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哥特式音乐(哥特式歌曲经典的有哪些)

七月网271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哥特式音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哥特式音乐以及哥特式歌曲经典的有哪些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哥特式音乐(哥特式歌曲经典的有哪些)

哥特音乐的特征

早期的哥特式音乐代表有如苏可西与女妖(SiouxsieandtheBanshees),包豪斯(Bauhaus)等等。它们充斥着沉郁厌世的情调。音乐往往冰冷刺骨,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对于一切传统音乐极端的蔑视。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激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可西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包豪斯的主唱彼特·墨非(PeterMurphy)把自己打扮成冶艳无常的双性吸血鬼。这种对性别的颠覆与反转,还表现在对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狂热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SistersofMercy),是几个爱好中世纪风格的男子对于音乐意识的反扼,一度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爱特利奇(AndrewEldritch)一语道破歌德摇滚乐团的宗教立场——对于我们,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圣水一样。

早期的后朋克对于生命的诠释往往饱含着沮丧与绝望。例如快乐分裂(JoyDivision)的主音歌手伊恩·柯蒂斯(IanCurtis)于80年的自缢身亡。那些耗损生命而成的音符,成就了快乐分裂(JoyDivision)的不朽经典,见证着整个低调文化。他那套灰暗而孤离的人生观,隐藏着阴郁的遗传因子,将整个后朋克文化尽染成深灰与暗黑。八十年代,在迂落的音乐里构筑了一个悲观的年代,至少在英伦及欧陆地下文化的层面上来说如此。在当时的独立音乐圈里,趁势涌出一大批黑暗病态、风格邪异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源自于无尽的压抑,以及对生命的诅咒。如教会(TheMission),所有的夏娃(AllaboutEve)、列伏林之地(FieldsoftheNephilem)、祭仪(TheCult)等等。这些被视为绝望、邪气、颓废的乐队/乐手,从朋克那种过激的破坏意识,反方向潜逃往一个内敛而黑暗的世界——这就是那个占据了摇滚乐大半个八十年代的低调音乐时空。哥特摇滚在英国地下音乐圈的形态与演进,正犹如一派邪教降临大地时伸出巨魔的手掌。它通过难以想象、天马行空的邪异素材来悦纳听众,这就不仅包括了在音乐领域圣灵齐放的空前创造力,也包括了在视觉造型上,所给予人们的前所未有的刺激视觉体验。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浓妆艳抹的打扮,这些并非新浪漫一族的专利。哥特仿佛是新浪漫的个性相反的孪生兄弟,是华美艳丽背后黑暗病态的一面。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哥特音乐的改良风格和其他相关乐派.产生于比利时的EBM(ElectronicBodyMusic)是一种电子化阴冷黑色的音乐。受德国Krautrock运动中Kraftwerk之类电子乐队的影响下产生的。

EBM创始乐队之一Front242以低限化的节拍,抑郁的声音和军国主义突击队的装束被大家认识。TheKlinik,Insekt,Dive,ClickClick,ASplitSecond还有后来的SuicideCommando都是BM的一些重要乐队。Dive和Klinik利用声纳噪音营造出一种冰冷的外太空气氛。SuicideCommando则融入了更多的舞曲化成分。类似的乐风在美国和加拿大被称为Industrial,象FrontLineAssembly,SkinnyPuppy等乐队。他们制造出的合成音乐和多层次的声音非常适合带上耳机去欣赏。FrontLineAssembly的经典专辑ClassicalbumsareCausticGrip(1990)和TacticalNeuralImplant(1992),值得每个喜欢EMB的人去收藏。

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到德国,那里可是现在哥特音乐的重镇。许多德国的乐队被惯以DARKWAVE的音乐标签。ProjectPitchfork乐队是德国最早涉及到哥特音乐领域内,虽然他们的乐风有所改变,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组合。首张专辑《Dhyani》亦为经典,有典型的黑色音乐和评论性的歌词组成。DeineLakaien乐队的成员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他们做出了象“Lovemetotheend”这样的浪漫主义歌曲。作品带有着某种程度的中世纪感觉。德国很大一部分组合演唱时保持着自己的母语,例如GoethesErben,乐队的名字也就说明了一切。他们的前三张专辑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而Lacrimosa,TiloWolf这些乐队通过添加金属乐的元素不断的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做出尝试。当然我们必须要知道DasIch这个组合,他们的经典专辑是《DiePropheten》,专辑中的歌曲机构复杂歌词充满着智慧化。阴暗电子乐派代表团体CalvayNada用德语和西班牙语交错演唱,他们最有特点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词方面多涉及政治,社会之类的话题,从这方面看这支乐队在哥特音乐王国中显得与众不同。

总的来说由于浪漫主义情节,德国的大多数乐队是浪漫的歌曲和阴暗电子化相结合的产物。如今哥特范畴内的音乐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例如阴暗民谣(darkfolk),这种乐风的代表是Current93,DeathinJune,SolInvictus还有Fire+Ice。早期的C93作品比较实验性难以理解,之后DavidTibet利用他个人化的思维开始向声学民谣的方向探索。C93的前身乐队DeathinJune自从首张专辑Nada推出后颇受争议,他们甚至被指控为极端的右翼倾向。但DIJ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异教的祭典式的音乐。如果想听这类音乐推荐给大家去找WorldSerpent,一个卓越的音乐厂牌,上面的提到的几支乐队均在其旗下推出过作品。对了,还有一支意大利的组合OrdoEquitumSolis也应该值得我们的关注。许多哥特乐队都有着某种中世纪的情节,他们将中世纪时期音乐和现代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德国有着许多这样的中世纪组合,音乐的创作者一般有着良好的古典音乐教育背景,知名的乐团包括Qntal,Estampie,FreiburgerSpielleyt等。在意大利这种音乐更有影响,象Ataraxia,CamerataMediolanense都做出了许多出色的音乐作品。这类组合不仅仅有哥特的听众群还吸引着部分古典音乐的欣赏者。而TheMoonlayHiddenBeneathaCloud和RosaCrux的音乐中吸收了祭典音乐的成分。

当然许多乐队的风格是非常难以界定的,像意大利的TakeKirlianCamera,20年来乐队风格年年都有变化。而法国的情欲主义阴暗电子乐队DieFORM的音乐主题多涉及S/M(性虐待),他们每一部作品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另一支来自法国的乐队Collectiond'ArnellAndrea的钢琴声非常有特点,成为自己的独特的标志。善于创作管弦乐的IntheNursery乐队的作品非常适合作为电影中的配乐。在北欧的瑞典,ColdMeatIndustry这个厂牌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旗下的乐队风格多样,如血腥派实验乐队BrighterDeathNow和DeutschNepal,氛围音乐组合Raisond'Etre,新古典主义的TheProtagonist,天音组合Arcana等。说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议去听一听likeLoveisColderthanDeath,BlackTapeforaBlueGirl,Stoa这些代表乐队。

而在哥特音乐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细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些都是哥特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GothicRock,这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哥特摇滚的风格,可说是继承自JoyDivision的遗传,尤其是那种把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后哥特朝代仍无法完全摆脱。那些抑压着低沉声线或扭曲的人声,沉重如郁结般的贝司,迷幻的吉它声,充满控诉力的鼓击,偶尔发出鬼哭神号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RockMusic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GothicRock,是建筑于无意识的抽象表达而多于刻意性的音乐颠覆行为。如同面临一季暗晦的寒冬气候,我们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后工业现代社会里面,追逐着一种活着死亡的体验。同样存在着Barry的音乐先觉,除一贯本色的RockMusic在那个悲观的八十年代里,Gothic这种栖身于主流文化的阴影里的次文化,其影响力早已越过音乐的界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国度。度过模糊的九十年代,下个世纪今天的哥特摇滚已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TheSistersOfMercy,TheMission这些昔日的哥特守护神也早已离弃了他们的信徒。但是在今日的阴暗乐派(Dark-Wave)运动中,在死亡民谣(DeathFolk)、后工业噪音(Post-Industrial)、阴暗氛围音乐(DarkAmbient)以至新古典(Neo-Classical)这些形式主义的风格外壳之下,我们仍然欣喜地发现Gothic依然是这些地下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遗传基因。在这场突破和冲决了情欲与性别的革命中,歌德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成为了砸碎禁锢的美丽武器。看吧,以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勇敢地摆脱了苍白的天堂,绞碎天使的面孔,抵达永远无情的欲望。

在20世纪的后半期侵入非主流音乐的大花园,成为另类音乐中极为殊异的一个支脉。如果你熟悉新音乐历史脉络的话,就会知道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乐队分别顶著“后酷朋克(PostPunk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或者是“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并逐渐混融成日后的哥特摇滚乐派。

如果说早期的PostPunkCool对生命的诠释是沮丧与绝望(比如IanCurtis——JoyDivision的主唱——的自杀),那么“仁慈姐妹”以及同道的乐队比如“教会(TheMission)”、“全部的夏娃(AllaboutEve)”、“涅浮林之域(FieldsoftheNephilem)”、“祭仪(TheCult)”等乐团所秉持的,可能是睥睨于现实中的种种烦俗,企图推翻假惺惺的教条,抽取反对与不满的精神,化为音乐的“反面传教(negativepreach)”。在“教会”的专辑《上帝自己的药物》(God'sOwnMedicine)中,开宗明义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讽地唱出“我还是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经不信仰我了。”这等堪称冒渎的宣言,呈现出骇人的事实:原来长久以来,神与人的权力结构恰如性爱结构的主体与客体。在这张专集中,反复推敲着在推翻信仰的同时,死亡不再是父神用以胁迫的道具,反而是叛徒的情色乌托邦。如同在《爱我爱到死亡》(LoveMetoDeath)一曲,美妙地铺陈情欲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从”(Dominance-submission)关系所固置;也就是说,在死亡(旷缺)的领域,致命的阴性激情并不受到掌管与压制,发展出自己的美学。

不可否认,“死亡”在哥特摇滚乐的文化层面中,几乎是个关键字。当某些保守的声音或反挫势力,企图以这一点来抨击哥特摇滚乐与其次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回应:如“基督徒之死”(ChristianDeath)这个经营黑暗、痛苦情愫的乐队,对他们而言,死亡所演绎/延异出来的腐败、末世、毁灭等等情境,都足以让我们逼近“终极高潮”(ultimateorgasm)。在一些专辑如《痛苦剧场》(OnlyTheaterofPain)、《天使的狂怒》(TheRageofAngels)、《铁面具》(TheIron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这种近乎临界点的痉挛之美。在其中一首歌曲“死欲”(DeathWish),结尾的歌词近乎狂喜地陈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兽”,配合凄厉的音乐,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权体系粗暴地规范在各种事物之上的二元对立价值观。

另一种反应,也许可以引述布莱特(Poppy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说选集《血脉深处的爱》(LoveinVein)前言中所说的话:“哥特次文化”(Gothicsubculture)并不是礼赞或者爱慕死亡,只是纯粹地拒绝畏惧它。在探索死亡的过程,慢慢地和它体肤与共,逐渐与它亲近。”这段话正好解释为什么像“涅浮林之域”、“还有这些树”(AndAlsotheTrees)、“意志”(Will)、“利姬雅”(Lycia)、“TheMorendoes”等乐队,会不可自拔地沉浸于“与死去的君王交欢”的髑髅式意象(macabreimage),同时又在这般异端的情欲里浮生出细致的张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匮乏,顺着这些创作者的脉络、以及在许多异教神话或恶魔学发现的象征与寓言,死亡可能是贴近超自然、非人类领域的出口。

在此际90年代的中后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学与音乐创作层面绽放,更影响了这个“混杂族群”(包括女性、酷儿、情欲的边陲份子)的文化生态与身份认同。在情欲与性别的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虽然还值得更进一步检验,但也是有助于冲迫禁制的美丽武器让过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它者)摆脱单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欲望与天使的尸体。

哥特式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中世纪复古风格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范畴,本文将只对哥特式音乐起源做简单介绍,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和相关书籍,如涉及某观点或思想内容,纯属个人见解。

「Gothic」,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Ages,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公元3-5世纪,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中哥特族人,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于公元5世纪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振兴古罗马文化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哥特族侵略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

尽管Gothic这个词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意涵,但事实上许多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期被创作出来。

哥特文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的、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以及仇恨。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种思考。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正是朋克运动落幕,后朋克登场,首先,IanAstbury在描述SexGangChildren这支乐队时用到了“gothicpixie”(哥特精灵)的字眼;之后,SiouxsieSioux(SiouxsieandtheBanshees乐队核心人物)在形容她乐队的新方向时使用了“Gothic”;再之后,JoyDivision乐队的经纪人于1978年在BBC电视台的节目中将乐队和主流流行乐队比较时用到了“gothic”这个词;Bauhaus在1979年推出的《BelaLugosi'sDead》最早被贴上“哥特”标签。

哥特继承朋克摇滚风格,在英国开始上演新的哥特文化运动,哥特式精神开始在音乐上展现其深远的影响力。哥特音乐同样以人性的黑暗、空虚面为题,并且对死亡亦有着浓烈的兴趣,缓慢、悲伤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乐的特色,主题的最佳象征--吸血鬼。

除了音乐上的表现,哥特派的艺人团体亦在视觉上展现死亡美学,如脸色画以惨白,身着黑色服装或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式的褶边服装,而中古世纪的废墟、哥特式建筑亦被广泛运用。英国的哥特运动在80年代中期达到了最高峰,就音乐风格来说,此时期的英国哥特音乐被称为新浪潮(NewWave),其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大量的合成器(键盘),以及前述的哥特元素,甚至也带有电子味。最具代表性的乐团有TheSistersofMercy、TheMission和FieldsoftheNephilim等。

但他们无论从服饰上还是从音乐风格上,都还是不那么哥特。

实事上,哥特式的金属乐于90年代初期才开始蕴酿。英国乐队ParadiseLost(失乐园)1991年3月发行的那张极具影响力的经典专辑《Gothic》后,开始迈入全新的领域。1995年由挪威名团TheatreofTragedy的首张同名专辑昭告了哥特气氛金属时代的来临。

TheatreofTragedy的几项特色都成为此后哥特派金属的基本要素。如哥特死(GothicDeath),采用死亡金属(DeathMetal)残暴男腔(或是BlackMetal的尖吼黑腔)搭配柔美女高音的对唱形式,这正是暗色浪漫的哥特精神,这种对比作风亦象征着黑暗(男死腔和金属乐部份)与光明、生命及爱(女音、钢琴和交响部份)之间的对抗。T.O.T.女高音主唱LivKristineEspenas轻柔、不食人间烟火的曼妙唱腔极富女性感染力,可谓前无古人地表现。

自此,哥特音乐在欧美各地区的发展如日中天,不仅将哥特、厄运/毁灭、死亡和黑色(Gothic、Doom、Death、Black)融为一体,更融入其它各种音乐元素而发展成为更多独具一格的音乐流派......

~~~~~~~~~~~~~~~~~~~~~~~~~~~~~~~~~~~~~~~~~~~~~~~~~~~~~~~~~~~~

哥特一词,由一个部族的名称演变成一个中世纪文化的代名词,并以其独具一格的内涵渗透到文化艺术领域中,其历史之久渊源之深影响之广泛,代表着人类智慧一种永恒的艺术主题。

对有声的哥特式音乐,人们对其内涵上和风格上的变化与发展更加敏感。自20世纪80年代来,哥特式音乐融合其它流派的音乐元素,已经朝着更深入人心的方向发展,形成强大的哥特式音乐阵容并席卷全球摇滚音乐界。

下面以当前几种重要哥特分支流派做简单介绍:

1、哥特摇滚

这是最早的哥特金属,深受朋克摇滚影响,同时保留着朋克摇滚比较残暴的基本特点,所以曲调上相对吵,狂躁的吉他,暗淡的演唱,鼓声往往比较沉重缓慢。最祖师的乐队是Bauhaus,著名的乐队有TheCure(治疗),SistersofMercy(仁慈姐妹,男主唱),SiouxsieandBanshees(苏西和女妖,女主唱),NickCave,andalsothetree等。

这一类的方向一般朝向更残暴和工业化发展,如由此类而演变来的就有被称死亡哥特、黑色哥特(区别于阴暗哥特),工业金属,等等。

哥特摇滚待续至今,社会接受面大,对于那个比较黑暗时代的青年摇滚迷便是灵魂便是神圣,然而对于生活在流行乐猖狂的和平时代的我们,如果不是因为其旋律相当优美,节奏相当鲜明有比较规律性的震撼感,我们一般不会主动地去接受多少有些暴力的东西,甚至是不能容忍。

2、哥特金属

这类流派的音乐,从速度上讲一般相对匀,由键盘营造出交响背景音乐,主旋律比较美,轻柔女高主唱,如有男音,便和女高形成类天使与恶魔对唱,相对容易被接受。

人们一般认为由TheatreofTragedy奠基,其的几项特色都成为此后哥特派金属的基本要素。

在荷兰则由TheGathering奠立了以优美女音做为主唱、着重心灵感受的纯GothicMetal,其主唱AnnekevanGiersbergen飘渺而浑美的音色,可说是哥特金属界的完美典范,在稍后的另外两支荷兰哥特金属乐团WithinTemptation及AfterForever,也都以拥有音色、唱腔类似Anneke的女主唱著称,足见TheGathering对荷兰哥特金属的影响力。

3、厄运哥特

融入厄运(毁灭)金属的某些元素而形成,这一类有点似哥特金属,不过其正是因有厄运金属匀且慢的速度和唱腔而深爱厄运金属迷喜欢。

厄运金属乐队只要在其音乐上加入哥特元素,一般可被归入此类中。

4、阴暗哥特

实事上此类音乐金属感已经退化得七七八八,拥有阴暗(暗潮)流派的基本特点,相当死气,但如果旋律美,却是深夜时心灵最佳的伴侣。从音乐思想上讲,此类带有更多的邪恶成分。德国SoporAeternus早期中期的音乐便可归入此类,当然其音乐却也有中世纪和古典音乐的成分。

5、中世纪哥特

典型乐队有意大利的Ataraxia,澳洲的DeadCanDance,法国的Rajna,瑞典的Arcana,奥地利的DieVerbanntanKinderEva's,德国的LoveIsColderThanDeath。DeadCanDance是最有影响的乐队,很多乐队都是师从他们。

从风格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种音乐的特点,返朴归真,采用中世纪的元素,音乐古朴典雅,大量使用圣咏的唱法。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下的是中世纪乐队并非都是黑暗乐队,有许多很纯正的中世纪乐队,和黑暗一点关系都没有。

乐队一般采用中世纪的作曲法,唱法表现自己的音乐思想,甚至采用一些中世纪的服装。

6、新古典哥特(金属)

区别于新古典乐派,乐团成员古典功底同样深厚,其演奏乐器一般使用古典乐器和电子化古典乐器,音乐相当好听,以乐章出现,全乐章流畅,宣扬的思想也比较阴暗,出色乐团有奥地利的EstaticFear和德国的Haggard。

然而,事实上,各乐队乐团一般都会跨流派而发展,也就是说音乐上几乎都趋向于多元素化,并且有些乐队乐团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又常常变风格,所以在流派给乐队乐团划分归类相当困难哥特一词,由一个部族的名称演变成一个中世纪文化的代名词,并以其独具一格的内涵渗透到文化艺术领域中,其历史之久渊源之深影响之广泛,代表着人类智慧一种永恒的艺术主题。

哥特是一种文化,在十二世纪就有了特以一种非常人性的视角去透视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达着那种阴郁、痛苦、悲伤的情感世界,之中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哥特,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

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

简而言之,

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哥特,像一个黑洞。

把人完整地吸进去,席卷你的思想、理性甚至一切下意识的东西。

它会释放人性深处压抑太久的东西,让你的情绪进入白热化的癫狂痴醉

而在那种癫狂的状态下,人却会异常地清醒和冷静。

快乐让人肤浅,而痛苦让人深刻。

以至在痛苦中沉沦。沉沦,沉沦到黑暗的谷底

哥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

哥特音乐杂乱,各种乐器同时爆发,又时而冰冷,更表达了哥特文化的厌世,低调华丽

哥特式音乐的特点

哥特音乐呢,个人观点一般以西方古典乐器为背景(如管风琴,大提琴等),一般是一直低沉,然后在某个点的音调突然变高之类的。

另外说明一下,那些靠效果器完成的死亡金属不属于哥特式音乐哦。

这是我喜欢的几个哥特音乐。

哥特式歌曲经典的有哪些

1.lakeoftears--foreverautumn

这首歌来自瑞典的gothicmetal乐队---lakeoftears于1999年发行的专辑〈foreverautumn〉,亦是乐队所发专辑中最为柔美、伤感的一张。诗样的歌词,幽缓的节拍,民谣吉他和键盘所营造出的悲凉,是否将你带入了那个永远的秋天?

2.EvilsToy--VirtualState

我最喜欢的一支Darkwave电音乐队,来自德国,具体风格:Techno-Industrial、DarkTechno/trance、EBM(ElectronicalBodyMusic)、Synth-pop........这些名词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EvilsToy的音乐元素又非常综合,因此大家大体理解就行了,相信主唱低沉的嗓音能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3.iridio--thewindyshore

让人眼前一亮的乐团,这首歌是专辑《WavesofLife》里我比较偏爱的一首,非常非常的清新,浓郁的世界音乐风格十分出彩,甜美的女声亦是不可获缺的,似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的声音却在此刻悉知了。具体风格:celtic,folk,medievalandworldmusic,(electronic)wave/gothicmusic。

4.ashram--Foreveratyourmercy

来自意大利的一支新古典乐团,迄今为止只出过一张EP和一张同名专辑,但就是这仅有一张专辑,却让所有听过它的人无不为之倾倒。此曲是专辑中第三首歌,大篇幅的钢琴和小提琴,雨丝般让人心醉,婉转忧伤的曲调衬拖着Sergio的倾心演绎,轻轻闭上眼睛,让音乐引领着心房起舞。。。。

5.deadcandance--CarnivalIsOver

DCD,一个无须再做任何说明的dark顶级乐团。这首歌选自他们1993年在著名仙音唱片公司旗下出品的第六张专辑《IntoTheLabyrith》,亦是他们一张最畅销的专辑,据说这张大碟在两位主角缺席,几乎完全不做宣传的情形下,神奇的卖出了50万张。

6.elend--eclipse

elend是来自法国的著名黑暗交响团体,歌曲采用交响乐编制而成的宏大框架及其变化多端的唱咏调,将听者带入一片满是黑暗、绝望的旷野,布满乌云的天空、无边无际的废墟、盛满死水的湖泊。。。。死亡的气息尽显无疑,《theumbersun》也是elend所出专辑中最为黑暗的一张!

7.HIM--InJoyandSorrow

芬兰一支红的发紫的流行歌特乐团,非常喜欢主唱这张封面中的扮相。这首歌选自他们的专辑《DeepShadowsandBrilliantHighlights》,相信许多朋友已经领略过主唱那无比低沉、无比性感、无比温柔的嗓音了,呵呵,听听无防,朗朗上口的gothic可是不多滴

8.flowingtears--Razorbliss

flowingtears是来自德国的gothicmetal乐团,此曲选自他们去年发行的专辑《Razorbliss》,女主唱HelenVogt浑厚沉稳、充满阳刚之气的嗓音在Gothicmetal风格的乐队中自成一派、独俱特色,是一首旋律感极强、磅礴大气之作。

9.todiefor--jaded

总是被乐队不和传言笼罩却仍不断出新的一支芬兰gothicmetal乐队,主唱jape悲郁的咆哮像一把从心底拔出的利箭,闪耀着刺眼的锋芒,心在隐隐做痛,疲惫的身躯在不听使唤的奔跑,整个世界在奔跑中沉沦、沉沦。。。一切如洪水般汹涌侵蚀着内心,冲击着头颅,一切都已注定,在打开音乐的那刹,世界就该沦陷,所有的挣扎只会事与愿违,在这场金属的风暴里,你只能选择越陷越深。。。。

10.Blackmore'sNight--UnderaVioletMoon

Blackmore'sNight的音乐中,你能听到吉他、键盘、小提琴、铃鼓、曼陀铃、手风琴等等。。。风格则包括了中世纪民谣、世界音乐等。每当这首歌奏起,我就仿佛置身于欧洲文艺复兴下的村庄小镇,象封面中描绘的那般,在紫罗兰色的月光下亦歌亦舞。

11.Adaro--EsIstEinSchneeGefallen

AncientDance'n'Rock是媒体给这支德国中世纪民谣乐队发明的古怪风格名字,标新立异或许是件不错的事吧,但现在,你完全不需要去理会,你需要的是带上自己的耳朵,细细去聆听Adaro带给你宁静、淡雅的一切。

12.Belle&Sebastian--LikeDylanintheMovies

Belle&Sebastian是你不能不认识的一支八人小民谣乐队,来自苏格兰,这首歌选自他们1996年发行的专辑《IfYou'reFeelingSinister》。轻快的节奏,听似漫不经心的配唱,却总是能让人莫名的开心起来,不禁的慢慢跟着节奏打起拍子,一时间,还能找到什么感觉比这更美妙的吗?

13.mono--lifeinmono

Post-Portishead乐团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音乐毫无阴暗可言,就象这首歌,舒缓的节奏,迷离的碎拍,飘渺甜美的女声,一切来的都是那么自然,整个世界仿佛都跟随着音乐放慢了脚步。。。非常象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事实上,Mono确实也参与了一部美国电影GreatExpectations原声配乐的制作工作。

14.CAPRICE--AmrothandNimrodel

这支来自俄罗斯的乐队以其非凡的新古典风格逐渐让我们所熟知,管弦乐与甜美女声的交织,给人晃若隔世的感觉,正统的古典乐曲编排应该让你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情。

15.FLEUR--Carrousel

此专辑的问世曾经让非主版几乎所有人士欢呼雀跃,是大家奔走相告,惟恐天下不知的一张专辑。“花”同样是一支来自乌克兰的乐队,油画一样的封面,淡雅的音符,象溪水一样缓缓流入耳朵的感觉,是那么的舒适。

16.moonspell--darknessandhope

葡萄牙歌特金属劲旅moonspell2001年发行的专辑《darknessandhope》主打歌,永远忘不掉听到这首歌时兴奋不已的心情,整首歌曲并非一燥到底,而是有抑有扬的非常到位,一口气听下来,好生过瘾!尤其是歌曲后半段扫玻璃碎片的采样声。。。经典。

17.lacrimosa--IchbinderbrennendeKomet

应该没人不知道的新古典gothicmetal乐队lacrimosa,今年的5月他们刚刚发行了最新的专辑《Lichtgestalt》。这首歌选自他们1998年的专辑《live》,非常非常的棒,激进的旋律,铿锵的鼓点,仿弦乐的键盘,Tilowolff似吼非吼的独特唱腔,不用说现场了,光是用听的,气氛就已经HIGH到了极点!

18.Maximilian.Hecker--Anaesthesia

歌曲选自Maximilian.Hecker今年的新专辑《LadySleep》,典型的IndiePop,以假乱真的假音最让人印象深刻,同样令人深刻还有歌曲中优美的旋律,闭上眼睛,那一点点的伤怀,会令你心醉。

19.thealbumleaf--wettheday

thealbumleaf是postrock乐队tristeza前吉他手jimmylavalle的个人乐队,这首歌选自2001年的专辑《onedayi'llbeontime》,具有很强的实验风格,舒缓冰冷的电音衬托出来的,还有温暖

20.AntonyandtheJohnsons--CrippleandtheStarfish

来自纽约的另类音乐唱作人AntonyandtheJohnsons,这首歌来自他的处女专辑《AntonyandtheJohnsons》,有网文如此评价他:他的音乐与其说是摇滚,不如说是室内管弦乐,优雅恬静,又带有巴洛克式的美感。他的歌喉则令人想起爵士女伶NinaSimone,男孩子的脆弱与女性的娇柔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2344657.html

个人比较喜欢Nightwish乐队。尤其是前任主唱

好了,关于哥特式音乐和哥特式歌曲经典的有哪些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