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电视剧《大宅门》
“一个百年老号的起落沉浮,一部清末明初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当代《红楼梦》。”这是对《大宅门》电视剧最客观的评价。
《大宅门》剧情十分紧凑也是他广受好评的关键,在极短的篇幅中就能高速推动剧情发展,却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剧情太快”。本剧的主角是一对生活在大宅子中的一对母子,而这位由斯琴高娃饰演的白家二奶奶可谓是本剧的一大亮点,他的所有获得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得来的,没有靠男人一分一毫是“女强人”的典范,虽然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剧中她对杨九红有固执的偏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她的形象也能反应女权之说的前身,是本剧塑造的一个很成功的角色。
总的来说《大宅门》的剧情跌宕起伏,从中可以看到人性的美好和残缺,又可以看到关于管理方面的卓越之处和漏洞,深究的话也是别有一番趣味的。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宅门》
在我看来《大宅门》是一部反映了一个家族兴衰的电视剧,看上去和《红楼梦》的四大家族兴衰历史的演变很像,但是《大宅门》里面也和《红楼梦》有很多不像的地方。首先来说,《大宅门》里面更多的是传达出了每个人物的精气神,所以《大宅门》有一种不同于《红楼梦》的大气魄在里面。从一开始杜雨露老爷子的白萌堂到后来当家少奶奶白文氏,然后就是白景琦,甚至是最后吊儿郎当的白颖宇,还有在里面客串的老戏骨李雪健,真的我感觉就是一种不一样的气魄在里面。我个人认为《大宅门》就是一曲高昂的“民族魂魄”,所以这部剧题材选的特别的好,演员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度还原了人物的形象,然后就是景致了,特别的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整个老北京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就能在这部剧中很好的体现出来。
《大宅门》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虽然其中有些细节做法被人诟病,如白景琦去济南,借助堂姐家的权势,恶意打压同行,独占阿胶行业的利润,又或者说白家原来以治病救人为本,在白景琦手上,却靠着卖阿胶保就能一夜暴富,更别说后面给仆人找媳妇,毁了一大家子的事情。客观来看,《大宅门》这部剧有着时代局限性,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这部剧的深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白七爷并不是圣人,他爱国,他无畏,他敢杀德国兵,敢交日本朋友,更敢于不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等等,但是他也有灰色的一面,打压竞争对手,有时代的局限性,比如对很多女性来说,当然,这些细枝末节并不影响这部剧成为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剧中主角,白景琦白七爷拥有着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面对敌人入侵,他拼死反抗),弘扬民族文化(当儿子对药品弄虚作假,他直接焚毁价值几万两的药品)、真诚的说,这确实是一部能够激发观众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而除了白景琦之外,剧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也非常经典,刘佩琦老爷子饰演的白三爷,一生放荡不羁,最后面对日寇的威逼,那一句“大烟膏子就酒,小命立马没有”让人泪目。剧中的二奶奶,更是传统女性最杰出的代表,是那种一家主母的存在,面对自私的老三,作为大嫂她的行为无可挑剔,最后白三爷在她灵堂前痛苦忏悔,作为目前,她对白景琦的教育,时至今日,依然值得很多家长学习。
如何评价大宅门第一部
具有艺术价值
《大宅门》是一部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电视剧;郭宝昌写了他最熟悉的、最拿手的纯京味的生活。该剧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版的《红楼梦》。郭宝昌通过在大宅门中成长的26年的经历,把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
故事标新立异
《大宅门》的故事从清光绪年间讲起,以北京一个卖药兼行医的大宅门的历史变迁为主干,讲述了一群人的恩怨沧桑。这类故事在中外影视作品中很多见,要有自己的特色,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宅门》却能标新立异,把故事说得精彩纷呈,每一集都有悬念。
人物形象生动
《大宅门》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相当成功,每个人都不是简简单单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陈建功评)。该剧人物众多,商人、医生、王爷、贝勒、格格、太监、丫头等等,虽不可能个个鲜活,但一些主要人物是栩栩如生,非常有特点的。特别是白文氏、颖宇、景琪、杨九红,因重场戏多,性格更如浮雕一般清晰,其他次要一点的人物也很生动。
具有历史眼光
《大宅门》的可贵,不仅在于写了宅门的变迁、人物的命运,还在于透过大宅门写了历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庚子事变、辛亥革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革命军北伐、卢沟桥事变等等,这些近现代的历史事件都在戏里或隐或显的有反映,而且这些历史事件也对大宅门的生活构成影响。国家兴亡和家庭、个人是这么直接地发生着关系,剧中人物的生活、思想不得不跟着时世的变化而调整,显示了作者郭宝昌的历史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