿三星高照。
寿桃,有蒸制、烤制。蒸制时将发酵的面团做成扁形桃状,内包入红糖或红枣,蒸熟后将桃嘴处喷洒真红水。烤制如月饼一样,只是形状成寿状。
平遥人入住自己修建或置灵的新房子后,要择日举行“暖房”仪式。中午时在主房设供桌,燃灯烧香,鸣放鞭炮。供品“九鱼一兔”必须要有,意在“九鱼一兔,越住越富”。用发酵好的白面团,捏成九个金鱼状和一个兔状,蒸熟后点缀真红水。暖房时有亲戚、本族、朋友携白酒、鞭炮前往庆祝。
俗称搬家。平遥人对于搬迁入住新居十分重视,要先择吉日。迁往新居时,先要“填主”,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淋房院内四周。搬迁时,主人要在拂晓时就携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先放在新居,意在“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家运发达”。中午要设供桌于院内,摆“五供五菜”和时令水果等,祈求天地保佑。春节
平遥县古今皆土葬。贫者薄葬,礼仪式从简;富者厚葬,礼仪繁杂。丧礼分丧服与丧祭。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高祖以外不成服,谓之出五服。丧祭分小殓,大殓(入殓)、行魂、出殡,服二、尺七、百日、周年。人故后一般五、七、九天出殡、不能出殡者,则借寄它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所有亲族、世友均参加。亲戚备有祭食、纸制冥物、礼钱、挽幛。灵前供祭品,家供在先,亲戚在后。亲戚中以“人主”家(娘舅家)在先,亲翁次之。祭奠时亦然。祭食有“八八”、“十大碗”、“白板”等,置“食盒”、“拜盒”前往,每份供品留部分而回(返回祭者)之。场面视贫富而定,富者鼓乐祭;中等家鼓乐送殡,祭礼稍简;贫寒之家则薄棺蔽衣,简单办理。出殡时,孝子“拉灵”,孝女、儿媳在后“扶灵”。有幡儿雪柳、名旌楼子、神主轿、棺罩等壮场面,纸制活侍“金祭童”、“玉女”随官而入墓。引魂“柳枝”、“哭棍”插入坟丘。其后丧祭时,要做各式“纸活”。有宅院、金山、银山、花幡、摇钱树、五七花、金银斗等。尺七只过六次,祭食为“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肉火烧,四七塔日,五七角日(饺子),六七饼子,吃了不用等戴黑纱,但沿用旧俗语者较为普遍。
平遥县祭礼可分为神祭、祖祭两大类。过去崇拜神者居多,有“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有神坛,有灶王、张弓、家神、财神、门神、天地、土地等,专业艺术人又将本业最信仰的如鲁班、吕祖、窑神、药王等供奉于突出位置。逢年过节,也有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于迷信之中反映了人们祈祭五谷丰登、家业兴旺、平安度日的愿望。建国后,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年高和观念的改变,对此日趋淡化,只是清明扫墓“上坟”祭祖,仍很隆重,有“千里赶上坟”之说。
平遥鼓书又称平遥盲书,源于平遥弦子书。流行于山西省平遥、汾阳、介休、孝义等县。明末清初时就有不少盲人以说书为业谋生,当时只限于单人坐唱,乐器也比较简单,以三弦(定弦为515)、曲笛为主,将一檀木腿板绑于左小腿前方,一面小钗绑于右膝盖上,右手在弹拨三弦的同时兼敲击小腹,左腿不停地带动腿板打着节拍。当时,只是自编一些收集的小故事、小笑话,逐步到说唱章回小说、连本古书,随后,在实践演唱中逐渐加进了四弦、月弦(定弦都为15),演唱者由单人扩大到四人以上,分一节生、旦、净、丑,说唱完全用平遥方言,通俗易懂,乐器配合得当,曲调优美动听,很受群众欢迎,常于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之时,或农闲季节为活跃民间文化生活而请盲艺人演唱,其内容如《小八义》、《大八义》、《五女兴唐传》、《刘胡兰》、《买卖婚姻气煞人》等。
此外,过年在平遥也很有特色。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也是全年的第一个重大的节日。平遥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民间传统的过年,时间拉得很长,从头一年的腊八节以后就算开始了。春节前为准备阶段,春节后为庆贺阶段,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甚至二月初二日。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节中套节,节日不断,喜庆祥和是过年期间最大的特征。从正月初一日零点开始,正式进入春节。
民间庆贺活动的第一项为接神。原意是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今天已经成为迎新辞旧的主要象征了。内容首先是点旺火、燃年草和响鞭炮等等。旺火位于当院,年草置于门外,要由家长亲自点燃。起床后不能贸然出门,须先点一个爆竹,从门缝伸出室外爆响,称为开路炮。点旺火要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在家长发旺火时,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妇女们则收拾家务,整理祭祀天地方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旧俗女孩在旺火未烧通红时,不出家门。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子一样式和男孩子响鞭炮、放礼花。此时此刻,村村户户,鞭炮齐鸣,万里长空响成一片。硝烟中夹杂着旺火、年草燃烧松枝、柏叶的芬芳气味,天上人间全部沉浸在热烈欢乐的气氛之中。
祭祀天地诸神是旧俗接神以后的隆重活动。家长要率领全家,依次给各个神位点灯、敬香、摆拱、奠酒,三跪九叩。设在当院上方的天地神位前供品最为丰富另外,家庭主妇特别注重在灶君位前隆重供上“枣山馍”。“枣山馍”用面粉嵌红枣蒸成三角形状,取意米面如山。上面饰以面塑的龙、凤、如意、福寿、瓜果等等。大者有十几斤重,往往是女主人灵巧手艺的代表佳作,已经演化成了室内灶前陈列的面塑工艺品了。
祭祀列祖列宗,是与祭神同样隆重的大事,祭神的所有仪程都要在祭神中重演。祖与神已经成了同一概念。不少上年纪的老人,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起房盖屋、娶媳、聘女、生锈增丁,小到粮收多少,生活怎样。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充分反映了传统的尊祖孝先风范。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大体上分为家拜、近拜、远拜以及团拜等形式。家拜是自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民间有“大年下的头,马虎不得”的说法。小辈磕头时,口中要高呼被拜人的尊称,如说:“爷爷,我给你磕头了!”一人一拜,即不能一次呼两次长者的尊称,给两位长者同时磕头,也不能两人同时给一位长者磕头。对此,民间亦有“大年下的头,一个磕了一个磕”的说法。旧俗讲究三跪九叩,如今多项式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躬行礼,也有的是只磕一个头。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面带笑容,欣然受礼。拜完年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用意在护持后代,健康多福。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妇,则长辈须给新媳妇很可观的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视自家经济情况而定。婆母还要另外赐给新媳妇一块上等的布料,希望媳妇继承针。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再给长辈磕头。远拜则是本村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只拜人、不拜祖。无论近拜还是远拜,主人家都要盛情款待,招待客人到家里喝茶抽烟,品尝糖果。对于前来拜年的孩童,要赠给礼品,或糖果一类零吃,或鞭炮一类玩物,或零钱作为压岁钱。小孩子拜年,总是满载而归。拜年活动,子孙尊敬老人,长者慈爱幼小、平辈互相尊重、人与人真诚祝愿,和谐了人际关系,加深了感情联络。
春节这一天,家家习惯吃饺子。饺子谐间角子,角子是古代一种钱币。饺子的形制又好像元宝。元宝是古代一种较大金银锭。大年吃饺子,取意一年四季抬财进宝。民间煮饺子时讲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民间有“人家发旺、全凭烧上”的俗语,指斥是这件事。烧柴讲究要烧芝麻秸杆。一方面芝麻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扫、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喻义。饺子煮破了要说成是挣了,不能说破了。吃饭前要求鸣炮示知。第一碗饭要敬供祖宗神灵。全家人入席要请家长坐首位。第一盅酒要由家长至祝酒辞。盛饭时,不能让锅里空了,要留有看锅的饭菜,意喻取之不尽。有人吃着
包有莲子的饺子,表示莲年有馀;吃着包有红枣的饺子,表示早交好运;吃着包钱的饺子,表示钱财两旺,不管谁吃着,大家都要表示祝贺。如故是小孩吃着,全家人格外高兴,祖、父辈还要特殊增送礼物予以祝贺。素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春节,家家以肉做席。多为猪、羊肉。如今生活好了,鸡、鸭、鱼已经是常见的春节食品了。
春节这一天,民间忌扫院,忌洗衣,忌使针。嫁出去的姑娘忌在娘家过年。特别忌说有碍吉利的话。除夕晚上,大人们就一再叮咛孩子,年初一要特别欢乐,不要使小性子,说话要尽说好话。春节,大人禁忌打骂孩子。家庭主妇特别小心谨慎,防止打碎盘碗,万一失手,打碎盘碗,不要说话将碎片拣起来,仍到井里或窑里。春节鸡、鸭不出窝,喂以上等饲料。
春节的下午开始,村里兴办的传统社火或秧歌,便开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娱乐,挨家挨户拜年贺喜。住人家要用烟糖招待。上一年曾发生死伤灾病的人家,要邀请社火对进院表演,称为冲喜。上一年曾娶媳妇、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贺喜。冲喜与贺喜,住人的招待费特别大方。本村拜年结束后,还要到临进的村庄活动,一直到元宵节掀起高潮。
平遥人腊八节也过得很有特色。腊月初八要泡制“腊八蒜”。做法是:把剥得干干净净的紫皮蒜放在一个大瓶子里,然后倒进满满一瓶醋,用纸糊住瓶口,密封起来,等到除夕时再把这“腊八蒜”的瓶打开、食用。“腊八蒜”,也称“腊八醋”,这中醋,酸中带辣,辣中带酸。这中蒜醋,常常用来蘸饺子,味道相当鲜美,而且蒜的色泽逞青绿色,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并不很辣,脆而且香,实际上成为蜡月初八腌制的一种食品佐料。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