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有个外号三寸丁谷树皮,是啥意思
《水浒传》里外号最长的人是谁?是行者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比起来武松简单明了的外号行者,武大郎的外号更为形象具体:三寸丁谷树皮。
金瓶梅对这个形象还有补充:
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様猥衰,起了他个浑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俗语言其身上粗糙,头脸窄狭故也。以此人见他这般软弱朴实,都欺负他。
说的就是他身上粗糙,小头小脸。
一般的断句就是把三寸丁和谷树皮分开来读。
先说三寸丁。
三寸丁是形容其身材矮小,丁是成年男子之意,这三寸便是形容其身材矮小。
《金瓶梅》中多次用三寸借喻短小。
例如西门庆勾引潘金莲的时候,弯腰去地上捡筷子,就看见了潘金莲“尖尖趫趫刚三寸恰半扠一对小小金莲”
潘金莲死的时候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形容的也是人命微弱,仅靠三寸气撑着。
三寸有时候也形容男人脐下三寸的物件。
例如潘金莲骂西门庆,先说过“我不好骂出来的,怪火燎腿三寸货!”
还有“贼三寸货强盗,那鼠腹鸡肠的心儿只好有三寸大!”
西门庆当然不是三寸丁,这里的三寸指的应该就是金瓶梅里提到的西门庆的“麈柄”。
值得一提的是《金瓶梅》里武松住到武大家里,他和潘金莲客气了两句,潘金莲说道:“叔叔却怎生这般计较!自家骨肉,又不服事了别人”,旁批的人坏坏地批了一句“三寸入肉,强如骨肉。”
让人喷饭。
丁是个有内涵的词
如此说来,三寸不仅是形容武大郎个子矮,还是一句侮辱性的词语。
三寸丁连起来看,这倒让我想起了现在网络上对丁丁一词的笑称。
再说谷树皮。
世界上并没有一种树叫谷树。
有人说这里的谷树应该是榖(gu,三声)树。
但是谷的繁体字是谷,不是榖树的榖。
两个字很像。
为了区分,我们将两个字放大:
两个字都读gu(三声),左边下面是木,是榖树的榖,右面这个下面是禾,是谷的繁体字
就很明显了,两个字区别在于左下角是个禾字还是个木字。
谷是禾苗所产,自然应该从禾。
榖树是树木,所以应该从木。
所以武大郎的外号应该是榖树皮,因为榖和谷太像了,古人经常写错。
而榖树这种树木又不常见,所以人们想当然地把写成了谷。
后来简化字就顺理成章写成了谷。
明白了源头,再看武大郎为什么叫榖树皮。
榖树又叫构树,树皮粗糙,可以用来造纸,也可以用来制作头巾。
《后汉书》上写周党就戴着榖树皮做成的头巾去见尚书。所以把武大郎叫榖树皮是形容他的皮肤粗糙。综上所述,三寸丁榖树皮就是形容他又矮又丑。
但是钱文忠教授提出来另一种解读,三寸丁谷树皮的断句应该是三寸、丁谷、树皮。三寸还是形容他身材矮小,树皮是皮肤粗糙。这丁谷另有他解。
新疆东部天山南簏吐鲁番吐峪沟旁有个丁谷寺,根据敦煌写本《西州图经》上的记载,该寺庙就在丁谷窟,修建于唐代,后来被地震所毁。
这个丁谷来自吐火罗语,本来的含义就是洞窟,所以武大郎外号叫丁谷,乃是形容其在洞窟之中,和下面的树皮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说他是一棵长在洞窟里的树,阳光雨露滋润不到,见不得天,自然也长不开。钱教授学问精深,令人佩服,但是这个解释只能是可备一说。
武大郎卖的东西是什么
煮饼干我们看水浒传的时候会注意到,武大郎是卖烧饼的。那么什么是做蛋糕呢?有人说是烧饼,但是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有一个镜头显示烧饼是蒸的,所以烧饼应该是现在类似馒头的东西。烧饼的出现与烘焙技术的提高有很大关系,烘焙技术影响了面食做法的变化。
首先,发现技术,促进面食实践的发展。
虽然汉代前后有关于面食的记载,包括熟饼、胡饼,但这些东西都是从来不发酵的。但在晋代的著作中,已经有了蒸饼的记载。那时候还有馒头的名字,所以所有的面食都叫饼。最常见的有烧饼和罗冰。罗饼相当于直接从火上烤出来的饼,而熟饼是蒸出来的。后来,人们掌握了制作面团的书籍,所以蒸饼发展很快。
第二,赵真在宋代改变了面食的名称。
宋仁宗,本名赵真,与蒸的音相近,所以赵真上位后,不准人们用蒸这个词,于是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个绝妙的名称,用烧饼取而代之,因为这是用火烤的意思,所以烧饼就成了烧饼。当时的官员也觉得这个名字很新鲜,所以很快就传开了,慢慢的,烧饼这个名字就为大众所熟知。
第三,武大郎卖蒸饼。
宋武曾经说过,“如果你每天卖10个蒸糕”,这里说的是蒸糕,所以武大郎卖的应该是馒头。但那时候还没有馒头,也没有小笼包,所以武大郎的这种做法应该和小笼包一样。不过后来有人说馒头是长的,而蒸糕是圆的,所以武大郎那家只能叫蒸糕。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的谜底是“高朋满座”。
《水浒传》中对武大郎的外貌描述为“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由此,可以推断武大郎的身高矮小,所以来吃饭的客人身高都比他高,即“高朋满座”。
武大郎是《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因为在家中排名老大,所以得名武大郎,传说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为人质朴。心地善良,但是性格却有些懦弱,靠着卖炊饼营生。
而“高朋满座”是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说高贵的客人坐满了招待的宴席,一般用来形容宾主人的交际很广泛,所以招待的时候客人特别多,这个词语出自唐代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和它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有宾朋盈门、门庭若市等等。
武大郎人物介绍:
《水浒传》中的男配角武大郎并没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他是施耐庵基于元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及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这两部文学作品,特别是其中描写行者武松和武松打虎故事的部分所衍生编撰出的新人物。
据记载,武松是一名卖艺流浪汉,并没有任何哥哥。武大郎排行老大,出生在河北清河县,父母双亡,从小靠卖炊饼为生,后来娶了潘金莲为妻。然而,潘金莲因为武大郎的丑陋和软弱,对他进行各种虐待,甚至无故毒打,不给他食物。尽管面对这些折磨,武大郎却没有太大的反抗和反击,显得非常懦弱。
总的来说,武大郎的形象是一个备受欺凌的人物,他的性格和处境使得他在小说中显得十分可怜和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