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的传说是怎样的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它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它满山翠绿,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翡翠城郭而得名“青城山”。
相传青城山在尧舜禹所在的上古时代叫“石城山”,以前在石城山靠山脚的平坝地上有很少一部分人在那里休养生息。大禹的老家在千里峨山丛中的汶山郡,汶山就是汶川,离石城山不远。此时的大禹在老家一带治水已经颇有建树。
在一年的春末,有一个人赶路跑来,说他是石城山民派来的,请大禹去石城山治水。
大禹到了石城山,气没歇一口,就四处察看。大禹连着转了几座山,忍不住吸了口冷气。他只见石城山又高又险。座座山峰平地而起,危岩雄峙,险峰壁立,高触云端。个个山头光秃秃的,不能存水,小雨小流,大雨大流。
山上的石头泥沙从山上直冲道沟底,淤泥堆积在山谷里,再从谷口倾泻而出,像一条泥龙一般,漫滤平川。雨季一过山又大旱,庄稼不长,飞鸟不停。
大禹从来没有治过这种灾害,他想了想对石城山的人说:“我没拴过泥龙,只能先试试把水关在谷口吧!”
说完,大禹带着石城山的山民们,勘地势,察山形,划堪基,立界石,吩咐大家沿谷口进山沟,从上往下,由高到低,层层筑起石堪,好等雨季一来,把山洪锁住。
这项工程摊子铺得很大,大禹等不及完工,就赶回家去治理家乡的水了。谁知这年雨水来得早,来得猛,来得密,山谷堤坝还没完工,就被泥龙冲了个精光,山脚田土又变成了一片烂泥塘。
大家只好又派人去请大禹,哪料大禹已被舜请去制伏黄河去了,石城山民使者急如风火,爬山越岭,终于在渭河边华山脚找到大禹。
那时的大禹正忙着架炉,铸炼劈开黄河上神门、鬼门和人门的神斧,见到石城山民使者,急忙说道:“不治山,只筑堪,费了工又费料,还没拴住泥龙。我对不住乡亲。在中原我见识到他们治山的方法很好。你们不能光治山谷,还得在山上栽树植草,保持水土,山下就永不受其害了!”
石城山民的使者为难地说:“石城山上光秃秃的,我们树籽撒了一箩又一箩,可是一棵苗也没长出来。”
大禹笑哈哈地说:“娃儿要调教,才能离娘怀,树籽不经佑,哪能长成材。种树收益慢,可以种竹嘛!华山千尺峰顶有的是青竹,你挖些回去种吧!青竹见土生根,当年发兜,明年成林,后年就满山。有了树和竹,就能锁住泥龙。”
石城山民使者听了,高高兴兴地在华山千峰顶挖了竹根竹鞭,回去栽在石城山36座山峰上。当年雨水好,满山冒竹笋,山民再经心护惜,不两年就郁郁葱葱,翠竹满山。
接着,人们又栽下松、杉和柏,让山山长树、峰峰挂绿,果然固住了沙土,锁住了泥龙。哪怕是夏天连下几十场雨,哪怕雨点比胡豆大,下到沟底的水也是清亮亮的。
就这样,整个石城山变得满山青幽幽、绿阴阴的,远远望去,像一座翡翠城郭。于是,人们就把石城山改名叫“青城山”了。
青城山实质上也只是一座普通山,为何会有那么多神怪传说
记得第一次听到青城山这个山名的时候还是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片头曲中,说青城山下有一个白素贞,所以青城山也是白素贞修炼成精的地方。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还有很多关于青城山的传说。例如黄帝就曾经在青城山修道,有人说青城山是鬼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青城山的神怪传说呢?因为青城山的景色给人非常幽的感觉再加上道教在这里流传,苹果举行祭祀的时候也在青城山,所以会给人一种神秘气息。
一、青城山的历史青城山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后来的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芒城古遗迹,根据出土的文物可以发现这里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城邦,所以这里也是古蜀文明的中心。可能因为青城山的地理位置优渥,秦国帝王把这里作为祭祀山川的神圣之地。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整个道教创建的过程,尤其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佛教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佛道两家为了青城山而发生争执。所以青城山并不是鬼神,而是一座风水宝地。
二、青城山的鬼山称号而且民间传说,青城山因为处在阴阳交界处,所以长期被各种妖魔鬼怪所占领。后来张道陵来此修道便跟鬼怪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场斗争中张道陵取得胜利了,并成功将鬼怪压在青城山下。至今依然可以看到青城山树立了一块很高的巨石且中间裂开,就是当初张道陵灭鬼怪的时候所划开的,这里也被叫做鬼山,其实是为了纪念张道陵。
三、青城山的历史意义青城山之所以有这么多神话传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风水好,再加上这里是道教名山,给青城山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于是人们纷纷为这里撰写了很多传奇色彩的故事,来突出青城山的地位。所以青城山本质上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山,但是风景还是很美丽的。
青城山的传说
为什么叫做“青城山”呢?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象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后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关于这一事件,可见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