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民间故事堂嫂 民间故事堂嫂是谁

七月网390

贾宝玉的结局如何贾宝玉的家谱

从民间故事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

民间故事堂嫂 民间故事堂嫂是谁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贾宝玉的结局如何?贾宝玉的家谱:

含玉而生的贾宝玉,作为《红楼梦》无可争议的男主角,他的最终结局自然引人探究。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前仆后继的投入到对他这个人的研究之中。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站的立场不同,个人的想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这点也同样适用于贾宝玉,对于贾宝玉的最终结局,给出了很多种说法。

现在我们看到的贾宝玉的最终结局,是"中乡魁宝玉却尘缘"。在与薛宝钗成亲之后,贾宝玉和薛宝钗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贾桂。后来贾宝玉中了举人之后,就将重振家业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贾桂,自己却脱离红尘喧嚣,无事一身轻的皈依佛门,做了和尚。到了后来,当朝统治者还赐给他一个"文妙真人"的封号。

这样的一个结局,很多人都抱有疑问。并且他们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出了这几个结论。

一、出家为僧。这个结局和高鹗的结局,大致相同。但却不赞成贾宝玉,中了举人的一面。这个结论在前文多次提到过。贾宝玉曾经对林黛玉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去。"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脂砚斋批注说:"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到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之为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脂砚斋的这个批注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说法了。

二、清朝和民国初年,对于宝玉的结局另有看法。认为贾宝玉在贾府衰落后,结局极为凄惨,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最后还和同样遭遇凄惨的史湘云相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况下,两人结为夫妻。

三、贾宝玉最后仍然是出家为僧,不过并不是一次。贾宝玉在和薛宝钗成亲之后,并没有在薛宝钗那儿得到精神慰藉。相反薛宝钗整日劝他读书致仕,反而让贾宝玉越发痛苦,最后便抛弃薛宝钗出家了。不过这一次出家,并没有让贾宝玉感觉到满足。遁入空门的贾宝玉,并没有寻求到自己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还俗。还俗后的贾宝玉,遇到了生活凄惨的史湘云,并且和史湘云成了亲。在史湘云生病去世后,贾宝玉再一次出家。

我们看贾宝玉的判词:贾宝玉判词其一。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只因煅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其二。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结合判词和前文留下的蛛丝马迹,贾宝玉最后的结局是出家无疑了。出家之后,脱离俗世,最后归往太虚幻境中。

贾宝玉家谱

爷爷:贾代善,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二年(清太宗崇德四年)

奶奶:贾母,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清太宗崇德七年壬午年八月初三)

伯父:贾赦,生于康熙五年丙午年

父亲:贾政,生于康熙八年己酉年左右

母亲:王夫人,生年不详

哥哥:贾珠,生于康熙三十年辛未年年初

姐姐:贾元春,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正月初二壬子日

堂兄:贾琏,生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年三月初九日丁未日

堂嫂:王熙凤,生于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年九月初二癸酉日

表兄:薛蟠,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年五月初三甲申日

表姐:薛宝钗,生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正月二十一辛酉日

表妹:林黛玉,生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年二月十二乙未日

妹妹:贾探春,生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年三月初二丙辰日

弟弟:贾环,生于公元1708年

亲侄:贾兰,生于公元1709年

堂侄:贾蓉,生于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年

侄女:巧姐,生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年七月初七壬子日

儿子:贾桂,生于雍正三年乙巳年

以上就是贾宝玉的结局如何?贾宝玉的家谱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收藏

结局贾宝玉

红楼梦前五回的故事梗概

1、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2、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

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3、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4、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5、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扩展资料:

红楼梦前五回主要人物简介

1、贾雨村

《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他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故为“假语村言”。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乱判了一起“葫芦案”(为“糊涂案”),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2、贾母

又称史太君,也被人们称为“老祖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是其娘家兄弟的孙女。她的一生是贵族的代表人物,享尽一生荣华富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雨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母

正说富察衮代:宗族没落,儿女凄惨,死后被污蔑,谜团最多的大妃

清国有一位皇后,身后遭遇非常悲惨,她的生卒成谜,事迹成谜,生育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结局也都很惨,和她相关的各种资料被人为的销毁,给后世留下无尽的谜团。她就是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的生母——清太祖继妃富察衮代。01,受连累的氏族太祖继妃富察衮代,生卒不详,是建州右卫莽色督珠乎的女儿,出自沙济富察氏,和城主喜塔腊氏阿古都督(王杲)同居住在沙济城,沙济,或写作夏吉、萨济。阿古都督就是清太祖弩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因为和富察氏同居一城,被不少人误以为阿古都督也姓富察氏,其实他们之间没关系,一个姓喜塔腊氏,一个姓富察氏,只是同居沙济城而已。衮代的已知始祖是她的高祖父檀都,檀都生子哈礼,哈礼的长子就是衮代的祖父果臣噶哈善。果臣噶哈善的弟弟德依珠是乾隆孝贤皇后沙济富察氏的六世祖,也就是说,衮代皇后是孝贤皇后的高祖父万济哈的族姐妹,孝贤就是衮代的族玄孙女,她们同为沙济富察氏。衮代出自长房,孝贤出自二房,所属旗份就是莽古尔泰和德格类兄弟相继为旗主的正蓝旗。因为皇太极的刻意打压,德格类兄弟的身后极其悲惨,孝贤皇后的先辈为了从正蓝旗的泥潭中跳出来,通过陷害旗主立功,投入上三旗中的镶黄旗。孝贤皇后的伯父马齐又因为投靠八阿哥,被康熙帝辱骂出身微贱、陷害本旗旗主,后来还是孝贤之父李荣保攀附上了雍正帝,做了亲家,他的儿子们也比较争气,才终于让沙济富察氏重新回到世家行列。可以说,沙济富察氏因为衮代而倒霉,又因为孝贤皇后而昌盛,当然,不能无视傅恒兄弟的忠勇报国。02,二嫁的衮代皇后衮代最初嫁给弩尔哈齐三伯祖索长阿的孙子戚准,她第一次嫁人的时间也不详,女真女子的婚龄是十二岁,大概衮代是在十二岁嫁给戚准,婚后生育一个儿子叫昂阿拉。大约在万历十二、三年(1584-1585)之前,戚准死了。就是这时候,戚准的堂弟弩尔哈齐的原配发妻佟佳氏,不知道是亡故还是怎么了,(详见文章:正说元妃钮钴禄氏:生前小透明,死后被无视的可悲原配)总之,二十五六岁、新纳了俩侧福晋的弩尔哈齐成了单身汉。因此,按照女真收继婚的旧俗,弩尔哈齐迎娶了堂嫂富察衮代为妻,史称继妃,时间就在万历十三年左右。弩尔哈齐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衮代则有一个儿子,也有说衮代和前夫生了三个儿子的,这对二婚夫妻的年龄大概相差无几。在衮代嫁过去的次年,万历十四年(1586),弩尔哈齐又收纳侧妃伊尔根觉罗氏。万历十五年(1587)六月二十四,弩尔哈齐在佛阿拉城正式宣布,自称女真国淑勒贝勒。就在这一年,衮代为他生下第五子莽古尔泰,侧妃伊尔根觉罗氏也在本年生下次女嫩哲格格。万历十六年(1588)四月,弩尔哈齐迎娶哈达贝勒扈尔干的女儿哈达那拉氏为侧妃。同年,弩尔哈齐把发妻佟佳氏所生嫡长女、十一岁的东果格格许配给前来归附的董鄂氏部长、二十八岁的何和理。这年九月,三十岁的弩尔哈齐又迎娶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小妹妹、十三岁的孟古姐姐为侧妃,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万历十八年(1590),衮代为三十二岁的弩尔哈齐生第三个女儿莽古济。这一年,乌拉贝勒满泰的女儿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三兄弟的生母才出生。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十七岁的侧妃叶赫那拉孟古姐姐生下第八子皇太极。万历二十四年(1596),嫁给弩尔哈齐十一年的衮代,又生下第十子德格类,之后再没有生育。有人认为弩尔哈齐第十六子也是衮代所生,我以为不可能,跨越年度太大,费扬古生于天命五年(1620)十月,其母兄莽古尔泰比他大三十三岁,大儿子都三十三岁,母亲怎么可能还能生下幼子?更何况,大儿子前面还有前夫的大儿子呢?就算衮代十二岁嫁人,十三岁生子,十四岁再嫁(如果按阎崇年所说衮代为戚准生育三个儿子,再嫁年龄还要往后推。),再嫁之年与费扬古所生之年相距三十五年,那时衮代的年龄大概在五十岁左右,生育费扬古的可能性不大。再说,费扬古出生之时,衮代已经去世(详见后文),根本不可能生育幼子。03,精明能干的衮代福晋不能否认,二嫁的衮代福晋是一个聪明漂亮的成***人,不然,怎么能在事业已经起步、不停收纳侧妃庶妃的弩尔哈齐身边立起来?衮代连续为弩尔哈齐生育二子一女,身居大妃之位,并深得弩尔哈齐的宠爱和信任。在他创业时期,大小事务都由陪伴在他身边的大妃衮代处理。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兵分三路攻打弩尔哈齐。弩尔哈齐听说后,派兀里堪向东打探消息,五更天的时候,兀里堪回报说九部联军快到了。大家都以为应该***军队迎战了,弩尔哈齐却说:我现在出兵,恐怕引起城中人的惊慌,等天明再出兵吧!把命令传达给诸将后,弩尔哈齐重新回去睡觉。衮代皇后忍不住去推弩尔哈齐说:「”如今九国兵马来攻,你不赶紧做准备,怎么还睡得这么香?你是昏昧了还是畏惧了?弩尔哈齐耐心给妻子解释说:畏惧敌人的肯定睡不着,正因为我不害怕他们,所以才睡得香啊!一直听说叶赫要来侵犯我们,让我心里不踏实,今天总算来了,我才放心。如果是我的错,老天肯定会怪罪我。我上承天命,守护咱们的国土,是他们不愿意安分,无故勾结在一起来欺害无辜的人,老天怎么可能护佑他们呢?所以,不用担心。解释完,弩尔哈齐继续睡觉,以修养精神,等天亮后带兵出战,果然击败乌合之众的九部联军。不说弩尔哈齐的话有多少水分,只凭衮代敢去推醒弩尔哈齐,质疑丈夫是昏昧了还是畏惧了,就说明他们夫妻的感情和夫妻之间的地位如何了。如果衮代是唯唯诺诺那种人,自己就是吓死也不敢去推醒睡得正香的丈夫,更不敢说出那样的话,因为那种女人就没有把自己放在和丈夫平等的地位。同样,弩尔哈齐被推醒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详细的给妻子解释自己不出兵的原因,解释完了才继续睡,能看出那时候的弩尔哈齐对衮代有足够的尊重,没有尊重怎么可能去给她巴拉巴拉解释那么多?04,辟谣莽古尔泰弑母事件从万历二十四年,衮代生下小儿子德格类后,就在史籍中消失了,再没有关于她事迹的详细记录,所以,不管是她的卒年,还是她的死因,史书都讳莫如深,迷雾重重。《满文老档》记载说继妃得罪而死;又通过皇太极之口说是莽古尔泰弑母邀宠。《清太宗实录》记载衮代是被儿子莽古尔泰所杀。《清世祖实录》又说衮代是在太祖时获罪赐死。《星源集庆》记载说天命五年二月,衮代死。《清皇室四谱》记载说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大妃衮代大归,寻莽古尔泰弑之,葬赫图阿拉。《清史稿》后妃传说天命五年,继妃得罪死。按照成书先后的史料所记可知,衮代的死因有两种,一是得罪太祖被赐死;二是有罪被儿子莽古尔泰所杀。其中莽古尔泰弑母邀宠的说法最广为流传,现在网上引用多参考满文老档这段记载:汗还营后,詈莽古尔泰曰:「”尔年幼时,汗父曾与我一体养育乎?并未授以产业。尔所衣食,均我所剩,得倚我为生。后因尔弑尔生母,邀功于父,汗父遂令附养于其末生子德格类家。尔众岂不知乎?尔何得斫我耶?尔原系肌瘦将死之人也!我思为汗者,虽甚英勇,亦无自矜夸之理。故惟抚育人民,勤求治道,如乘驽马,谨身自持。彼却视我为庸懦之辈也。”这是发生在天聪五年(1631)莽古尔泰拔刀相向后,皇太极指责莽古尔泰的话,这段话透露二条信息:其一,皇太极说莽古尔泰年幼时不被太祖宠爱,没有授予他产业,全靠在皇太极那里蹭吃蹭喝蹭穿为生,是他善待了莽古尔泰。皇太极言下之意就是他才是他爹的心尖尖,在诸子中待遇是极好的。其二,皇太极说莽古尔泰弑母邀宠,这一条又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莽古尔泰弑母成功,被父亲勒令依附德格类生活;一个是莽古尔泰弑母未遂,太祖令他母亲衮代跟随小儿子德格类生活。皇太极这两条说辞符合事实吗?并不符合,其实就是皇太极对莽古尔泰母子泼脏水,进行丑化,暗示莽古尔泰母子不被太祖宠爱,过的很凄凉。但实际上,莽古尔泰从少年时期就跟随父亲征战,多次被予以重任,天命元年(1616)建国后,更是位列四大贝勒第三位,还在皇太极之前。太祖活着的时候,代善和皇太极都有被训斥的记录,唯独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没有被父亲处罚的记录,他的母弟德格类早年就被父亲授为台吉,这样的地位待遇,和皇太极口中的没有产业、过的凄凉差距有点过大啊!皇太极要怎么解释?何况,史籍中没有一条明确记载弑母邀宠的事,这个说法的来源就是皇太极的话。单从天命年间,莽古尔泰多次征战的记录,可以看出其父对他依旧是宠爱有加,如果存在弑母事件,相信弩尔哈齐是无法对以下犯上的儿子继续保持信任重用的,我们看到的史实是莽古尔泰继续活得张扬气势、意气风发。由此可见,皇太极的话是不可轻信的,很明显是他在黑莽古尔泰。那么,问题又来了,身为大汗的皇太极为何污蔑兄长呢?05,皇太极的愤恨皇太极对衮代母子是忌恨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母亲孟古姐姐到死都没有正位大妃。身为叶赫公主的孟古姐姐小时候就被许婚给弩尔哈齐,不论从身份还是名分,孟古姐姐都应该高过富察衮代的。但是,偏偏二婚女人衮代比孟古姐姐进门早,一***占据到大妃的位置上,还获得弩尔哈齐的宠爱和信任,连生二子一女,让后进门的孟古姐姐不得不屈居侧妃之位抑郁终生,连带的儿子皇太极在身份上也低于莽古尔泰兄弟,怎么不让皇太极愤恨?皇太极非常忌讳生母的侧妃身份,想尽办法加以遮掩,却总是欲盖弥彰。因此,皇太极才信口给莽古尔泰母子泼脏水,攻讦莽古尔泰不孝,暗示衮代失宠被废。但他自己的话总是被他自己打脸,如果衮代被废,那为何天聪三年(1629)二月十三,皇太极还把衮代和其生母孟古姐姐一起祔葬到福陵呢?天聪三年把衮代祔葬他爹,天聪五年又说衮代有罪被他爹休弃,他的言行严重不一啊!侧面也说明了,当时的迁葬就是基于一个嫡母,一个生母的原因。所以,经过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衮代没有被儿子杀,也没有被丈夫赐死,而是寿终正寝。06,衮代的卒年衮代就是死在天命五年吗?猴格再次摇头,并不,天命五年的大妃已经是多尔衮之母阿巴亥,那时候衮代已经死去好几年了。否定衮代死于天命五年的依据来自衮代的葬地。满洲实录记载,衮代死后初葬在赫图阿拉城。天命九年(1624)四月初一,和太祖先祖们一起被迁葬到东京陵;天聪三年二月又被皇太极迁到沈阳祔葬福陵;直到顺治元年(1644)二月,被多尔衮以其得罪太祖为由迁出福陵,另外安葬。通过衮代最初的葬地赫图阿拉城来看,她是在定都赫图阿拉城时去世的,因为按照当时的惯例,去世的人要葬在都城的,如果衮代死于天命五年二月,当时的都城在界藩山城,她就应该葬在界藩山城,而不是归葬到老都城赫图阿拉城。弩尔哈齐是在天命四年(1619)六月,迁都界藩山城。又在天命五年(1620)九月,从界藩山城迁到萨尔浒城。天命六年(1621)四月,迁都沈阳。所以说,衮代的卒年只能在天命四年迁都界藩山城之前,天命元年(1616)到天命三年(1618)之间,因此才被葬在赫图阿拉城。如果她被休弃或者得罪死,弩尔哈齐就不会在天命九年给衮代迁葬了。07,子女们悲惨的命运衮代所生二子一女,五子莽古尔泰(1587-1632)、次女哈达公主莽古济(1590-1635)、十子德格类(1596-1635)。莽古尔泰位列四大贝勒第三位,被皇太极颇为猜忌,天聪五年(1631)因为在皇太极面前拔刀,被革去贝勒,降为和硕贝勒,次年十二月初二暴死。德格类以军功封多罗贝勒,兄长死后接管正蓝旗,天聪九年(1635)暴死。莽古济,万历二十九年(1601)正月,十二岁的时候被父亲嫁给哈达贝勒孟哥布禄的儿子吴尔古代,随后,弩尔哈齐吞并哈达部。莽古济已知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代善的儿子岳托,一个嫁给皇太极的儿子豪格。额驸吴尔古代死后,莽古济又被皇太极做主改嫁给蒙古敖汉部的索诺木杜陵,夫妻俩都是二婚,感情很不和睦。在莽古尔泰死后,皇太极一直打压正蓝旗,德格类暴死后,莽古济的属下冷僧机向皇太极告发她三兄妹结党谋逆,还在莽古尔泰家中搜到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额驸索诺木杜陵也落井下石,莽古济被处死,莽古尔泰、德格类被追废庶人,儿子们大的处死,小的开除宗籍。就连衮代和前夫所生之子昂阿拉也被以知情不报的借口杀害。豪格为了讨好其父,就把妻子兼表妹杀掉,莽古济另一个女婿兼侄儿岳托不忍杀妻,在之后的岁月里也遭到皇太极的冷落打压,岳托死后,他的妻子也殉葬而去。崇德元年(1636)正月,莽古尔泰、德格类的坟墓被平毁,宝宫被抛弃,陪葬都被挖出来,很久后,皇太极才让人把二人宝宫安葬原处。继妃衮代一系可以说是比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一系更一败涂地。08,猴格说衮代是个精明的女人,绝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么蠢,她在弩尔哈齐身边三十余年,稳居大妃之位(1585/1586——1616/1618),就算是年轻美貌的孟古姐姐和阿巴亥,也不能撼动她的地位。所以孟古姐姐二十九岁就抑郁而终,除了娘家和婆家的政治纠葛之外,就是她自己无力改变侧妃地位的残酷事实。正是孟古姐姐的早亡,以及身份上的不足,让皇太极对衮代母子无比愤恨,才不顾大汗的身份信口污蔑,往嫡母衮代身上泼脏水,销毁和衮代有关的相关记载,混淆她的卒年,给人一种衮代被废,他的生母曾经做过大妃的假象,而事实很明显,孟古姐姐没有做过大妃。弩尔哈齐的元妃哈哈纳扎青、继妃衮代、大妃阿巴亥都因为遭遇心思深沉的皇太极,被人为的故意无视、忽视,也是她们三位共同的不幸。以猴格看来,衮代或许会因为年老色衰,和弩尔哈齐夫妻感情疏离,但是被休弃、被赐死、被儿子杀,从仅有的史料透露的蛛丝马迹看,这三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和衮代相关的有一***间故事叫《凤凰山的传说》,故事讲到,继妃衮代去世,罕王觉得有愧于她,因此心神不宁的,先请了和尚、道士为衮代做法事,都不凑效,罕王就请萨满来祭祀衮代。这则传说故事中详细描述了萨满祭祀的过程,最后,由罕王亲自祭奠了衮代,看到她化作丹凤飞走,落足的地方就成了今天的凤凰山。就是这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参考资料:满洲实录、满文老档、清实录、天命五年后金国的大福晋、论说王杲、满族民间故事等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