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的

七月网4710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1.赏菊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的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5.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6.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扩展资料: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阳节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

关于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汇总如下

1、赏菊

重阳节古来又称“菊花节”

菊花是长寿之花

又是文人笔下凌霜不屈的象征

农历九月,菊花盛开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2、饮菊酒

菊花酒

一直被看作

重阳必饮、祛病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

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所酿

九月九日这天

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

和粮食一起酿造

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3、登高望远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此时登高望远

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此外

“登高”也有“高升”“高寿”之意

因此为人们所推崇

4、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香味浓

有祛寒、止痛、驱虫等功效

重阳之时,茱萸开始成熟

为辟恶气,抵御初寒

古时,人们有

“折其房以插头”的习俗

5、放风筝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纸鹞就是现在的风筝

广东、福建等地

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

6、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

制作起来较随意

没有固定的方法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用“吃糕”来代替“登高”

7、归宁父母

旧时,重阳节也叫“女儿节”

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

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

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

这便是“归宁父母”

8、敬老

1989年

我国将重阳节正式定为

“老人节”“敬老节”

传统的重阳节

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的

1、重阳节的时候有:踏秋、敬老、赏菊、喝菊花酒、吃菊花糕、吃重阳糕、登高、放风筝、晒秋等传统习俗。

2、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上古时期重阳节还是一个祭祀节日开始,便有了很多在野外进行的探索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众多的传统习俗,例如:踏秋、登高、赏菊、放风筝等,都是比较应季的活动,晒秋是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在秋季保存食物的方式之一,在每年重阳前后进行。

3、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愿老人长寿的含义在里面,所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自古以来就有敬老感恩的传统。

4、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秋收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在世亲人的感恩、尊敬,是一个体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节日,每年重阳节,人们都会给家人或者长辈带去真切的问候,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