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镇位于哪里
上里古镇属于雅安古镇村落的著名风景区。
上里镇位于川南著名雨城雅安之北26公里处,距成都约136公里,行程约3小时。上里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如今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成为影视作品的外景地。上里镇有五大看点:桥、牌坊、泉、塔和工艺精湛的建筑群。
桥古镇四周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这些桥梁不仅是南来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现了古镇的历史和匠师的技艺。代表之作为:明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清乾隆14年的立交桥。
牌坊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双节孝石牌坊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属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0多个。牌坊前树有全石双斗桅杆一对,高分别为11米,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
泉白马泉、喷珠泉是古镇域内独特的风景区,也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境内最为奇特的风景区之一,与济南的趵突泉齐名。
塔上里的古塔分为文峰塔(又称字库)、建桥塔、药王塔和舍利塔。
工艺精湛的建筑群全镇坐落有四处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展现出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工艺水平。
上里位于雅安市以北约27公里,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上里初名罗绳,又称五家口,以五子登科而著称,这五大家族是: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杨家的顶子(官多),张家的子(好斗)。古镇旧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背依名山,面向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建于道光19年的"双孝节"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是石雕艺术的精品。上里古桥中造型最美的是明清乾隆四十一年所建的"二仙桥",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清清的小河映着高高的圆形的桥洞,别有一翻情致。古镇以北8公里处有白马泉和喷珠泉两处胜景,白马泉为间隙泉,水温常年在15℃左右,最特别的是泉水退去时要发出如马蹄奔跑一样的得得声,有时一天几个涨落,有时又等上一天也看不到,泉涌出的时候走廊遍地都是泉水,让人称奇。
上里古镇属于哪里
上里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还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又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上里镇,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出现。它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也称“蜀身毒道
组图(20张)”,总长200公里,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上里镇古时有5家大姓聚居,俗称“五家口”,即是: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群聚。关于五大家族的传说更是各有千秋:韩家银子(官商钱多)、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陈家谷子(屯粮大户)、张家棍子(骨科习武)、许家女子(漂亮勤劳),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上里古镇(20张)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现存多座石桥,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上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经济不发达。但诸多非农业成份的渗入,也使小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在规划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格局。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
正如《中国古镇游》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川西北调研组朱晓林博士(上海同济大学)写道,“镇内石板铺街、木屋为舍、建筑群高低错落、古风宛然;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均为清代佳作;从现状总体风貌与居住建筑群规模而言,上里镇是保护的相当完整的乡土聚落。”
近年来,《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一批影视剧将这里作外景地,到这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
上里古镇历史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
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的乡划为上里。古镇人口探源,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
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上里镇
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至今给我们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参观者常常陷入史海沉钩之中。
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亦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处,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和“四川省十大古镇”。
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让往来游客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沉醉在白马灵泉边聆听古“罗绳”兴衰的故事
上里镇:雅安市辖镇。1928年设上里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置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22公里。面积75.8平方公里,人口1万。雅(安)上(里)公路终此。辖四家、五家、六家、七家、庙_、共和、治安、箭杆林、白马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产茶叶。建于宋代的恒温间歇泉白马泉、白马寺和清代“双节孝石牌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里古镇在哪里上里古镇好玩吗
很多人对古镇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很多人对古镇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于第一次接触古镇后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就是这样。古镇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非凡而深刻。
上谷镇在哪里?
上里镇位于雅安古城北部,距市区27公里,四县交界处,东有名山、邛崃,西有芦山、虞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上里古镇简介
上里古镇在古代是南方丝绸之路,也是林琼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生活在两江交汇处的李,被人们视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诗般的山丘,木屋,石板,街道,还有‘十八罗汉对观音’的十八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八座古代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旅游小提示】
1.公交路线:
成都新南门汽车站——碧峰峡,雅安北高速收费站下车。石羊场汽车站坐成都到雅安到雅安-上栗的车,往返票价11元。
2.自驾路线:
从成都开车去上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成雅高速,在雅安北出口下车,经过李霞、中牟、上栗;另一条是走进温琼路到邛崃,先逛平乐古镇、夹关古镇,再上山去白马泉。这是一条圆形线。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从一条路走,然后从另一条路返回。
3.住宿:
上古镇有一道菜叫‘乌骨鸡炖山药’,好吃又滋补。25元/份。柯尚里
小镇,也可以住白马泉。两个地方都有宾馆饭店,很方便卫生,价格也不高。15元/人。
4.播放:
雅安的著名景点碧峰峡位于李霞境内。还可以把碧峰峡串起来在上栗旅游。
5.门票:
白马泉/人;上韩家大院1元/人;上双街孝牌坊1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