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2021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202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公布

七月网2830

202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公布

2021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202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公布

广东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高考作文怎么写点评解析,广东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

高考语文作文历年来都是考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考语文拿高分的关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关内容及广东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供大家参考。

一、2021年广东高考作文怎么写点评解析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http://Www.CreDitSaiLing.Com

三、卷面对比也关键,注意方格莫填满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二、广东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

2020年广东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广东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成长,和中国的******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作文怎么写不跑题)

高考语文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数比重的,是考生及网友比较关注的,我整理了2022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仅供参考!

一、202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材料看似立足“围棋术语”,实则在说基础与创新的关系。引导学生打好坚实基础、锤炼意志、奋发创新。审题时还应注意分层次抓要点,读出言外之意。第一句“‘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引入围棋术语,看似高深,没有可下手之处,但往下细读,会发现,第二句“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这句已将貌似合理实则受损的俗手排除在外了;层次清晰了许多,命题人在引导考生关注“本手”和“妙手”。第三句“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此句告知考生要把自身基础打牢固,第四句“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强调急于追求妙手而不把本手作为根基打牢的潜在影响。第五句“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对前面层次进行小结:基于本手,创新妙手,实现突破、提升。最后一句“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告知我们,如何避免出俗手,如何提高妙手的成功率,基础都在本手。

命题人运用类比手法,意在启示广大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远大目标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要深化基础,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

写作指导

此题写记叙文、议论文均可,材料易理解,考生不易偏题,且选材可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或当代名人、自己及身边的人入手。

考生在动笔时要注意可写自己熟悉事,可议基础创新关系。************曾勉励青年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强调基础对于青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把基础夯实和开拓创新的关系缕清讲透就好。

也可分析:做任何事之前,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对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后融会贯通后,在进行创新创造,要辩证分析。从而引导广大师生筑牢根本,先守正而后创新。

也可写自己的成长故事,要言之有物,符合记叙文的特点,在叙述中,围绕基础、创新展开,也可取得很好效果。

二、历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I卷:

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恒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面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算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