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端午节来历简短40字?端午节的来历简短40字

七月网2830

端午节的传说40字左右

端午节有以下传说:

端午节来历简短40字?端午节的来历简短40字

一、传说是为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传说是为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扩展资料

端午节不只是汉族的节日:

1、满族的“五月节”

满族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挂葫芦是满族人比较通行的做法。满族人崇尚葫芦,是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葫芦亦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吉祥物,人类把它做成容器,用来装水、盛酒、藏药,加之葫芦“蔓”与“万”字谐音,且每个成熟的葫芦里结籽众多,聪明智慧的人类就以此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的祝福语。

葫芦大都用五彩纸叠,形式多样,有大的、小的;有两耳的、四耳的;有正方体、也有八面体的。剪下来的边缘部分做成五彩缤纷的纸穗用线系在葫芦的下摆上。

2、东北达斡尔族的“圣水节”

达斡尔族五月五端午节早起喝“圣水”、江河沐浴、采艾蒿塞耳朵、吃馅饼、水饺或饸饹。其中,以喝“圣水”的习俗最为有名。达斡尔族把端午节这天的井水视为“圣水”,能喝上这天日出前第一口“圣水”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所以,各家各户都争相起早,求得一年的吉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节的传说与端午节的起源意义何在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30字

端午节的来历50字一

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50字二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午节的来历50字三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40字

端午节40字资料,如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从战国时代开始,端午节至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也有一说,最初端午是中国人祛病防疫的节日。

端午节主要习俗:1、赛龙舟:2、食粽子3、佩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