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戚继光简介(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生平简介)

七月网476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戚继光简介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生平简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戚继光简介(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生平简介)

戚继光简介_戚继光抗倭简介_戚继光的事迹简介

查字典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戚继光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戚继光的诗,可以点击戚继光的诗全集查看。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万历十五年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烟台蓬莱人,祖籍安徽定远。明朝杰出的军事家、华夏杰出志士,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戚继光简介,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

【生平】

出生背景

戚继光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戚继光简介,北部也经常受到蒙古的侵扰。明朝建立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代(1336-1392),南、北朝廷及守护大名除互相争战外,还不时侵扰中国沿海。北朝统一日本后,失败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更趋严重。到嘉靖时期(1522-1566),由于明***停止对日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蒙古族是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元朝灭亡后,他们多次南下掳掠,对明朝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在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北虏(蒙古),认为蒙古骑兵比东南倭寇的威胁更大。

戚继光倭寇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戚继光蒙古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为三部,自东向西分别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杀外,还经常掠夺明朝边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先后五次率兵亲征,大败鞑靼、瓦剌,保障了边境的安宁。后瓦剌征服鞑靼,势力迅速扩张,常常南下侵扰。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大举内犯,在土木堡(现在河北怀来县)俘获英宗,明朝几至覆亡。也先及后被部下杀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状态。成化、弘治年间,达延汗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全蒙古。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数十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土默特部俺答汗最为大,多次举兵内犯。其中以俺答、小王子最为出名。

戚继光家世

戚继光祖籍江西赣州,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平元朝之战,明***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明威将军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诞生于山东微山西北的小镇鲁桥,第二天阳光灿烂,戚景通于是给儿子取名继光,希望他继承祖上的光辉,并发扬光大。

戚继光教育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诗人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戚继光简介,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介绍】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景通一发现其缺点,会严厉批评。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张居正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受到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的启发,从其所编“六编”中《武》获得灵感,戚继光创立“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死后,被杨四畏排斥戚继光简介,被调到广东任镇守,郁郁以终,晚年家徒四壁、医药不备,且被妻子遗弃。

万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初八日,逝世于蓬莱故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生平】时代背景

戚继光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北部也经常受到蒙古的侵扰。明朝建立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代(1336-1392),南、北朝廷及守护大名除互相争战外,还不时侵扰中国沿海。北朝统一日本后,失败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更趋严重。到嘉靖时期(1522-1566),由于明***停止对日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蒙古族是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元朝灭亡后,他们多次南下掳掠,对明朝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在当时,朝廷比较重视北虏(蒙古),认为蒙古骑兵比东南倭寇的威胁更大。

倭寇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时常吃败仗。

蒙古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为三部,自东向西分别为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除互相攻杀外,还经常掠夺明朝边境。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先后五次率兵亲征,大败鞑靼、瓦剌,保障了边境的安宁。后瓦剌征服鞑靼,势力迅速扩张,常常南下侵扰。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大举内犯,在土木堡(河北怀来县)俘获英宗,明朝几至覆亡。也先及后被部下杀死,蒙古重新陷入分裂状态。成化、弘治年间,达延汗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全蒙古。达延汗死后,蒙古又分裂成数十个独立的领地,其中以土默特部俺答汗最为大,多次举兵内犯。其中以俺答、小王子最为出名。

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生平简介

抗倭英雄戚继光

抗倭英雄戚继光是个多义词,它本来是指明朝时期的将军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带领将士抵抗倭寇。戚继光的故事经过了几百年,被编成了多部作品,名字都是《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雕像

倭寇是十四到十六世纪在我国沿海扰民的海盗,主要是由日本浪人组成,他们烧杀抢掠,严重影响沿海百姓的生活。戚继光训练出赫赫有名的戚家军,用实战经验,谱写出新的传世兵法,消灭了为祸百姓的倭患,保障了当地人民的安全和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抗倭英雄戚继光》,一是指近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该剧从去年十二月开机,经过大半年的紧张拍摄,在今年和全国观众见面,总导演是候咏,演员朱晓渔、贾青、于荣光等加盟本部电视剧。该剧以戚继光抗倭故事为背景,表现出中华儿女拼尽性命保护国家的安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太平之时,更应该重视爱国情怀的培养,为民族振兴和富强奉献自己。

二是指中央一套百家讲坛播出的节目,由郦波副教授主讲,以戚继光的一生为背景,分十四集讲诉英雄成长的过程,分别是一鸣惊人、少年壮志、特殊考试、首战告捷、寻找戚家军、士兵突击、夫人出山、怒战花街、台州大捷、勇闯夺命岛、血战林墩、平息海疆、血肉长城、将星陨落。节目一播出,观众反应很好,特别受中小学生欢迎,认为该节目对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很有帮助。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有很多,这里简要的说几个。戚继光是名将的后代,他的名字就是父亲对他的厚望,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遗志,保护大明江山,将戚家发扬光大。受家族影响,从小就学习武艺和兵法,父亲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的文武兼修为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戚继光图片

戚继光十七岁时,继承父亲的职位,当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就在今天的山东。二十二岁的时候考中武举,到京城会试,到京城正好遇到蒙古兵来进攻,他临时被安排去守卫京城九门,还向皇帝上书守城的方略,他的军事才能初步展现。二十六岁是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的范围扩大,主要职责是抗击山东的倭寇,从此以后,戚继光和倭寇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战斗,从山东到浙江再到福建,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沿海地区。他抗击倭寇的过程中,训练了专门的军队对抗倭寇,人称戚家军,还创立了鸳鸯阵对付倭寇,十几年的时间几乎将沿海的倭寇荡平干净,他被称为抗倭英雄。

抗倭结束,戚继光的故事还没结束,他被派去驻守明朝的北边,他到蓟州后,先做好防御工事,加厚城墙,然后再积极训练军队,严肃军纪、增强军队实力,创立车阵,保卫了明朝北边的安全和稳定。

从抗击倭寇到镇守蓟州,戚继光工作都很出色。公元1583年,他受党派之争被调往关东,两年后被罢免官职,公元1588年因病去世。

戚继光名言

戚继光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抗击倭寇,他常年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为保卫明朝海事领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戚继光不但是位出色的军事家,他还是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在文学上,戚继光留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后来成为激励世人前进的座右铭。

戚继光画像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是戚继光名言之一。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戚继光对读书做学问的真知灼见。戚继光认为,要想修养身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清心寡欲,而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带来的欢愉。这句话是戚继光在实践出总结出来的道理,和佛教主张的修行思想一样,如果一个人想要有建康愉悦的身心,那么就要忘却名利追逐。只有个体没有了欲望,心里的负担才会变轻,随之也会带来身体上的畅轻。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戚继光看来,读书是一件无比享受和愉快的事情。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徜徉,的确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句名言也是戚继光的座右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对知识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除此之外,“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也是戚继光名言之一。同时,这句话是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戚继光看来,身为好儿郎,应该有一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在戚继光身上也看到了他对这名言的践行。

戚继光怎么死的

提起戚继光,应该没有多少人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原因无二,只因他不但曾经大败倭寇,还建立了明代最为强悍的一支军队--戚家军,那么在明朝举足轻重的戚继光怎么死的呢?

戚继光雕像

明代是一个重文不重武的朝代,文官在明朝是很受器重的,而与此相对的武官在朝中无论是地位还是比例都是远远不如文官的,而戚继光身为一名武将很自然的一开始并不被看重,但是抗击倭寇的这几场战争让他发掘出了自己军事才能,而戚继光自己也知道武将的弱势,所以他和朝中一位手握实权的文官搭上了线,这个人就是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在得到了张居正的支持后,戚继光才能在朝中稳稳地掌握兵权、积极应战,也因此他才能完成全面抗击倭寇、北上对抗蒙古等成就,但是这一切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全都回到了原点,一直欺压武官的文官门在张居正的势力被迫认同武官,这对从明太祖时期就一直在朝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官而言无疑是一种耻辱,所以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被文官们大肆打压,就连皇帝都不再承认这位英雄的以往勋功,而是对他贬了又贬,连戚继光自己辞职都被皇帝用撤职作为对他的处分,最终这位风光一时英雄晚年只能独归故里。

戚继光回到故里后没过几年,就在对朝廷中的心灰意冷中,贫病交加的死去了。

提到戚继光怎么死的让后世人都比较惋惜,可惜英雄生错了时代,才会在落魄中不甘的死去。

戚继光战绩

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也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纵观他的一生,戚继光战绩颇丰。以戚继光的战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多数为民间艺术作品。戚继光从小就表现突出,并怀有伟大志向。年少的他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而这些萌动、出现雏形的志向,正是戚继光竖下战绩的开端。

戚继光雕像

因为从小就饱读诗书的戚继光也阅读了大量有关军事的书籍,所以他在军事方面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这也为他今后建立种种战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读过关于戚继光的战绩方面的资料后,不难发现,戚继光的戎马生涯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十年,戚继光是在东南地区抗击倭寇,后十年,他是在西北地区平定蒙古。草原和海洋都曾经见证过他英勇的身姿,和顽强不屈的强大内心。

说到戚继光的战绩,人们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他抗击倭寇的故事。诚然,南平倭寇在戚继光的生涯里是战绩颇丰的一段时光。岑港之战中,他和俞大猷联合军队击沉了倭寇大船;台州之战中,他率军将倭寇全歼于仙居;福建之战中,他大破横屿倭寇,清缴倭寇据点六十多处;兴化之战中他围攻平海卫,一举歼灭倭寇两千余人。

走南闯北的戚继光没有一刻闲息的时间,南平倭寇后,他又被派去北御蒙古。他引兵击退侵略青山口的北蛮子,也曾击退董狐狸于桃林,更是活捉了董长秃,从此董狐狸不敢再举兵侵犯蓟门。

戚继光战绩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说,引人不由得一读再读。

戚继光修长城

在中国历史上最不缺乏长城的故事,长城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建筑经历几千年的风雨而屹立不倒是有它的原因的。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在那么悲情凄惨的故事下戚继光修整长城的事仿佛就没有那么多看点了,不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当我们现在站在八达岭长城享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可不要忘记了这位伟人。

戚继光雕像

在戚继光还未上任前这雄伟的万里长城由于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原因就已经是残破不堪了。隆庆二年,戚继光一上任就向朝廷建议重修长城。修整长城是戚继光抗倭之后第二件为祖国所做的贡献,在今天看来他的劳动成果不亚于现在任何一个建筑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敌楼也是经戚继光的手修整的,敌楼的作用是用来防御和打击敌人。修整后的长城更加宏伟壮观,经专家鉴定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历史的精华所在,其布局和建造材料都非常利于躲避敌人及进攻。不过放在今天,八达岭长城成为了一处风景区,后人把它当做旅游胜地。这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给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遗产。

如今的八达岭长城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依旧威武雄壮,这是先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站在长城上,仿佛依稀能看到戚继光是如何不分日夜的操劳,这片宏伟绵长的古建筑物倾注了太多戚继光将军的心血。作为后人的我们,站在长城在观赏祖国这片大好河山的同时更要心怀感恩。

关于戚继光简介和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生平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