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论“仁”的十句话是什么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待天下人,无妄加抵触之念,也无贪慕之心,只是亲近仁义的人。”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论语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论语如下: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赏析: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多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的缺点,要及时反观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改正。
孔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虚心好学、自觉提高个人修养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倍受推崇。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这句话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只是一味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如果只是一味空想却不去扎实地学习,就会导致自己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所以学习必须要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到真知。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赏析: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是出自大众的民间语言,还是圣人的至理名言,在指导实践方面是一致的。
四、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赏析:对于那些已成定局的事情不必再说,已经接近完结的事情不必再匡正,过去的错误不必再追究。
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赏析:
没有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简单直白的道理,主张人们各司其职,安分守己,不越权,不违礼。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赏析:
这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任何事情强加给别人,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快,容易引起冲突或者争端。
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赏析: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赏析:引申开来,也可以理解为: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千方百计地去苛求别人。
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尚且困难,又怎么有能力去改变别人呢?所以总是去苛求别人,所得到的无非是自寻烦恼。
九、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赏析:凡事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十、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赏析:如此朴素而又真切的道理,足见《论语》著作虽然年代久远,颇为古老,可是其中的每一句话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作用。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如下:
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3、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民第十六》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