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件工资用公式怎么算
马克思指出计件工资不外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并且阐明计件工资的各种特征,劳动生产率和计件工资的相互关系。下面让我来告诉你计件工资用公式怎么算,希望能帮到你。
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计量和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计件工资按计件对象不同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
集体计件工资是以工作队(组)为计算单位,工资取决于计件单位集体的劳动成果,它是以工作队(组)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班组或工作队内部工人之间根据每个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贡献大小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
1、按照本人标准工资分配。即将集体所得的计件工资,按照成员个人日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天数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
个人实得计件工资=个人日工资标准×实际工作天数×工资分配系数
其中:工资分配系数=集体实得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应得标准工资总额
集体应得计件工资总额=工作队(组)生产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单价
集体应得标准工资总额=∑(个人日工资标准×实际工作天数)
例:某生产班组共有甲、乙、丙、丁四名工人,该月生产某产品2000件,
每件计件单价为3元,班组成员日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天数如下表:
(1)求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和集体标准工资总额。
集体计件工资总额= 2000×3= 6000(元)
集体标准工资总额=(71.70×22)+(62.14×22)+(47.80×21)+(38.24×20)= 4713.08(元)
工资分配系数= 6000÷4713.80= 1.273
甲实得计件工资= 71.70×22×1.273= 2008(元)
乙实得计件工资= 62.14×22×1.273= 1740(元)
丙实得计件工资= 47.80×21×1.273= 1278(元)
丁实得计件工资= 38.24×20×1.273= 974(元)
2、按照实际工作天数平均分配。它适用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形。其计算公式:
个人实得计件工资=工资分配系数×个人实际工作天数
工资分配系数=集体实得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应得标准工资总额
集体实际工作天数=∑(个人实际工作天数)
按前例,根据公式按下列步骤计算:
集体工作天数= 22+22+21+20= 85(天)
工资分配系数= 6000÷85= 70.59(元)
甲实得计件工资= 22×70.59= 1553(元)
乙实得计件工资= 22×70.59= 1553(元)
丙实得计件工资= 21×70.59= 1482(元)
丁实得计件工资= 20×70.59= 1412(元)
3、定额内部分,按照个人日标准工资和实际工作天数分;超额部分,按照每个人实际工作天数分配。其计算公式:
个人实得计件工资=定额内部分应得工资+超额部分应得工资
定额内部分应得工资=个人日标准工资×个人实际工作天数
超额部分应得工资=超额部分工资分配系数×个人实际工作天数
工资分配系数=(集体实得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应得标准工资总额)/集体实际工作天数
工资分配系数=(6000-4713.08)÷85= 1286.92÷85= 15.14
甲实得计件工资=(71.70×22)+(22×15.14)= 1910(元)
乙实得计件工资=(62.14×22)+(22×15.14)=1700(元)
丙实得计件工资=(47.80×21)+(21×15.14)=1322(元)
丁实得计件工资=(38.24×20)+(20×15.14)=1068(元)
1)无限计件工资:员工工资收入完全取决于其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数量的多少和事先规定的不变的计件单价,超额收入不限,亏额损失亦不予补偿。
2)有限计件工资:即对工人个人单位时间所得计件工资收入总额给以一定限制。比较常用的方式:对个人计件工资收入规定最高限额、采用超额累退计件单价、采用可变计件单价。
4)超额计件工资:又称计时计件混合工资。
5)差额单价计件工资:①两段单价计件。②累进计件。③累进计件。
6)间接计件工资。是对于企业中某些辅助工人实行的一种工资分配形式。
8)联质计件工资:即计件工资收入以产品质量好坏为主要的计算依据的工资形式。
二、计件工资计件单价怎么计算
计件工资单价计算方式有多种,计件单价是否科学,主要取决于是否合理确定工作物等级和劳动定额,这里提供一种比较常用的计算方法。
计件工资单价=当地平均月工资额/月工作天数/每天工作小时数/1小时单位时间的产量,得到比较均衡的计件单价。
但这种计算方式也存在问题,就是1小时单位时间的产量的指定是相对的,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或技能高低有关。只能设定一个大概的数量。这样是有偏差,不过计件工资本身只要雇佣者和受雇这都能接受,达到利益和成本平衡就是科学的。这个单价实际上就是双方的平衡价格。
且一般来说,计件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工资+非标准劳动时间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工资就是常说的底薪。按照最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只要劳动者正常出勤,不论劳动量是否饱和,都应发发放不低于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1、直接计件工资。计件工人按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计件单价来支付工资;
2、间接计件工资。按工人所服务的计件工人的工作成绩或所服务单位的工作成绩来计算支付工资;
3、有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规定其超额工资不得超过本人标准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
4、无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超额工资不加限制;
5、累进计件工资。工人完成定额的部分按同一计件单价计算工资,超过定额的部分,则按累进递增的单价计算工资;
6、计件奖励工资。产品数量或质量达到某一水平就给予一定奖励;
7、包工工资。把一定质量要求的产品、预先规定完成的期限和工资额包给个人或集体,按要求完成即支付工资。
三、计件工资应该怎么算
按照本人标准工资分配。即将集体所得的计件工资,按照成员个人日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天数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
个人实得计件工资=个人日工资标准×实际工作天数×工资分配系数。
其中:工资分配系数=集体实得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应得标准工资总额。
集体应得计件工资总额=工作队(组)生产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单价。
集体应得标准工资总额=∑(个人日工资标准×实际工作天数)。
按照工人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由计时工资转化而来的,是变相的计时工资。
例如:在实行计时工资时,工人的日工资额为3元,每日的产量为10件;而在实行计件工资时,计件单价是按照日工资额除以日产量来确定的,即3元÷10=0.3元。
工资形式的差别,并不改变工资的本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可分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个人计件工资适用于个人能单独操作而且能够制定个人劳动定额的工种;集体计件工资适用于工艺过程要求集体完成,不能直接计算个人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的工种。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件工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