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应该怎么写
课本剧写作方法:
1、根据人物的出场顺序,创造性地设计好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后两者可在“对白”的前面或后面用提示语注明。)
2、剧本开头要写明剧中的人物(给剧中人物起好一个简洁的代名称)。
3、安排好场景(布景、道具的设计制作及其摆放位置)。
4、依据课文内容情节的发生顺序,创造性地让一个个人物出场表演。人物对白不要机械套用课文原话,要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前提下,创编更生动、幽默,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剧本的尾声一定要达到创作的最高潮,以利于揭示升华表演主题,收到应有的体验教育效果。
课本剧写作更能促进学生描写能力的发展
与单纯性的写作教学相比,课本剧写作是基于课本选文,由教师主导的情景剧的二次创编活动。在这个情景剧创编中,利用“不完整”的选文,为学生提供补写台词的契机。事实上,在课本剧写作实践中,更能发展学生的描写能力。
课本剧写作形式生动、多样,具有良好的趣味性、表演性,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激发学生的描写热情,将学生内心所想到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在课本剧写作中,学生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丰富舞台剧情,提高舞台表演效果而写。课本剧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描写习惯。在课本剧写作中,舞台提示、台词的设定,都需要学生自己根据选文来进行创编,每一句话、每一处提示都是描写。
对描写的多次、反复应用,增强学生写作实践中的描写意识,并将之迁移到写人叙事中,培养描写习惯。如对于过去的“小红说”,通过补写可以转变为“小红委屈地说”;“小红喊道”补写为“小红兴奋地喊道”,这一描写性内容,丰富了人物情感与神态。
课本剧写作拓展了学生描写视角。通常,在课本剧表演中,需要融入学生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等多种描写内容。借助于课本剧写作,学生可以从多个视角来描写剧情发展,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深刻性、生动性。
课本剧该怎么写呢
写课本剧,要先找到故事主线,戏剧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所以要先明确的故事,至少明确故事主线,比如宫斗、爱情、友情这些都是明确的故事主线。设置故事背景,戏剧的背景就是故事情节在何时、何地发生。地点是在宿舍里,还是在校园里、学校外、网吧里、野外等等。
相关介绍: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三方面的特点。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课本剧怎么写格式
格式如下:
XX场景XX镜头。
时间:日/夜。
地点:XXXXX。
人物:XXXXXXX。
下面是剧本具体内容:XXXXXXXXXXXXXXXXXXXX。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三方面的特点。
将剧本改写为故事:
剧本与故事的共同点是,都有人物、环境,都不乏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所不同的是,故事不受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将剧本改写为故事,可以放开手去写,时间、空间不必那么集中。整个故事可根据剧本中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的情节结构。在故事中可以加强人物的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使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思想感情更为丰富。同时,可将剧本舞台说明中的布景说明改为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
总之,不论将叙事诗文改编为剧本,还是将剧本改写为故事,都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努力做到正确理解原作,使改编后的文学形式更充分更准确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