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的意思)

七月网3510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是苛刻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的意思)

【释义】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出自《礼记·檀弓下》中:“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示例】“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用法】常规用法:苛政猛于虎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税收过于残暴。

造句

1、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于虎。

2、公元805年的柳宗元,因曾怀疑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而得以见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3、苛政猛于虎,老娘更胜苛政多矣!

4、如果说苛政猛于虎,那信仰这玩意,恐怕就不亚于洪水猛兽了。

苛政猛于虎是什么意思

《苛政猛于虎》出自战国《礼记·檀弓下》,译文如下: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

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儒家的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

其具体措施包括"正经界"即实行"井田制"-"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等政策,以及"不违农时""深耕易耨"等遵循生产规律的主张。其次,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爱人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要不违农时。不违农时与薄税敛是封建农业经济的基本要求,是仁政的重要内容。

"仁政"这种儒家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中都作为统治者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在当代的哲学研究中,这种思想还是具有先进性,时代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如下: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苛政猛于虎》读后感

这篇文章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暴政的统治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苛政猛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