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赖河墩: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座墩台
讨赖河墩: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座墩台一早我们就坐火车离开了敦煌,到嘉峪关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四十分。因为时间紧,我们就包了一辆出租车游览。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峡谷长城第一墩又名「”讨赖河墩”,位于嘉峪关明长城最南端,讨赖河北岸八十二米的悬崖峭壁上。它是肃州西长城的尽头,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座墩台。该台建于明嘉靖十八至十九年(1539-1540年),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六十六座烽燧墩台南路的十墩之首;距嘉峪关7.5公里。谁知天公不作美,风沙很大,在墩台的悬崖边看讨赖河峡谷,随时都有被风吹下河谷的感觉。时光真是一把利剑,一座雄伟壮观的烽火台,竟被流失的时光削成了一个小土堆。放眼长城的豁口处,远处一片莽莽苍苍,混混沌沌;大有「”北风卷地百草折”的苍凉感觉。这就是过去被称为关外的地方了。风蚀长城北风卷地百草折悬壁长城悬壁长城距嘉峪关市区十一公里,地处石关峡口的黑山东坡,是肃州西长城的北端。城墙自山底蜿蜒而上,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因封锁石关峡口而得名。诗曰:「”万里长城万里关,叠嶂黑山暗壁悬。”不过,明嘉靖十九年完成的城墙早己损毁,我们看到的是公元一九八七年的仿制品。尘迷黑山
现在嘉峪关的第一墩,悬臂长城和关城都是重建过的吗
第一墩是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悬臂长城全部都是新建的;关城里面的三座城楼中最外面的那座是1985年新修的。
长城第一墩的历史发展
明代,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了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
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极目南眺,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正所谓“余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舞飘”。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对于它的雄险,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曾经有过生动的吟咏:“嘉峪关,雄险画皆难,墩堡遥遥相互望,长城道道连关山,猿臂也难攀”。在一万多华里的明代长城线上,墩台无数,密如繁星,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与河北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龙”的首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名。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现在,这座墩台残高约10米,其底部呈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内部仍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厚10~20厘米。“长城第一墩”碑文由已故的西路军将领魏传统题写,字迹飘逸洒脱,清秀隽永。
依托长城第一墩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边是群楼林立的嘉峪关市区,西边是浩瀚无际的大漠戈壁,北边与雄伟壮观的嘉峪关相连,南面为连绵起伏的祁连雪山,脚下是发源于祁连山的讨赖河。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怀古游历和拍摄影视场景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