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4位二阳患者自述感染经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4位二阳患者自述感染经历微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抑郁症患者想听到什么话
一个重度患者的自述21岁病龄长达10年多
双相情感障碍的我已经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最难受的时候就是靠一次一次的自残唤醒自己的求生欲告诉自己你看你还怕痛所以别轻易想死吃了药看了医生偶尔也任性的停了药听了太多太多的不想听的话那我说说我想听什么吧
1.是你想太多了,看开些就好了。(最讨厌的一句话没有之一)可不可以说:你想到什么会开心,我们一起去试试吧
2.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活着比起死痛苦多了)可不可以说:在你决定要死之前告诉我吧,我还想带你看看这个世界
3.抑郁又不是什么大病(它不是什么大病却能要了人的命)可不可以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把它治好吧,一起和你的大黑狗和平共处
4.在难受哭泣的时候(不要问怎么了,什么都不用说,给TA一个拥抱就好了,好好抱抱TA,这个时候是TA最委屈的时候,TA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请一定不要打断TA发泄自己的情绪,哪怕你再心疼TA都不要打断TA好不容易能发泄出来的情绪)
5.对于自残(自残不是懦弱不是好玩)不要对于有自残行为的抑郁患者有任何的情绪波动,没人愿意痛苦到去伤害自己可不可以对TA说一句:你一定很难受吧,伤口是不是很痛,我帮你处理一下伤口吧
第二更
1.你想过爱你的人吗,他们这样会多心疼你(一般患病的人都是为别人考虑的太多,才让自己那么难受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要再让TA学会换位思考了)
可不可以说:请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慢慢的了解你,学会理解你可以吗?
2.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说为了我好好的活下去或者能不能多为了我们考虑一下(大多数患者的病因都是来自原生家庭,我也不例外)
可不可以说:这些年你一定了吃了很苦,我知道的,我们都知道的,很抱歉,在你最难的时候没有陪伴在你身边
第三更
(谢谢这么多善良的你们,同时我也很难受,这个世界这么多和我一样痛苦的人,抱抱你们,最近我开始嗜睡,不社交不出门不愿意思考,如果你们喜欢我一定会好好的更新,争取为你们也为我自己带来一点点光亮)
1.TA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年纪轻轻的(这句话一般都是长辈说的比较多,语气大多数都是嘲讽)
可不可以说: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该跟TA怎么相处呢?
2.你好了没有?什么时候好?为什么还没有好?(抑郁症不是感冒,不是说好就能好的)
可不可以说:你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有什么事想跟我分享吗?
3.你有病吧(这句话无解)
抑郁症患者其实听不进去你的话,这个是事实。
抑郁症患者之所以抑郁,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负面情绪控制了,严重的话,很多时侯脑海里会有极端的想法而且挥之不去。
如果要说什么话才行,建议你作为一个聆听者,让患者可以敞开了心扉对你说,你只安静的听,或者时不时的对他的诉说真诚的表示理解和肯定,给他安全感。
抑郁症患者想听到什么话?
抑郁症患者,和其他心理疾病患者一样,如同走进了迷宫,掉进了泥潭,自愈的可能性极小,需要外力的帮助,并且这个外力还要专业。
很多家属,亲戚朋友,一般都会安慰患者,说一些想开点,该吃吃,没什么大不了的等等话,这些话,听着没问题,但患者一般不喜欢听,最主要的是没有用,说多了可能就反感。
抑郁症患者想听到的是自己为什么这么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做才能摆脱痛苦,需要的是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方法,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只有懂得抑郁症的形成原理,了解抑郁症患者的性格特征,抑郁症的康复思路的人才能说到患者的心里,患者才觉得有懂他,理解他的人,才能看到希望,症状也会减轻。
与抑郁相伴的日子,请别这样对TA说……
1.世界很美好,阳光很灿烂,生活很有意义,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
(强迫TA接受生活是美好的,这么做没有意义,只会让TA更烦恼。)
2.坚强起来,振作一些。
(当头棒喝无济于事,没有人不希望远离抑郁。)
3.是你想的太多了。
(你知道问题出在TA的头脑里,但请别这样对TA说。)
4.做个成熟点的人。
(在TA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指责毫无用处。抑郁症是一种病症,而非软弱无力的懦弱。)
5.你应该这样……,心情就会好了。
(别自以为是的给出毫无根据的建议。)
6.你很棒!你积极乐观一些!你别动,让我来做吧……
(善解人意、体贴入微没什么不好,但是过分鼓励、照顾会让TA自我感觉更糟糕。)
7.你是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你吗?
(请别给TA扣上博取关注的帽子,这会贬低和刺伤TA。TA并非在博取关注,但TA确实需要关注。)
8.很多人的生活比你更糟糕。
(请别刻意指出这世界上比TA悲惨的人还有千千万。这只会加深TA的负罪感和无力感。)
9.跟我出去唱唱歌、吃吃宵夜……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
(请别强迫TA做不想做的事,也不要替TA的行为编织借口,这只会让TA更加绝望,更加远离生活。)
请这样对TA说……
1.想和你说话,只是因为我很在乎你。
请小心碰触TA的内心,
也许TA还没有做好交谈的准备。
告诉TA,
你想交谈只是因为你很在乎TA。
2.送一个礼物给你。
如果你想向TA传递一些有用的帮助信息,
请尽量做的不着痕迹。
可以送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
放在TA可以发现的书柜里、床头、洗手间……
3.嗯~
试着只倾听不评论,这是你能给TA最好的礼物。
4.要不,我们去看看医生能否帮助到我们?
请鼓励TA勇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你的帮助和陪伴是巨大的安慰和鼓舞。
5.嘘~妈妈正在休息,请别打扰TA。
给TA放松的机会,
但别替TA包办每一件事情。
6.我们一起去游泳、跑步,如何?
鼓励TA坚持各种形式的日常锻炼,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削弱负面情绪的力量。
7.妈妈来陪你一段时间?
获取亲密朋友和家人们的共同帮助,
让TA有机会每天与人相处。
喝个咖啡、问声好,
这些简单的举止都会有所帮助。
帮助TA简化生活和工作,
压力越小,抑郁越少。
注意:抑郁症患者并不想听任何的安慰和以及劝告
抑郁症与抑郁情绪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抑郁症患者尽管各自产生抑郁的原因不同,但是有一些症状是相通的——那就是虚无感、无意义感、不真实感。
在抑郁症患者的一天里,他们会觉得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而自己变得很迟钝,什么情绪也感受不到了,有的只是自杀的念头。同时在自己有了这样的变化的同时,还要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正常人,更会让他们有一种虚假感,因为真实的自己无人看到,也无人接纳。
面对抑郁症患者,你需要的只是理解他(她),接纳他(她),支持他(她),注意,这不是让你去怜悯他们,也不需要你去开导他们生活如何美好等等。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冲突有很多,很多道理他们早已想过,他们不再需要你给他们讲道理了,因为你劝告他们“变好”就意味着你觉得抑郁症是“不对的”,也就是说你否定了他们的抑郁情绪和抑郁表现,他们更加会有一种真实的自己不被接纳的感觉。
需要你做的就是把他们当做正常人看待,不加偏见的讨论他们的抑郁感受,接纳完整的他们,对他们报以理解和尊重。用你自己的自信和阳光感染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要自信”。
谢谢你读到了这里,如果你觉得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支持一下吧。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在下方评论,我会尽力解答。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抑郁症属精神类疾病之一,也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接触,回避刺激,长期没有体验快乐的能力或缺乏快感,自责内疚,焦虑或反应迟钝,缺乏做决定能力等。
抑郁症患者一旦自己觉得有上述症状,要及时看医生,咨询神经内科或者是心理科的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治疗。另外自身也要积极调整心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1、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多听一些放松的音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周围的人沟通,有助于从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
2、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定期咨询心理医生。如果抑郁症达到一定程度,不应该回避吃药,以药物治疗和医生心理疏导以及本人调节情绪“三管”其下。
3、在饮食也要多加注意,维生素B和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建议多吃,例如鱼类,新鲜果蔬、五谷以及豆制品等。
以我个人经历,除了上述有关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承认不回避,吃药是关健。既得之,则安之。得了抑郁症,不要太害怕、太苦恼,心理性疾病还要用心自觉治疗,开辟一条出正能量克服方法。
几年前,因为家里变故不断,我痛苦不堪,内心万分焦虑,整天以面洗脸,晩上严重失眠,连续十天无法入睡,甚至多次有轻身的念头。人整天慵懒,不想做事,不想说话,郁郁寡欢,做任何事提不起精神。
我意识到犯病了,既有焦虑又有抑郁。每当我一想起老母,一想起还小的儿子,为了我爱的人,我没有迟疑,看了医生,坚持服药。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为了尽快让自己好起来,我坚持每天五点到六点早锻炼,快走10公里。中午休息后,练书法2小时。晩上写日志,听音乐。做到晚上不熬夜,准时休息!
经过近一年的药物治疗,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已渐渐走出抑郁的困境。加上我喜欢码字,寄情于心情小文,转移了注意力。
现在我活跃在社区,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平时力所能及地照顾家人,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不再焦虑和抑郁,开心过好每一天!
理解她,顺从她,不厌其烦,用初恋的态度对待她,主要还是倾听,她们他们会一件事情说上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你都得不厌其烦地去认真的倾听,
3岁到83岁,全家老小“阳”了后,我经历了什么
“保持好心态,
我们能行。”
作者:付玉梅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这个冬天,我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变化。
与此同时,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直面奥密克戎。
“求问,真实阳性患者的体验是什么?”
近日,《环球人物》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看到“求”此类分享贴的用户。由于未知,他们表露出复杂的情绪。
评论区内,又能看到网友们彼此分享经验、打气鼓励:“感染后发现没有想象中可怕。”“保持好心态,我们能行。”
为此,记者找到了亲历奥密克戎感染的康复者。他们中有打工人、网课学生,有孕妈,也有上到83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都感染的大家庭。通过“过来人”的经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理性、从容地应对未知。
需提醒的是,感染后的表现因人而异,本文受访者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人。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全家老小都‘中招’”
医学研究生在读,河北保定,家人感染
我们全家老小几乎都“中招”了。
两周前,我爸爸接到了核酸混管阳性的通知。同天,我叔叔在家抗原自测阳性。叔叔一家三口同住,我堂妹第二天也自测阳性。那时,堂妹已经有了明显的症状,发热、乏力、浑身酸痛,发热最高到39.4度。不过她烧了两天就没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和他们同住的婶婶严格执行了分餐、分屋隔离,出现在客厅一类场所时,也一定会佩戴N95口罩。目前,婶婶未感染。
大概十天前,姥姥突然打电话跟我说,自己好像感冒了。同一天,我收到了家里人抗原阳性的消息。他们曾不戴口罩接触过,我怀疑姥姥也感染了。果然,最后她和姥爷的抗原都是阳性。
我姥姥今年77岁了,姥爷83岁。他们住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抗原阳性后就不和外人接触了。他们的症状很轻,主要表现为乏力、咳嗽、流鼻涕、头皮发紧、轻微畏寒,没有胸闷气短。
因为没有高热,他们没去医院,也拒绝让我们护理。每天按时吃药、休息,大概5天就转阴了。
我姥姥有糖尿病。姥爷身体也不是很好,有肺栓塞,还做过结肠切除手术。但两位老人都接种了三针疫苗。
我姥姥出现症状的当天,姑姑也检测出了抗原阳性。姑姑和我家一起吃过饭。然后,我刚满3岁的女儿也出现了症状,开始是肠胃不适,然后发高烧,基本都在39度到40度。
她吃退烧药能退烧,但4个小时左右又会烧起来,只能反复吃退烧药,持续了大概30个小时。
我女儿没接种过疫苗,出现症状后只吃了抗病毒的小儿药物和退烧药。发烧过后,她开始咳嗽,有痰。然后,家里同住的人也都陆续出现症状,基本是发热、头痛、腰痛、浑身酸痛,都是靠退烧药和各种中成药挺过来的。
从感染到现在,许多人问我们有没有后遗症。我身边的人基本都感染过了,目前都没有表现出后遗症。确诊后,我们也不再对感染这件事感到恐慌,现在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
大家之前都以为新冠病毒是洪水猛兽,就我们自己的经历来看,感染了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会难受2-3天。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我想提醒大家,反复高烧时千万不要硬挺着,不降烧有可能会心慌心悸,一定要保护好心脏,及时服用退烧药。
三年来,我配合疫情防控隔离过多次,最长的一回居家了14天。看着相关政策一步步调整优化,我真的很开心,人们总要正常生活。
我女儿是2019年12月出生的。这三年,我只带她坐飞机外出过一次。希望以后能多带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绘本里的沙滩阳光,纪录片里的沙漠戈壁。
“孕妈一定要保持好心态”
28周孕妇,北京朝阳区,30岁
在对门邻居被拉走后,我很快就发现自己“阳”了。
很不巧,“队友”那几天因为做手术不在家。12月2日,在我抗原自测阳性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
我很快让自己冷静下来。其实在前一天我就发烧了,体温接近38度。中医建议我吃VC退烧,多喝热水。每半小时吃2粒、大约吃4次后,我的体温就降到了36.8度。
可那时我的抗原是阴性的,我就以为自己只是着凉了。直到确诊后,我就赶紧再次咨询了中医。因为在孕期,担心吃药有风险,他建议我先持续补充蛋白质,同时继续吃VC和多喝热水,通过提升免疫力对抗病毒。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说孕妈可以吃的药,但是建议孕妈们还是要先咨询医生,不要轻易按照网上的说法用药。
作为孕妈,感染后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尤其是我在发热的时候,一个人很慌。害怕对娃有影响,我总是忍不住听听胎心,害怕娃动得少,怕娃缺氧。
后来医生说,在没有吃药的情况下,对腹中的宝宝没有什么影响,我才放心了些。发热一定要争取快速退热、多喝水,同时也要正常吃饭,增加高蛋白食物。如果医生有建议的药物,就遵医嘱来。
我个人认为,孕妇作为特殊群体,感染后一定不要过度担心。要保持好的心情,这样才会对宝宝好。
自己经历一遍后,感觉这个病毒像是一个程序,每天都有不同的症状。从发热、咽喉痛、鼻塞有痰、到痰逐渐淡化、再到鼻塞弱化,我的每个症状每隔一天就切换了。
我恢复得比较快,只过6天就转阴了。过程中没有特别乏力的症状,食欲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转阴后出现味觉和嗅觉的弱化,在2天后也逐步恢复了。
所以,孕妈们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和宝宝一起提升自身免疫力,做好防护。
“可以从容讲出这段经历了”
高二学生,重庆江北区,17岁
11月13日,受疫情影响,我返家开始上网课。
本来能回家还挺开心,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妈妈核酸混阳的消息。之后,社区人员上门给妈妈做抗原,就确认她“中招”了。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妈妈很焦虑,倒不是因为身体原因,当时,她的症状只是头痛、流鼻涕、后背发凉。她是担心我。
又过了两天,妈妈被接去方舱。出门时,她打电话提醒我,千万不要出来,照顾好自己。那一刻,我还不知道自己要面对什么。
19日,我作为密接人员被送去隔离酒店。其实我那时也有一些症状:头痛和咳嗽。所以除了衣服和课本外,我还带上了感冒药和退烧药。
准备的药物
果然,在隔离的第三天,我被告知前一天的核酸阳性。然后,症状也变得明显了——头痛得厉害,还伴有呕吐感,接着就发烧了。
而且,我发现感染后的症状存在反复的迹象。可能你一觉醒来没事了,但几个小时后又出现。我大概是八、九天后才感觉彻底好了,不再反复。
我妈的症状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恢复得还快,五六天就转阴了。
值得一提的是,“多喝热水”这平平无奇的几个字,真的蛮有用的。这期间我只请过一个下午的假,只有一个头痛剧烈的下午难以忍受,其余时间都能正常上课。
在酒店隔离期间只请过一个下午的假
班上没几个人知道我“阳”的事。坦白说,我当时也不想告诉别人,会有点担心大家异样的眼光、议论的声音。
但现在我们已经打消这种顾虑。我妈最近常和亲人朋友打电话,传授经验。我也可以从容地讲出这段经历了。
不经历这“一战”,我还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比想象中强大,也是一段特别的青春回忆吧。
接下来,我的任务是专心学习,期待在高考结束后,能来一场痛快的自由行。我已经很多年没去旅行了。
“加油,打工人”
上班族,北京朝阳区,27岁
半个月前,因为合租的同住人员感染,我也“中招”了。我们平时经常一起吃饭、聊天,知道她“阳”了后,我就知道自己肯定不远了。合租人员一起感染有一个“好处”,就是还能互相照应一下,不至于一个人孤单面对。
我该有的症状全都经历了:发热、嗓子像吞刀片一样疼、肌肉酸痛、咳嗽、鼻塞。主要是头两天比较煎熬,晚上会睡不着,其余时间就接近普通感冒了。
我个人比较控制吃药,除了退烧药以外,几乎没有吃其它药。我基本上六天就转阴了,目前没有感觉到什么后遗症。
以前看到疫情确诊的病例数时,我也蛮担心自己会成为其中一个数字。毕竟作为一个“北漂”打工人,接触的人员繁多,担心感染后会连累整个公司,影响工作。现在相关政策调整了,就减轻了很多心理负担。
我觉得,从今以后,大家会日渐科学、理性、自然地面对新冠本身及其带来的影响。我最近把自己的自愈经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也是为了让那些曾和我一样焦虑的人能够放宽心态,并且不觉得孤单。
现在我已经复工了,又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加油,打工人!
专家:老百姓要理性储存药物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看待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影响?老百姓要注意什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虽强,但致死率低,病毒存在于上呼吸道,不像最早期感染肺部。此外,我们进行了大量疫苗接种,人体免疫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在三年后总的趋向调整是必要的。
当前保护重点人群是关键。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了《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都是三级服务对象。现在的趋势是居家隔离,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医联体的工作。
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卫生机构在过去几年安排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核酸检测工作上,而未来一旦需要临床治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方案出台后,我想对基层服务也是一种加强引导,有助于更好地在职责分工、服务水平、药物储备等方面提升。
老百姓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理性地储存药物。因为很多药还是有临床副作用的,所以最好是在医生建议下正确用药。
真正治疗新冠的用药其实并不需要老百姓掌握,到了医院后,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来开处方药。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年轻人,用一些降热药就基本够了,一定不要乱用药。
至于新冠后遗症,这个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没有最后的结论,老百姓也无需过度担忧。
另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表示,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人体形成的免疫力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奥密克戎可能快速变异出新的亚分支,出现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复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不过,国外有统计数据显示,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有无症状,3至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当低,多数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对于个人来说,疫情期间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上海感染率排名全国第几12月27
最新!各地新冠感染率是多少?近千位“阳康”的人,都经历了这些
话匣子FM
2023-1-121:52·来自上海·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旗下话匣子FM官方账号
新的一年到来新冠感染似乎也快要进入“决赛圈”近日多省份发布调查数据一些地方阳性感染率在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具体情况如何,一起来看
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公布了当地新冠感染数据
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全国累计感染人数约2.48亿,感染率达17.56%。
人社通于12月26日发布了各省市新冠感染比例的调查统计,当日共收到15107份问卷,共计47897人参与投票。在调查者中,四川省感染人数占比最高(包括有症状、无症状和已康复感染者),达到82%。北京、河南、湖北、河北、重庆、江西、湖南感染人数占比达80%。云南、上海、福建、海南四省感染人数低于65%,其中海南省以45%的感染比例位列全国最低位置。
海南据海南省2022年12月30日晚间发文,截至12月27日12时,省内共有33682人参与二轮调查,调查对象中共有35.5%的人在12月19日-12月25日期间感染新冠病毒,较上轮(12月12日-18日)感染率(5.6%)增加5.3倍。综合两轮调查结果,全省累计感染率达到41%,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其中城市感染率(40.0%)显著高于农村(24.4%)。
浙江浙江多地近日召开发布会,通报感染情况。12月28日下午,衢州市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衢州市目前总体感染率约占总人口的30%-35%,并于2022年12月底进入感染高峰期,2023年1月初(元旦左右)达到第一波高峰,并进入高位平台期,可能在1月底(春节后一周)达到第二波高峰,同时,在达到感染高峰后一周左右,可能出现重症高峰。舟山市估算全市目前感染人数比例达到30%至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估计于12月底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高峰期维持一周左右。
四川
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问卷调查(第二次)结果显示,省内158506名被调查者的感染率为63.52%,另外还有28%的调查人群虽未测核酸或抗原,但有发烧、咳嗽等类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因此本次调查人群的新冠病毒实际感染率应高于63.52%。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唐雪峰说,“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我们认为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了,当前正处于防重症降病亡的关键时期。春节前后可能会由于返乡和返工潮,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
“阳康”的“数据样本”说明什么?
此前,第一财经于12月15日发布问卷调查,截至12月20日,共收到有效样本近千份。根据参与调研的新冠阳性感染者给出的真实分享结果,得到以下观察:
一、近86%的感染者会发烧二、发烧持续2天的感染者最多三、近半数感染者认为,第二天是最难熬的四、喝水、睡觉是帮助康复最有效的方法五、近四分之三的用户对感染坦然接受,甚至感到放松和安心六、病程10天以上的感染者中青年占比更高七、老年人发烧比例低,但出现嗅觉和味觉障碍比例较高八、广东感染者转阴更快,转阴后身体状态更好九、同住者100%感染的概率最高十、基础疾病对老年人转阴后身体状态有一定影响
01参与调研者的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感染者年龄、性别分布参与本次调研的感染者中,近41%是30-4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20-30岁人群占比25%,40-50岁占比20%。
性别分布上,男性占比48.3%,女性占比51.7%。参与此次调研的感染者中,超66%接种过3针疫苗。另外,参与调研的感染者中,变“阳”之前,约94%的人没有基础疾病。
02参与调研的感染者给出的症状提醒
此次调研显示,变“阳”后,发烧、喉咙疼、咳嗽、乏力、全身疼痛是主要症状,感染后出现概率均超过50%。
其中发烧最高,达到了85.47%,也就是绝大多数感染者会经历发烧的过程。在发烧人群中,大多数人发烧天数在1-3天,其中发烧2天的人最多,超过了1/3。3天以上的有近6.8%。
而不发烧的感染者占比也达到近10%,他们的症状更多表现在咽喉痛和咳嗽。除了以下列出的症状外,还有部分感染者出现耳廓疼、眼睛发红、肋骨两侧疼痛、心慌等症状。
超88%的感染者认为最难熬的是前三天,其中认为第二天最难熬的占比高达42.5%。而在所有症状中,全身疼痛和发烧几乎并列第一,成为最难熬的症状,两者分别占近30%,这也是同时具备镇痛和退烧疗效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成为了最多患者选择的必备药品原因。排名难熬第三的是喉咙疼,也高达15.92%。还有感染者留言表示,头疼和鼻塞是最难熬的症状。除此以外,有近2.5%感染者表示,自己是轻症状和无症状,整个感染过程没什么太大感觉。
03参与调研的感染者给出的康复建议
喝水、睡觉是帮助康复最有效的方法。感染者分享最有用的康复方法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多喝水、睡觉、保持良好心态、多休息、吃药。
饮食推荐:吃热食,补充维生素C:
饮食推荐中排名前五的是水果、鸡蛋、水、牛奶、粥。在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或者含有润肺止咳功效的橙子、柠檬、苹果、猕猴桃、雪梨是被推荐次数最多的。还有很多参与调研的感染者表示,吃热食比如热粥、汤面,可以帮助排汗降温。
04感染后的心理状态
近四分之三的用户对感染坦然接受,甚至感到放松和安心。高达48.53%的感染者,在得知感染后处于放松和安心的状态,可见感染前大多数人对于感染的可能性已经有了较强的预见并做好了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感染可以坦然接受,另有26.18%感染者表示麻木无感。恐惧焦虑的占比仅为13.38%。
近50%的感染者最担心传染给家人,超25%的感染者担心有后遗症。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未成年人表示,担心影响自己学习进度、考试等,一些丈夫们留言说,担心自己怀孕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宝宝,学生和打工人则表示,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回家。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完全不担心。
05不同性别感染者的交叉对比
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通过性别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在病程天数、感染症状、身体状态等方面,男女之间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女性病程更长,咳嗽占比更高。观察数据发现,病程7到10天、10天以上的女性感染者比例高于男性。
感染后,女性比男性更多出现发烧、咳嗽、嗅觉和味觉障碍等症状,且发烧39-40摄氏度及40摄氏度以上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自述转阴后身体状态中,女性转阴后身体异常比例更高,也表明女性的身体状态恢复较慢。这些应该和女性的自身免疫力有一定关系,还有哺乳期女性和经期女性的特殊身体状态等。
06同住者100%感染的概率最高
在被调研者有同住者的情况下,同住者100%感染的比例是49.5%,同住者70%-80%感染的比例约为16.1%,同住者有一半感染的比例约21.29%,同住者零感染的比例接近19%,均低于同住者100%感染的概率。
再观察同住者感染率和同住者数量关系,发现在只有一位同住者的情形下,有70%的同住者感染。而随着同住者数量从1位到5位及以上的增加,所有同住者均感染的概率有所下降,但依旧高于部分同住者感染的概率。比如在有5位同住者的调研结果中,5位同住者均感染的占比在46.1%,高于1-4位同住者的感染率。
话匣子综合自央视新闻、第一财经、上观新闻等
编辑:严萍
责任编辑:陈敏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