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的特点有哪些

七月网2530

现代诗的特点有哪些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的特点有哪些

1、对抒情的节制

诗歌的本质是抒发情感,但现代诗的许多写作者程度不同地抛弃或削弱了直白的线性抒情,而代之以内省式的隐秘抒情或复调抒情。实现节制抒情的手段很丰富,既可以大幅缩减主观抒情的篇幅和比重,也可以让抒情主体隐身或转移,强调抒情的客观化,还可以引入叙事、戏剧等手法。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诗人艾略特。

2、对意义的消解

也就是说,一首诗的主旨不一定要遵循某种显见的抒情逻辑和必然性,抵达某个确定的预设终点。它可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甚至会发生某种转折;它可能不是被说明的,而是被呈现的,甚至按照我们头脑中思绪纷繁的原初状态,表现为一种实际上更接近真实的“共时性呈现”。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最远的是美国诗人阿什贝利。

3、让诗更具有现代性

所谓“现代性”,其本质是和谐让位于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冲突既发生在历史、政治和文化层面,也发生在生活和心理层面。至于说原因,当然是现代诗主要写“纠结”的现代人,关注、探询和表现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也为现代人提供所需的慰藉。

所以,个体与世界相遇时所感受到的荒谬、孤独与疏离成为常见的诗歌主题,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就是表现这类主题的个中高手。

4、对时间的回应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与绘画、雕塑、建筑这些造型艺术依赖空间不同。“时间”是它潜在的永恒主题,其中也包括了时间的变形,像历史的变迁、自然的嬗变、人世的悲欢,等等。许多诗人都以不同的“音质”和“音高”对时间作了出色的回应,比如爱尔兰诗人叶芝和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

5、对诗歌形式的传承与变革

同我国的古典诗歌一样,作为世界诗歌主流的欧美诗歌在古典时代也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和限定,节奏、音步、韵脚等均有法度可依。适应于现代生活内容的现代诗讲求创新,不按格律来写的自由体诗歌蔚成大观。

但实际上,传统并不是断裂的,现代诗一直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着平衡,即便是一首不押韵的自由体诗,其内在的节奏和韵律也是相当明显的,否则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诗人们的选择各不相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对传统形式彻底继承,英国诗人奥登在继承中加入大量现代性元素,以色列诗人阿米亥则完全使用自由体。

6、对诗歌语言的净化

传统诗歌总体上倾向于使用典雅的语言,我们在一些词典上见到的带有“〔诗〕”这样标记的单词,就是诗歌专用语言。

现代诗基本上不再大面积使用这种“不接地气”的语言了,而代之以日常用语乃至口语,它不求渲染、夸饰,更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就是精准和精确。有的诗人甚至在作品中去掉了所有的修饰性成分,比如希腊诗人卡瓦菲斯。

7、意象的广泛应用

意象不是简单的形象,它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是理性与感性在瞬间的融合。在这样的瞬间,天地入于一心,有如佛学中的禅定或顿悟,诗意也最浓郁,比如在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那里。有些意象在部分诗人的作品里反复出现,甚至成为核心意象,希腊诗人埃利蒂斯就是如此。

8、将个体经验融入普遍情感

在现代诗的写作中,个体的经验和感受已经不仅仅是一首诗走向人类普遍情感的触发点,更完全可以成为它的主体和归宿。这是因为,普遍情感本来就是个体经验的集合与提炼,二者并不“违和”。

换句话说,生活就是诗。所以你会产生这样神奇的阅读体验,就是一首诗里写到了你不知道的某个人、某个地点、某件小事,却不让你感到陌生,而令你觉得亲切和感动。这一点,爱尔兰诗人希尼做得最彻底。

9、讽喻与戏谑手法的使用

现代诗不止有“感人”或者“有理”的单一维度,它还可以是有趣的、欢乐的,即便是在处理严肃的题材和情感的时候,比如悲伤和绝望。所以它诉诸幽默、讥刺、戏谑和自嘲时,自然会引你会心一笑。这类手法,波兰诗人辛波斯卡和俄裔美国诗人布罗茨基经常会用到。

10、以诗论诗

现代诗的诗人们经常会在诗里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探讨诗应该怎样写、诗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说,以诗歌艺术为题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比较少见。这仍要归因于诗歌本身的特性,即它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多地传达出丰富的信息,这一事实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诗意。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一:中国现代诗的特点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丰富的想象

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五:形式是自由的

六:内涵是开放的

七: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问题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词目:诗歌拼音:shīg《诗经》

ē

基本解释

[poemsandsongs;Poetry]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i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详细解释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弦。”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g”。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编辑本段起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编辑本段发展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编辑本段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编辑本段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q》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问题三: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新诗,是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语序倒置。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叶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这里的“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就是“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过去了”的倒置。这样写,突出了夏季过去的时间意识。再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明乎此,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善于将倒置的诗句还原,以便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同样,台湾诗人纪弦的《你的名字》中第一节“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两句,将“每夜每夜”置于“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之后,强调了“轻轻地呼唤”之意。

第二,成分省略。日常表达中,句子的成分不能随意地省略,必备的成分必须交代清楚。而在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诗句更硬朗、更坚实,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如,舒婷的《神女峰》(第二节):“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其意为,诗人对神女峰“人间天上,代代相传”的“美丽的梦”(神话传说),却留给了神女“美丽的忧伤”,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和诗的结尾“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互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相呼应,凸现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再如,唐祈《老***》:“无端的笑,无端的痛哭/生命在生活前匍伏,残酷的买卖,/竟分成两种饥渴的世界。”“无端的笑,无端的痛哭”分别省略了“嫖客”和“***”,二者对比,寓意自明。

第三,词性转变。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临时改变词性,是很常见的现象。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名词。余光中的《碧潭》写道:“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句中的“玻璃”“舴艋”本为名词,在这里,余先生用作动词,其用语新奇,意蕴丰厚。红旗插上谢谢

问题四: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q亥ot;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问题五:现代诗歌的特点有哪些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现代诗的特点: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有什么特点

答:一、现代诗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二、写作特点

1、扣主旨。

主旨也可以叫作主题、主题思想、中心、中心思想等。《静夜》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扣住了这一点,就等于扣住了整个诗意的命脉,赏析的思维就不会出轨。

2、扣意境。

我们不妨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静夜》: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只要扣住了这个意境,我们就能从作品所描绘的有限生活画面里,感受到形象之外的无限意味,获得美的享受。

3、扣诗眼。

“鲛人流珠”可谓《静夜》表意的重点。在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泣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沉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透过诗作闪露出来的这般晶莹的眼睛,我们就能走入作者的心灵,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

4、注意领会诗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静夜》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的人和事,目的是与黑暗现实中不自由的生活和心灵相对照,以此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渺茫之感,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诗人的家国之思。

5、注意理解诗作所描绘的灵动形象。

《静夜》中,诗人由月光疏星联想到了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想象中的天河海雾迷蒙,想象中的天河岸边有鲛人,想象中的鲛人在对月流珠。作品不仅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还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创造出了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这种动人的形象正是意境的基础。

6、注意品味诗作所锤炼的精致语言。

《静夜》写得清幽、典雅,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宛如一首小夜曲,愉悦流畅地流过我们的心田。诗行中,叠词(“淡淡”“团团”“远远”)的使用,传说的引用,均营造了氛围。短句的多用,问句的连用,均给我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留下值得填补的空白。

7、注意识得诗作所采用的韵律节奏。

《静夜》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第一节的四行分别是二、三、二、三拍,每行的最后一拍均读重音,韵脚的字是“林”“星”;第二节的四行分别是二、三、三、二拍,前两行的第二拍和最后一行的两拍读重音,押“u”韵。朗读时,充分把握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自然地做到轻松、柔和、舒缓,则更能体悟作品的韵味和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