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随着末伏到来,夏天也进入了尾声。立秋之后,天气会渐渐变凉。夜晚行走于户外,偶有风起,不再是热风扑面,而是凉风习习。
最后的炎热:秋老虎
然而并非立秋便会天凉,还有传说中的“秋老虎”。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立秋不落雨,二十四只秋老虎。”古时科技不发达,古人便会在立秋当天观察天气。若是立秋当天无雨,那么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就是晴天,人们依然会感到无比炎热,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
相反,如果在立秋当天下雨,这个秋天就被称为“顺秋”。顺秋以后天气会越来越凉爽,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立秋之饮食:贴秋膘
立秋的到来,不仅改变温度和风向,还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在立秋这一天,民间会有“贴秋膘”的传统习俗。人们会称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进行对比。如体重减轻,就称这个夏天为“苦夏”。古时候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是以胖、瘦为标准。瘦了就需要“进补”,办法就是“贴秋膘”。
因此在立秋这天,各家各户都会做很多新鲜肥美、酱香浓郁的肉类食物,例如红烧鱼、红烧肉、饺子等,用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来迎接舒适美好的秋天。
秋天第一个节日:七夕节
相传,在金牛星转世的老牛帮助下,王母的孙女织女与人间的牛郎相爱并结为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并生下一儿一女。怎奈织女此举违反了天条律令,被王母带回了天庭。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挑着两个孩子在后面紧紧追赶。
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用头上的金发簪划了一条天河,阻挡了牛郎的去路,分开了织女和牛郎。孩子们放声大哭,牛郎也默默流泪,织女看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不愿离去。
人间的喜鹊为牛郎和织女伟大的爱情所感动,无数喜鹊自天空中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见一面。
在天空的东南方,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旁有两颗较大的星星,那就是天琴座的织女星和天鹰座的牛郎星。人们为了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就把每年的农历七月七称为“七夕”,现在这一天也成了中国特有的“情人节”。
立秋之物侯:立秋三侯
立秋的三个物候分别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后,当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不会像夏天时又热又湿。等到太阳下山,夜里凉风吹来,温度迅速下降,就会产生较大的昼夜温差。
二候白露生:立秋后雨水增多,早晨可以看到室外植物的叶子上,会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也会被白茫茫的雾气笼罩起来。
三候寒蝉鸣:立秋后天气转凉,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的鸣叫,好像是在跟你说: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要来了。
秋老虎什么意思啊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这种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扩展资料:
秋老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秋老虎高温天气,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暴晒,外出注意打伞,高温环境少穿化纤类衣物,避免大量汗出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虽已立秋,但仍处“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随着气温节节攀高,中暑、空调病、肠道疾病等各种健康问题将接踵而来。因此,立秋之后防暑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老虎来势汹汹科学防暑这样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老虎
秋老虎是什么意思
秋老虎指的是在夏天向秋天过渡的时期,气温下降之后又突然回升,持续出现一段高温天气。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时期为夏季,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