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战争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战争结果

七月网420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宗教矛盾。亚美尼亚是基督教国家,国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阿塞拜疆则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同伊斯兰教的冲突已经持续多年,矛盾很难调和。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战争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战争结果

二是纳卡地区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两国为此多次爆发战争。这个问题十分复杂,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都有悠久的历史。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多数为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1923年以前该地区属亚美尼亚管辖。1923年7月7日,该地区成立自治州并由联盟中央政府决定划归阿塞拜疆管辖。

苏联时期,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都是加盟国,强大的中央政府使得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弱化,苏联的影响力减弱后,1991年纳卡宣布独立,除亚美尼亚以外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1994年在俄罗斯调停下,两国实现停火,但归属问题悬而未决。阿亚两国多次爆发冲突。

三是土耳其的加入使矛盾激化。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的文化、历史和民族认同度较高,和亚美尼亚之间的历史问题较多,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边界亦处于封闭状态。来自阿塞拜疆的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关系到土耳其的国家安全。历史上,土耳其曾经对亚美尼亚的大屠杀,让后者刻骨铭心。近年来,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越走越近,引起亚美尼亚极度不满。这次,土耳其直接加入冲突,这场战争短时间不会停止。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亚美尼亚真的失败了吗

这个问题让亚美尼亚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难道尸横遍野的惨状是假象?丢盔弃甲的场景是幻梦?被夺走的纳卡外围区域是扯淡?阿塞拜疆弹冠相庆的嘲讽是游戏?所以,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好吗?

在亚美尼亚一败涂地的情况下还求证纳卡战争的胜负,这是对亚美尼亚的侮辱,是真正的伤口上撒盐,是亚美尼亚绝不能接受的事。

但不接受也没有办法,因为很多时候形势比人强。

经过俄罗斯前后三次的艰难斡旋,11月10日,持续一个半月的纳卡战争终于硝烟散尽。这一成果的取得,使俄罗斯维护了南高加索的稳定,阿塞拜疆收回了部分失地,土耳其也获得了插手高加索事务的丰富经验,可谓皆大欢喜。唯一的输家则是亚美尼亚,虽然中9月27日纳卡战争升级以来,亚美尼亚从最高预警到全民皆兵,甚至总理夫人也披挂上阵,但这改变不了一败涂地的尴尬结局。

而战争之所以一边倒,根本原因在于亚美尼亚不仅实力弱,而且人缘差。

虽然在世界版图上,阿塞拜疆也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无论人口还是体量都远超亚美尼亚。

而且,因为毗邻里海这个世界著名石油宝库,阿塞拜疆依靠石油赚得盆满钵满。而亚美尼亚作为贫瘠的内陆山地国,在实力上难以和阿塞拜疆同日而语。

更重要的是,因为高加索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猛烈碰撞的区域,所以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宗教冲突同样势同水火。而阿塞拜疆放眼望去,南部的伊朗、不远处的土耳其以及里海对岸的哈萨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名副其实的穆斯林国家,就算只是摇旗呐喊那也是人多势众。

而唯恐天下不乱的土耳其不仅为阿塞拜疆助威了,更是直接从叙利亚战场抽调4000名雇佣军奔赴纳卡战场,用实际行动支持了这个穆斯林小兄弟。

反观亚美尼亚,虽然山地之国的环境让亚美尼亚儿女有了全民皆兵的传统,但面对强大得多的阿塞拜疆,空有战斗热情绝对不够。

而且阿亚两国作为典型的小国,又处在高加索这个战略节点上,注定了纳卡战争从爆发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大国博弈的代理人战争,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不过是台前的提线木偶罢了。

但亚美尼亚最尴尬的地方在于,这个本就不占上风的木偶,却连提线的人也没有了。

一直以来,信仰天主教的亚美尼亚,虽然和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并不对路,但毕竟是基督教系统,无论如何也比伊斯兰教亲近,这也注定了亚美尼亚能依靠的只有俄格两国,而在格鲁吉亚早已奄奄一息的情况下,俄罗斯当然是亚美尼亚的唯一靠山。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为什么爆发冲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在高加索地区发生的众多恐怖袭击,绝非偶然,而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格鲁吉亚试图将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留在自己的版图内,而后者显然不愿从命,毕竟俄罗斯人占了

这两地居民的绝大多数。一旦格鲁吉亚挑起战争,俄罗斯自然会牵扯进去。因为它多次郑重声明,本国公民的权利不容玷污。

另一个问题是,车臣前总统卡德罗夫的统治遗留下众多的隐患。卡德罗夫政府与联邦官员起争执后,普京总统几乎每次都站在前者一边,这势必加深了卡德罗夫与联邦官员之间的积怨。他死后,其遗留下来的极权体制旋即瓦解。其结果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用人体炸弹取代了藏匿于山谷的“林间兄弟”,在俄罗斯的广袤领土上,尤其是在高加索邻近车臣的区域,撒下了恐怖袭击网。

目前的形势表明,北奥塞梯与印古什之间于1992年爆发的冲突可能再度上演。更何况在相邻的南奥塞梯,这样的冲突已经发生。再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为例,那里的冲突似乎已平息,但亚美尼亚人与阿塞拜疆人仍天天枪战不止。卡巴尔达—巴尔卡尔也不太平。不久前,特种部门还在那里展开过专门行动,肃清那里的武装分子,卡拉恰伊—切尔克斯问题依旧。达吉斯坦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种种不稳定因素的汇聚加上俄罗斯高层被其他国际问题所牵绊,令高加索的局势如脱缰野马般不可收拾。目前武装分子所选中的正是高加索地区最脆弱的环节———北奥塞梯,因为南奥塞梯爆发矛盾冲突,它难免会被卷入其中。直到9月1日人质事件发生之前,人们还以为南北奥塞梯的统一能够促进该地区局势的稳定,解决一切的纷争。所以武装分子占领学校的动机之一便是粉碎奥塞梯、印古什和车臣达成民族和谐的可能。其另外的动机则是打击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日渐增长的威信、阻断俄罗斯对南奥塞梯的援助。因为人质事件后,俄罗斯会将重心移到北奥塞梯。如此一来,格鲁吉亚就会抓住时机,趁虚而入,在南奥塞梯展开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但恐怖分子达到这一目的的代价是如此高昂,他们竟然没有考虑到后果,那便是西方对车臣的支持会因此次恐怖手段的残忍而消退。事实上,俄罗斯目前需要直面来自北高加索各方的多种威胁。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它如何及时有效地出台对高加索的新政策,而是它能否积蓄足够的军力及人员力量,并考虑在高加索地区博弈的各方的利益,将他们真正地联合起来。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积极的趋势。别斯兰人质事件在车臣以及印古什境内都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恐游行示威。南奥塞梯总统科科伊特、亚美尼亚具有威望的政治家(因为人质中有亚美尼亚儿童)都赶往北奥塞梯,希望作为中间人,协助问题的解决。所有这一切表明,该地区仍在作最后的努力,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其后果不只是导致高加索战争的爆发,而是如罗戈津所说,高加索将沦为第二个巴尔干。当然,俄罗斯积极参与斡旋该地区冲突显然比美国插手前南斯拉夫各民族和解要顺理成章得多。

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斯坦尼斯拉夫·别尔科夫斯基表示,不能忽视别斯兰人质事件与昔日的奥塞梯—印古什冲突之间的联系。以奥塞梯人为一方,车臣与印古什为另一方,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种族宿怨。一旦被新的导火索点燃,奥塞梯人的复仇是必然的,这将造成该地区局势的长期动荡。

俄罗斯政治趋势研究中心主席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说,武装分子选择北奥塞梯绝非偶然。由于宗教信仰以及种族的缘故,奥塞梯与车臣、印古什人之间的关系一向剑拔弩张。因此,在这一地区尤其容易挑起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间的冲突。恐怖分子策划此次行动的目的跟2000年进攻达吉斯坦不一样,并非只为使车臣深陷大规模武力冲突的泥淖,而是企图扩大冲突的地域范围,使之国际化。不妨回忆一下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不久前发表的声明,他说俄罗斯在用战争威胁格鲁吉亚,希望车臣与印古什人拔刀相助。他希望形成一道反对奥塞梯人的统一战线。这一愿望一旦实现,冲突就将蔓延到俄罗斯境外,更多的新力量将参与博弈。到时会上演最悲观的一幕,但目前还可以预防。首先,俄联邦政府对车臣的立场不能太过强硬,增加驻军只会遂了恐怖分子的心愿;其次,防止冲突升级为持久战,对奥塞梯人对周围民族的仇恨加以疏导,令其克制,防止他们各自组建军队,相互厮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