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的学生反思)

七月网5110

很多朋友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和小组合作的学生反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的学生反思)

小组合作后的反思 作文350字

新课改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等情势,使之有利结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在语文课教学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教学尝试。在几年的教学尝试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提倡和发展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和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了发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意识的相互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交流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畅所欲言机会。个体的思维能力是很有限的,而小组的集思广益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智慧。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升华。“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开展互助协作,共同去学习一个知识点或围绕一个问题去讨论、探究、发现,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变的更为融洽。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去在课堂上,学生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有时他们有话想说,可不敢说;有时想回答问题,可好久才被问到一次;有时怕说错而不敢举手回答。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性和接受性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现在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伙伴,没有谁是主讲,回答也不需要避讳,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学生胆量大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引入小组评价机制,不仅评价个人,更注重对整个小组的集体评价,这就促使优秀生在后进生学习有困难时会主动地帮助他、辅导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既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教育资源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采用“优差生搭配”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开发“小先生”这一学习资源。在小组学习中后进生近距离的听优等生辅导,优秀生就给后进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后进生在听、说、看的过程中就会进行模仿,解决了后进生独立学习困难的部分难题。

6、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集体教学中,由于老师讲的多,部分学生回答的多,即使是说话课,学生表达的机会也是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分成若干小组,每个人说话的机会都由自己掌握,讨论时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学生间经常地交流讨论。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不断地提高,相应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提高了。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教学尝试中,我也不断地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果教师组织不当、引导不当,也会涌现了一些负面效应,以下是存在的弊端:

1、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等

在教学实践中,大家可能发现,由于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好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参与的更多,有的时候,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中差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有自信吗?

2、“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一帮一的学习方法,对进取心强的学生来说,效果确实不错;但由于小组成员之间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时间里差生思考还没完成,就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这样差生就处于被动性和接受性的学习,致使他们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此外对个别懒散的学生来说,就会报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动脑子想,但凡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找组里的好学生询问或照抄优生的。长此以往,差生就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缺乏主见,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

3、同学关系不协调。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进行。

4、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差。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

5、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重视总体,忽略了个体,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困难学生。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社会总是在矛盾中前进和发展的,教育改革也是这样,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扬长避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我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如何看待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下面先谈谈“利”:

其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一般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环境,为畅所欲言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个体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组集体的思想意识可能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德意志,从而提高自我。由于有公平竞争机制作前提,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些问题。我总结以下几条:

1、分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①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②分组过大,不方便交流,一个小组内4个成员为最好;③对于一个小组,组内的成员只是硬性的按照不同能力相互合作兵教兵的模式组合在一起,教师较少考虑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致使某些时候学生的合作交流出现问题,最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影响。

2、同学关系不协调。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进行。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差。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4、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大家有可能发现:好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参与的更多,有的时候,一个好学生可能一节课发言达十多次,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久而久之他还有自信吗?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且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致使他们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

5、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重视总体,忽略了个体,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困难学生。

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与看法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作为《思想品德》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然而,有的教师却只注重了形式上的热闹,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本人觉得合作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合作的欲望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要选择最佳时机,遵循必要原则。合作学习何时为佳?我认为,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二是遇到个人能力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的加工主要表现为对教材现有知识的“改造”。这种改造也就是把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改造成具有“可学习”特征的材料,这种“可学习”特征的材料如果能引发学生好奇、贴近学生经验、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那么学生学习的意识就能被唤醒,合作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合作行为的产生也就有了可能。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展开。可以通过组际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增强合作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创建能够形成合作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有效合作

实践证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说学习小组是由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等各个不相同的同学组成,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以4人为宜。这样建构小组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同组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二是不同小组的学习可以比较,形成竞争。不过教师按此原则组合学习时,应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既要努力做到组与组之间的平衡,又要兼顾组内同学彼此之间的可接受性。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性别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

三、加强学生的合作指导,让学生会合作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倾听行为的培养,要指导学生专心地听别人发言,做到边听边想,记住(笔录)要点;指导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指导学生学会体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看法和感受。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学生能否很好地表达直接影响着别人能否有效地获取。教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培养学生先准备后发言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发言前认真思考,能够围绕中心有条理地表述,必要时可以做一些书面准备。培养学生“表白”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能借助解释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意思。指导学生运用辅助手段强化口语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图示或表演等手段来克服口语的乏力。3.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支持”与“扩充”习惯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所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等方式对别人的意见表达支持,并能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复述和补充。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求助”与“帮助”习惯合作学习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主要是在学生之间发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通常也是在同学间相互磋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礼貌地向同学请教,同时鼓励学生向别人提供热情、耐心、有价值的帮助。

最后,还应该做好合作学习的评价工作,评价时一定要注意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心。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和小组合作的学生反思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