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拒买切糕被摊主碰瓷,“切糕”的名声是怎么变坏的
一斤与一两的差距挺大吧!
买的时候说是三十二块钱一斤,切完以后变成三十二块钱一两了,啥玩意啊,金子做的啊,一块切糕好几百块钱,你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因为我切下来了,买切糕的女子当时骑着电动车呢,不管你是多少钱一斤一两我都不买了,卖切糕的一看,这人要跑啊,这钱赚不来了啊,立马嗷嗷叫唤,就说对方骑车压自己脚了!
这是啥人啊,买卖不成还得仁义在呢,你这是买卖不成,就讹人,咋地也得赚点儿钱啊!
买切糕的故事!我也上当过,不过不是斤与两的问题,是一刀下去老深的问题!
在我老家,有人在外喊卖切糕,我想着我妈爱吃就买点儿呗,那玩意能有多少钱,卖货的人开着QQ车,在车的后备箱里放的切糕,看上去就一小层,二十多块钱一斤,我就说来这么一块儿,那一刀下去,老深了,下面有上面的三倍,能理解吗?本来我要两斤,一刀下去就是八斤!
当时我就蒙圈了,本来四十块钱够用,结果足足切出了一百六十块钱的切糕,你说我要说受骗呢?我还明码标价买的,人家也没缺斤少两的,后来我一看切糕脑瓜子都疼,真心受不了,太吓人了!
总结:其实切糕真的很好吃,而且价格也不是很贵,一定要找专门卖切糕的那种小店,他们做的是长期买卖,不会骗人!
除了切糕还有很多东西都玩套路,特别是斤与两,他们习惯玩文字游戏,早市上有个卖鱿鱼的老太太,你问她鱿鱼多少钱,她会告诉你二十,你以为二十很便宜是不是,那就多买点吧,一上称,一结账,20块钱一两,别问我是咋知道的,那鱿鱼还在我家冰箱里放着呢,老太太估计得八十岁了,我怕跟她干仗气死她!
切糕是什么为什么会火起来呢
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语言不通导致,交易不和产矛盾,打架而导致的赔偿。
事件是这样的:
上午岳阳公安警事在微博上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核桃仁糖果纠纷,下午新周刊发布了一张切糕图,并称之为硬通货。网友纷纷跟帖,或回忆那些年吃切糕的经历,或吐槽切糕是检验高富帅的重要标准。”你是否曾今也被“糕富帅”坑过?
岳阳公安近日处理了一起“切糕纠纷”,称由于“语言沟通不畅”,买卖双方打起来了,把切糕和摩托车也损坏了,最后警方判买方赔偿新疆人损失,新疆人遣返回新疆。震撼点在于赔偿的数目:摩托车加上两个伤员值4万,切糕值16万。
网民们还是比较有幽默感,没有一味攻击少数民族,而是专心吐槽这“16万”,最有意思的一则是:由于通胀升级,售楼处已经弃“潘币”而改用“切糕”计价了,这天某男子提了一坨切糕交给售楼小姐:“这一套房子我要了!”售楼小姐红着脸又掰下一小块还给他:“全款97折。”
网友提供的购买切糕重点提示:
1.切糕密度大的要命,只一点儿就重的要死
2.你明明想买半斤,人家可能会吧唧一下切个三斤给你
3.那玩意太贵,40块左右一斤,随便整一块你不掏100块走不了
4.如果切下来不买,一呼几个应,不买也走不了
5.所以,看见那东西要绕道行驶
舌尖上的中国有播出过切糕王子吗
有的,“切糕王子”买买提:上演切糕版“中国合伙人”
“切糕王子”全名阿迪力·买买提吐热,出生在新疆莎车县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6个孩子,除了他,其他5人都早早辍学。《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前,买买提就读于长沙理工大学。他的学费靠银行贷款,生活费常常断顿。不得已跟同学借钱填饱肚子,为此时常遭遇别人的冷眼。“坐公交车时都要高举双手,以免被人认为是小偷,那时候生活中似乎全都是负能量”。
为了补贴生活费,买买提在淘宝开了个切糕店,但几乎没有任何成交。《舌尖上的中国2》的播出,让买买提的切糕店一夜爆红。播出当晚,切糕店就成交了300单,而在之后的一周里,几乎每天都有10万左右的营业额,可谓日进斗金。
紧接着买买提和他的合伙人乘势而上,注册公司,成立董事会,招募新员工。鲁甸地震时买买提捐赠灾区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如今,数家知名投资公司正在与买买提联络投资事宜。一个切糕版的《中国合伙人》故事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