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语文必修课本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对高一语文必修一的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对于大家掌握高一语文知识非常有用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课本上的成语第一部分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3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高中课本上的成语第二部分
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4.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7.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8.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10.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1.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12.日月不淹日月飞快地运转,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3.楚楚可怜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14.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15.去日苦多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16.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17.少长咸集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18.群贤毕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
19.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21.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22.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5.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26.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2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8.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29.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30.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31.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2.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33.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34.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
35.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
36.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37.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38.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
39.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40.空头支票无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
41.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
42.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43.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44.休戚与共忧患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4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46.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47.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
48.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高中课本上的成语第三部分
1.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2.寄人篱下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3.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4.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
5.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6.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7.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8.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9.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10.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11.胆战心惊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12.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13.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1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15.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16.杀人如麻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17.千呼万唤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18.切切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19.珠盘玉落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20.整衣敛容现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脸色严肃起来。
21.秋月春风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22.暮去朝来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23.门前冷落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24.杜鹃啼血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25.司马青衫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26.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27.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28.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9.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0.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31.包举宇内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32.囊括四海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33.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
34.因利乘便凭藉有利的形势。
35.云集响应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36.斩木揭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37.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38.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39.瓮牖绳枢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40.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高中课本上的成语第四部分
1.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5.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饿殍(pi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1.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8.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20.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1.大放厥(jué)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4.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2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6.恫?(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29.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忐忑(tǎntè)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2.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
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5.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39.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41.画栋珠帘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42.李广难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43.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6.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4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50.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51.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52.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53.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54.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55.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56.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57.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58.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59.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60.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高中课本上的成语第五部分
1.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2.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4.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5.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6.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7.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8.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9.物华天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10.人杰地灵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11.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12.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13.腾蛟起凤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14.钟鸣鼎食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15.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16.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17.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8.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9.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0.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21.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22.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23.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25.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26.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27.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28.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9.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30.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31.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32.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3.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34.茕茕孓立孤独无依的样子。
35.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36.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37.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38.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39.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40.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41.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42.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43.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4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5.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46.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47.流毒无穷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高中课本上的成语补充部分
1.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2.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和欣赏。
3.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4.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6.不即不离不靠近也不分离。
7.锱铢必较对极小的事都计较
8.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9.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或窍门。
10.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高一年级语文文言文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总结分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必修二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
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高中语文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语文知识点有: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首颔颈尾)、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喻)、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和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