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啊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呢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重阳节是代表什么意思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重阳节的意思: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6、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7、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8、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9、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啊风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曾在重阳节的时候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也让人对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留有深刻印象,重阳节是什么意思?重阳节又叫什么节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易经》说辞。
《易经》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相重,故曰“重阳”,所以,“重阳”也叫“重九”,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重阳节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节日,每年都有盛大的庆祝活动。
《吕氏春秋》记载:“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倡导全民尊老风尚,把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吃什么
吃重阳糕
重阳糕的“糕”与“高”同音,人们认为在重阳节吃重阳糕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寓意,所以“重阳糕”成了重阳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
喝菊花酒
菊花是秋天最常见的花卉,菊花花期不长,所以人们会要将其酿成菊花酒,因此,菊花酒也被看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荆楚岁时记》亦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茸,饮菊花酒,可使人长寿。”
吃大闸蟹
重阳节正是大闸蟹上市的好时候,九月是母蟹最为肥美的时候,所以重阳节不妨吃一些母蟹,等到节后,公蟹也要上市了。
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赞蟹:“樽前已夺螃蟹味,当日莼羹枉对人。”
吃羊肉面
羊肉的“羊”与重阳节的“阳”同音,应重阳之典。重阳节吃的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佩茱萸
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味香,做药用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功效,并有消积食,治寒热的作用,重阳节采的茱萸入药后可制酒养身、祛病。
人们认为九月初九是大凶之日、多灾多难,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佩带茱萸也有辟邪求吉的意思在里面。
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盛放的时候,所以农历九月又称为菊月,重阳节又称为菊花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重阳节的时候聚会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西汉年间就有记载,《长安志》是最早记载这件事的文献,东晋年间还有“龙山落帽”的故事。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出去登高可以强身健体、愉悦心情。
九九重阳节的诗词
1、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呢、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