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的特产
世界上陶瓷的发源地在中国,而中国陶瓷的古都则在宜兴。宜兴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宜兴的先民便发明了陶器,商周时期,这里已有精美的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工艺技术水平已很成熟,在秦汉时期,釉陶普遍烧制。到了宋代,宜兴的紫砂品问世。到明清时期,陶瓷生产迅猛发展,宜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陶瓷产地。六千多年来,勤劳智慧的陶都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陶文化和无与伦比的陶瓷艺术。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宜兴陶瓷名传天下,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五朵金花”各放异彩、独步千秋的紫砂陶更为世界一绝。“人间玉珠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对紫砂陶艺的绝妙写照。
宜兴紫砂陶艺,始于宋而成于明,陶器中最具特色,在世界陶瓷工艺中独树一帜。紫砂陶以其别具一格的独特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典雅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以及收藏功能,而名扬海内外。紫砂产品的主要品种有壶、杯、瓶、盆、鼎、文房雅玩、假山石景、人物雕塑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因为壶的表面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以泡茶不走味、储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色、香、味皆蕴”;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经过不断的摩挲,壶便越显得光润古雅,泡出的茶也越醇郁芳馨;耐热性能好,寒冬注入沸水壶不会炸裂,又可以文火煨炖;壶质传热缓慢,握在手上不烫手。
紫砂陶特有的装饰工艺更是陶艺一绝。在紫砂陶上可以雕刻出各种书法、绘画、人物、花卉、虫鸟、动物、山水等,一把好的紫砂壶上有诗词、有题词、有印章,其民族性和文化特色让人爱不释手。紫砂工艺历经数度兴废衰荣,紫砂艺人更是名师辈出。宜兴紫砂艺人最早的名家是明代的供春,他出生社会底层,做过进士吴颐山的家僮,随吴读书于宜兴的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黄玉麟,到近代的顾景舟,他们将紫砂工艺推向了顶峰,紫砂名壶“不胫而走遍天下”,其价值也达到了黄金所不能衡量的程度。
建于1980年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陶瓷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万余种古今名陶,件件绚丽多姿、巧夺天工,是灿烂陶文化的缩影。近年来,宜兴的陶瓷工业突飞猛进,科技含量也成倍提高,陶瓷产品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富丽堂皇的琉璃瓦饰、浮雕壁画、高档墙地砖、陶瓷工艺品等,都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奇葩。从1988年开始,宜兴人推出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融艺术、经济、文化、科技、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在“弘扬陶瓷艺术文化、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宗旨下,把开放的新宜兴全面带向二十一世纪。
和桥豆腐干是宜兴久享盛誉的特产之一,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其味特别鲜美,驰名遐迩,连清朝的皇帝也赞赏它为食中佳品,定为贡品。
其特点是干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厌,细细咀嚼,香喷喷,甜滋滋,咸津津,其味无穷。
和桥豆腐干制作要求很高,从精选原料到精制成品,要经过选豆浸发清水过滤、上磨粉碎、蒸汽煮沸、撇泖点花、上榨压水、上盘划块、滚水氽翻等12道工序,然后再放入由茴香、桂皮、味精、白糖、酱油等调料配成的特备汤水中煮焖,让各种调料的味道渗透进去。同时,因其经高压而成,不易破碎,保管期长等优点。
城乡人民都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1950年,宜兴特制和桥豆腐干十多万斤,专程运往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寄寓祖国家乡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
和桥豆腐干
和桥老油五香豆腐干,清代曾作为贡品。豆腐干呈深酱色,形状大小如银元,外带网状花纹。其特点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质坚带韧性,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艳,多味而适度,细嚼慢品,回味无穷,是馈赠亲友和旅游、佐餐、下酒的佳品。
和桥豆腐干
朱斌培
相传在130多年以前,江苏宜兴和桥镇有一家万
生酱园店,制作方形五香嫩油豆腐干,因味道鲜美而出
了名。到店里买豆腐干下酒的人陆续不断。
早在清代,有个叫梅理卿的安徽汉子,战乱中全家
被杀,只身来到和桥镇谋生,常买上几块豆腐干,喝盅
酒助助兴。
偶有一次,他觉得味道不如先前那么好了,就向店
主提出疑问。店老板听了顶撞他说:“你有本事,就自
己去开作坊吧!”梅理卿一气之下,真的就开了一片酱
园,取名“梅永和酱园”,兼产酱油豆腐干,发誓要超
过“万生酱园”。
梅理卿聪明能干,他汲取了老家安徽芜湖一带豆腐
作坊的长处,讲究选料,精巧制作,又把万生酱园的方
形五香嫩油豆腐干,改为干花包压的老油豆腐干,形状
由方形改为圆形,先采用小蒲包包装成型压成坚实的豆
腐干坯,后放入锅中水氽,再翻锅白煮,然后加上红糖
、黄酒、茴香、开洋等作料进行色煮,最后取出浸入老
秋油中,同时加上冰糖,浸渍一月乃至一年后,上市出
售。制成的豆腐干大小均匀如银元,色泽透亮而深褐,
质地坚实而带韧,厚薄均匀,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
而不厌,加上四周印有麻片状的花纹,外观好看,色香
味俱佳。到了梅的儿子梅渭中时,和桥豆腐干达到了鼎
盛时期。晚清时,当地官员把它作为上品进贡朝廷。
如今的和桥豆腐干制作和选料更加讲究,它从黄豆
的筛选、去杂、浸泡、磨浆、煮浆到灌装共19道工序
,好多实现了机械操作,仅有二三道工序是靠手工操作
的。在配料上,除了习用的酱油、食糖、茴香外,还采
用丁香、精盐、味精、海带、桂皮等多种作料。在品种
上,有“海鲜豆腐干”、“开洋豆腐干”、“鲜辣豆腐
干”、“焦油豆腐干”、“白坯豆腐干”等新品种,采
用了消毒防腐真空软包装。
简单描述
干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厌,细细咀嚼,香喷喷,甜滋滋,咸津津,其味无穷
相关参数
详细介绍
和桥豆腐干是宜兴久享盛誉的特产之一,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其味特别鲜美,驰名遐迩,连清朝的皇帝也赞赏它为食中佳品,定为贡品。其特点是干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厌,细细咀嚼,香喷喷,甜滋滋,咸津津,其味无穷和桥豆腐干制作要求很高,从精选原料到精制成品,要经过选豆浸发、清水过滤、上磨粉碎、蒸汽煮沸、撇泖点花、上榨压水、上盘划块、滚水氽翻等12道工序,然后再放入由茴香、桂皮、味精、白糖、酱油等调料配成的特备汤水中煮焖,让各种调料的味道渗透进去。同时,因其经高压而成,不易破碎,保管期长等优点。城乡人民都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1950年,宜兴特制和桥豆腐干十多万斤,专程运往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寄寓祖国家乡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
西安莲湖公园怎么样
莲湖公园位于西安市城内莲湖路上,坐南朝北,建在唐代宫城“承天门”的遗址上。明代秦王朱_(朱元璋次子)依这里低洼地势引水成池,在此建王府花园。因开凿人工湖,广植莲花,故名“莲花池”。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巡抚贾复汉主持疏竣池泥,并改名“放生池”。1916年辟为莲湖公园,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
1925年,西安市各界市民约6万余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莲湖公园,在此为孙中山先生举行追悼大会。
“莲湖食堂”是中共西北特支的联络站,开设于1936年,大概地点在当时莲湖公园的东南隅。“莲湖食堂以经营西餐为主,在当时属于比较高档的餐厅。食堂由杨虎城的秘书、中共党员宋绮云等策划筹办,具体的负责人是蒋自明。“莲湖食堂”四个字,是于右任先生的外甥周伯敏所题。食堂老板蒋自明为人精明能干,在他的经营之下,莲湖食堂很快在西安享有盛誉,生意兴隆的食堂常常座无虚席,而只有少数几个地下党员知道它的特殊作用,所以,同志们在那里碰头、开会很安全。莲湖食堂先后为“西安事变”等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奇园茶社”实为党的秘密交通站。它于1945年5月16日正式开办,总负责人是中共西安情报处处长王超北,日常经营管理由梅永和负责。茶社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奇乎?不奇。不奇亦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横批:“望梅止渴”。凡是由延安或外地来西安的共产党人,只要见到梅掌柜,便能和组织接上联系。奇园茶社的位置,在当时公园的东门内北侧,茶社规模很大,能摆100多张茶桌,300多把躺椅。后来茶社被敌人破坏,梅永和同志壮烈牺牲。
解放前在我国工作的德国林业专家芬茨尔博士1936年8月14日病逝后埋葬于莲湖公园。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曾在公园东大门内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与汉奸汪精卫夫妇的铁铸跪像。
公园北门为传统建筑,古朴典雅。园内水面分成南北两湖,南湖水深较大,可荡舟游玩,使游人领略到山水美景。北湖水浅较小,皆种莲植藕。北湖旁有“荷院”,建筑高低错落,中有荷池。北门内东侧有棋院和“小萝卜”塑像。南湖岸西有茶社和八角亭。承天阁为园内主要建筑,此外有图书楼和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公园环境优美,游乐景点增多,设施不断完善,这里还经常举办灯展、花卉、盆景等专题展览。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莲湖路18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29-87278371
开放时间:
9:00-18: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西安市莲湖公园联系电话是多少
西安市莲湖公园联系方式:地址:莲湖路58号
电话:029-87278371
西安市莲湖公园景点简介:
西安市莲湖公园位于莲湖路18号,是唐都长安宫城承天门遗址所在地。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秦王朱_在此建造王府花园,挖池引水种植莲花,名为莲花池。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巡抚贾汉复主持疏浚池泥,改名为放生池,非贵客骚人不得游赏。922年辟建为莲湖公园,成为市民游赏和集会场所。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西安各界曾在园内举行追悼会;抗战期间,西安各界捐款在公园东门里广场修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前分置汉奸汪精卫和其妻陈璧君的铁铸跪像,任人唾骂。1944到1947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派梅永和于园中开设奇园茶社,作为秘密地下交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