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都是指什么意思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在阳历里几乎年年不变,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节气和太阳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通常用来确定月份。冬至所在月份必定为冬月(十一月)、大寒所在月份必定为腊月(十二月)、雨水所在月份必定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为十月。中气之间的时间约为30日5.25时,因此中气日之间的间隔(含前不含后)为30或31日。而一个月的时间为29日或30日,一个月内要么一个中气要么没有中气。因此,中气可以直接来确定月份及闰否,无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扩展资料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结合当时的气候及农业种植条件,与时俱进地将二十四节气本地化。近现代以来,农民也根据气温、降水、物候的变化不断赋予节气新的内涵,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一年二十四节气中,什么是节,什么是气有何依据
古人根据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周岁太阳年365.25日分为了立春、雨水、惊蛰等一共24个节气。这些节气是平分的,平均每个节气是15.22日。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排列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和十二月小寒、大寒。古代划分月令是以“节”来代表开始点的,如正月立春为节,所以立春节就代表了正月的起步点。
“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气是指:古人认为气是生养万物的本源之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天地交泰、万物复苏,这些都是因为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了,也就是说阴阳同气相求,它们之间互相吸引。节与节之间为“气”,它是代表本月之中的气象特征,所以也称为“中气”。总之,节是指每个月进入的起点界限,气代表每个月中气的含义特征,这就是节和气区别的原因所在。总之,节是每个月开始的起点界限,气是每个月中气的含义特征。
节气,代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设定一个,一共有24个,两个节气间平均差大约为15天,但由于地球绕日速度随距日运近而变化,所以节气间距也有所不同。它也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古代天文家以24节气分配十二月,在月首的称为“节气”,如立春、清明;在月中的称为“中气”,二者又通称“节气”。一年有24节气,其它的本质是24个“气”的不断接续,它们都是天地之气的合成,使万物生生不息而到永久。
节气是什么意思
节气的意思:
1.(名)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如立春、夏至、秋分、大雪等。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
2.季节,气候。
3.气节。
节气[jiéqì]
引证:
1.姜妙香《追怀往事》:“﹝梅兰芳﹞是个明大义、讲节气的人。”
2.《红楼梦》第九四回:“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
3.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三章:“这时是阴历七月初二,虽然过了‘立秋’的节气已经十来天了,可是到晌午还是很热。”参见“二十四节气”。
用法示例:
1.以节气记日子,并跟随每个节气的物候追寻花信。
2.陈蓉蓉考虑到放火烧山,驱走杀手,因节气问题,首先就放弃了。
近义词:
骨气[gǔqì]
释义:犹气概;志气;气节。
引证: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
释义:犹气势;气韵。
引证: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
释义:指身分。
引证:《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你切莫慢他。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