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圣海伦斯火山爆发(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爆发造成了哪些影响)

七月网349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爆发造成了哪些影响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圣海伦斯火山爆发(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爆发造成了哪些影响)

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爆发造成了哪些影响

1980年3月27日,圣海伦斯火山在休眠了123年后,突然复活,5月18日的喷发最为剧烈,烟云冲向2万米高空,火山灰随气流扩散到4000千米以外的地方,撒落在距火山800千米处的也有1.8厘米厚。火山周围附近的河流更是被堵塞﹑改道,许多道路被埋没。剧烈的熔岩流还引起森林大火,使得周围几十千米内生物绝迹。由于山地冰雪大量融化,继而又形成了汹涌的急流,上升的水汽在空中凝结,暴雨成灾。使得冲刷下的火山灰形成泥浆洪流,从山上倾泻而下,严重破坏了沿途的农田﹑森林及一切设施。在这次火山喷发后,附近的地形发生显著变化,原来的火山锥顶部崩坍,形成了一个长3千米﹑宽1.5千米﹑深125米的新火山口。火山喷发共造成60多人死亡,多达390平方千米的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损失之大是美国历史上、也是20世纪以来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之一。

圣海伦斯火山的喷发历史

爆发活动的祖先时期

圣海伦火山早期爆发的时期是距今大约27.5至3.5万年前的“猿猴峡谷时期”(ApeCanyonStage),然后是距今2.8至1.8万年前的“美洲狮时期”(CougarStage),和距今约1.6至1.28万年前的“雨燕溪时期”(SwiftCreekStage)。现代时期被称作“灵湖时期”(SpiritLakeStage),约3900年前开始至今,灵湖时期以前的时期被统称为祖先时期。祖先与现代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喷发岩浆的构成成份。祖先时期的岩浆包含英安岩和安山石,而现代时期的岩浆则成份复杂,包含橄榄石、玄武岩、英安岩和安山石等等。

圣海伦火山在距今27.5年前的更新世,即猿猴峡谷时期开始成长,并喷发出英安岩和安山石的轻石和火山灰。36000年前,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泥石流沿火山泻落,而泥石流在圣海伦火山的所有爆发周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猿猴峡谷时期在距今约35000年前结束,接下来的是长达7000年相对平静。祖先时期的部分火山锥在爆发中分裂,并在距今14000到18000年前的冰河时期被冰川搬运移动。

第二个爆发期即美洲狮时期于距今约28000年前开始,持续约10000年。灼热轻石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灰以及火山岩穹顶的增长都在这一时期发生。之后又出现了2000年的平静期,直到雨燕溪爆发期开始,代表性的现象是火山碎屑流,穹顶增长和火山灰对附近地区的覆盖。雨燕溪爆发期在距今12800年前结束。

史密斯溪和松木溪爆发期

公元前约2500年,持续了4000年的平静被史密斯溪爆发期的开始打断。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和棕黄色轻石,覆盖了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火山灰层体积判断,公元前1900年发生的火山爆发是圣海伦火山在全新世发生的为人所知的最大规模爆发。这一爆发期一直持续到约公元前1600年,喷发出的物质在80公里外今天的瑞尼尔山国家公园堆积了46厘米厚。喷发物最远在北至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班夫国家公园,南至俄勒冈州东部都有踪迹。喷发在整个范围内的物质体积总计可能有10立方公里之多。接下来火山又沉静了约400年。

公元前1200左右火山再度苏醒,松木溪爆发期由此开始。这一时期持续到约公元前800年,以爆发规模较小为特征。无数粘稠炽热的岩浆沿山而下,停留在附近的山谷里。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之间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泥流填埋了路易斯河谷65公里长的一段。

城堡溪和糖碗爆发期

接下来的爆发期是城堡溪(CastleCreek)爆发期,于公元前400年开始,特征是火山岩浆组成成份的变化,即新出现的橄榄石和玄武岩。1980年前的火山顶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在之前常见的碎屑岩石之外,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大量的岩浆流。大量的安山石和玄武岩岩浆覆盖了山的一部分,公元100年的一次岩浆流一直流到了路易斯和卡拉玛河谷。其他成份,比如因其岩浆管(lavatube)系统而得名的山洞玄武岩,从其喷发口一直流到15公里之外。在公元1世纪里,火山灰流沿了北侧之河川和卡拉玛河谷移动了50公里远,甚至可能达到了哥伦比亚河。接下来的400年是火山的平静期。

糖碗爆发期十分短暂,且于火山的历史中其他爆发期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它带来了1980年之前唯一一次明确的定向爆炸式的爆发。岩浆首先安静从火山流出并形成了一个穹顶,接下来发生了至少两次猛烈的爆炸,产生了少量的火山碎屑,爆炸堆积物,碎屑流和火山泥流。

卡拉玛和山羊石爆发期

在约1480年,持续了700年的平静期被打破,大量的灰白色英安岩轻石和火山灰开始喷发,标志着卡拉玛时期的开端。1480年发生的爆发比1980年5月18日的爆发规模还要大几倍。接下来又一次规模堪与1980年相比的爆发在1482年发生。火山灰和轻石在东北9.5公里处堆积了1米厚;在80公里外也有5厘米厚。大量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石流接着顺山南坡而下,冲进卡拉玛河。

这一为期150年的爆发期中,岩浆中的硅土成份有所减少,爆发产生的安山石火山灰形成了至少8层深浅相间的地层。成块的安山石岩浆从火山口沿山东南侧而下。后来,火山碎屑流盖过安山石岩浆,流入卡拉玛河河谷。最终英安岩在火山口上填满了以前爆炸形成的弹坑,形成了几百米高的火山丘。火山丘侧面的大块部分脱落,以碎石形态覆盖在火山锥上。侧向的爆发在火山口东南壁上开出了一个缺口。卡拉玛时期在约1647年结束时,圣海伦火山达到了其最高的海拔,也形成了高度对称的外形。接下来的150年里火山再一次回归平静。1800年开始的山羊石爆发期持续了57年,这也是第一个对圣海伦火山爆发的口头和书面描述共同存在的时期。与卡拉玛时期类似,山羊石爆发期开始于英安岩火山灰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安山石岩浆,最后在英安岩火山丘形成时达到顶峰。在规模上,1800年的爆发可能与1980年的爆发接近,但没有对山峰造成毁坏。火山灰向东北飘散到华盛顿州中部和东部,爱达荷州北部,和蒙大拿州西部。1831年到1857年接连发生了至少十余次小规模爆发,其中还包括在1842年发生的一次相对规模较大的爆发,喷发口就在山北坡山羊石或其附近。

1980年到2001年之间的活动

在1980年3月20日,圣海伦火山经历了一场里氏4.2的地震。烟雾于3月27日开始从火山口冒出。到4月末,圣海伦火山的北面开始凸起及膨胀起来。毫无先兆的情况下,强度5.1级的第二次地震于5月18日发生,引发了山北坡大规模的塌陷,造成了历史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岩屑山崩。山体内的岩浆喷发形成了大规模的火山碎屑流,夷平了附近600平方公里的植被和建筑物。在火山爆发指数(en:VolcanicExplosivityIndex)中,这次爆发被列为普林尼式爆发(Plinianeruption)。

山北坡的塌陷混杂着冰、雪和水形成了火山泥流。泥流沿Toutle河及Cowlitz河前进了若干公里,摧毁了一路的桥梁和伐木场。总共三百万立方米的物质被泥流运送到了南方27公里外的哥伦比亚河里。

剧烈的火山灰喷发持续了9个多小时,烟柱高度达到了海平面以上20到27公里。烟柱以每小时95公里的速度向东飘移,中午时到达爱达荷州。5月18日大约下午5:30,垂直烟柱的高度开始减小,较小规模的喷发一直持续到了几天之后。

圣海伦火山爆发的能量总共相当于三亿五千万吨TNT炸药,或者27000枚广岛原子弹,又或者7倍于人类建造测试过的最大当量核武器沙皇炸弹(TsarBomba)的威力。它喷出了2.8立方公里的物质。山北坡的塌陷使圣海伦山的海拔缩短了将近400米,留下了一个1.6到3.2英里宽,800米深的火山坑,北面留有巨大的缺口。爆发一共使57人丧生,还杀死了将近7000头大牲畜(鹿、角鹿和熊),以及附近渔业孵化场的约一千二百万条鱼。有超过200所住宅,300公里长的公路和25公里铁路遭毁坏。

在1980年到1986年之间,圣海伦火山的火山活动持续不断。新的岩浆形成了新的火山丘,大量的小规模爆炸和造丘爆发时有发生。从1989年12月7日到1990年1月6日,以及1990年11月5日到1991年2月14日,火山发生爆发,有时还伴随着火山灰形成的巨大云团。

2004年之后的火山活动

圣海伦火山在2004年的10月1日再度活跃起来,最初的特征是成百上千次的小规模地震,随后则几次喷出蒸气和火山灰。

熔岩在2004年10月11日达到了火山表层,在已有火山丘的南侧形成了新的火山丘。这一成长从2005年一整年一直持续到2006年。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被观察记录下来,比如“鲸背”,包含着冷却固化的岩浆受挤压形成的长柱。这些现象都相当不稳定,在形成后很快就倒塌消失了。2005年7月2日,鲸背的一角折断坠落,造成的落石把烟尘送到了几百米高的空中。

2005年3月8日发生了一次醒目的火山活动。喷出的11,000米(36,000英尺)高的烟雾和灰尘云从西雅图(美国华盛顿州)也能看到。这次小规模的喷发是造丘运动积蓄压力的一次释放,伴随着喷发的是一次2.5级地震。

另一个在火山丘上形成的现象被成为“鳍”(fin)或“板”(slab)。大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冷却了的火山岩以每天2米的速度被推着向上升。2006年6月中,岩板开始在频繁的岩崩中破裂,同时还在不断的受挤压上升。这时火山丘的最高高度是2301米,仍然比2005年7月鲸背坍塌前的高度要矮。

2006年10月22日下午3:13,一场3.5级地震使Spine7脱落,引起的火山丘的崩塌把火山灰烟柱送到了火山口西面2000米的空中,烟柱接下来很快消散了。

2006年11月19日,大片的冷凝水蒸汽烟柱使媒体推测火山发生了小规模爆发。然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喀斯开火山观测站(CascadesVolcanoObservatory)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火山灰云团。火山从2004年开始的持续活动被认为主要是火山口内涌出的岩浆缓慢建造火山丘和挤压的结果。

1980年美国圣海伦斯发生了什么

1980年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1980年5月18日,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灾难爆发在美国华盛顿州,这场灾难却与那个春天的凌晨无关,罪恶缘于数百万年前。地壳内部产生的熔岩是造成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根源。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其悲惨之状,令人目不忍睹。

在数百万年以前,由于原始物质互相撞击而形成的强大内压力的作用,在地壳内部产生了熔岩。在漫长的时间内,熔岩物质慢慢地向地表移动。大量炽热的熔岩、火山灰和气体突破地表后,便不断流出或大爆发,火山喷出的物质堆积在地面上,数千年后,便形成了新山。

在太平洋西北部的许多火山中,一般认为圣海伦斯是最美丽的。由于她年幼和有着相对近代的活动历史,包括123年前的一次大爆发。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座火山本世纪内再爆发的可能性极大。

1980年3月的事件开始证明他们的预见是正确的。

3月20日,圣海伦斯火山开始震动,第二周,震动加剧。

3月27日,山顶上喷出一个新的火山口。水汽和火山灰冲到了7000英尺的高空。圣海伦斯山在一夜之间成了富有科学吸引力的地点,成了重大的新闻主题。全国各地的地质学家和记者蜂拥而至。

以后几周,水汽继续喷发,火山继续震动。后来,就像不能定期拿出新节目来表演的明星一样,圣海伦斯火山的魅力渐渐消失了。记者回去了,在山麓的树林中撤出来的伐木工又逐渐回去干活了。

5月17日上午8点30分,火山正在爆发,火山爆发引起的剧烈震动,把数英里内的高大的常青树掀了起来,折断了数棵,一堆堆码在地上,就像是成捆出售的木材一样。

山上隆起的部位,随着数以百万吨计的石头和冰块的消失,出现了一个火山口。圣海伦斯山的两千或两千多英尺的顶峰不复存在了。

漂砾和石头向北飞去。山顶的一部分在喷发后变成了小石子和尘土。它们冲到9至11英里的高空,开始像石油燃烧时冒出的滚滚浓烟,随着气体和火山灰越喷越高时,浓烟便扩散开去,成了蘑菇云。

在火山上空,一阵西南风把火山灰刮到了北部和东部,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灾害。星期日这天,数千平方英里上空,阴霾蔽日。火山灰散落在果园里,压弯了华盛顿州农业中心地带脆弱的麦杆,数以千计的人蒙受了损失。

这座山本身,产生了科学家称之为火山的最强烈的毁灭性力量,产生了一种“流动的火山细屑物”——一堵俯冲而下的由热气、热水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高墙。它奔腾呼啸而来,横扫和埋葬一切挡道的东西,倾入斯皮雷特湖纯净的水中。

滚热的泥浆和气体倾入托特尔河的河叉,使河谷加宽了。泥浆进入河中,水位即刻上涨,于是又出现了一堵毁灭性的“墙”,使许多树木、公路、桥梁和房屋从地图上消失了。两岸上被冲毁的树木,互相碰撞着冲向考利兹河和多伦比利亚河,造成了1英里长的木材梗塞。

浮在水上的泥浆接踵而来,考利兹河水顿时变得像巧克力牛奶一样混浊。泥土沉积后,便成了洪水的根源。托特尔河下游的考利兹河流经洛克堡的地方,由于淤泥太多,河床增高了15英尺,在朗维尤下游的河床增高了8英尺。

但是,事情并不是到此就完结了。大量的泥土和岩屑从考利兹河流进了多伦比亚河,堵塞了两英里长的航道。

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后,地质学家戴维·约翰斯顿的名字被列入了许多失踪人员的名单里。一位直升飞机驾驶员在科德沃特二号营地上空飞行了解情况后回来汇报说,在那里,地上堆积的火山灰足有四、五英尺厚,到处是树木碎片、卵石和直径几英尺的大冰块。

在约翰斯顿的科德沃特二号营地以北数英里外,是科德沃特一号营地,是一个摄影观察哨。温哥华报纸《哥伦比亚人》的摄影记者里德·布莱克本的工作营地。他是根据一份同调查局和全国地理学会签订的合同到这里来的。火山爆发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飞行员说,科德沃特一号营地在火山第一次喷发时就遭到了破坏。布莱克本的尸体是在4天后才发现的。

另一个没有音讯的是波特兰的鲍勃·凯斯沃特。他是通用电器公司的地质学家,在斯皮雷特湖畔有一座木屋,他是被准许留在湖边的两个人之一。

另一位被允许留在湖边的人叫哈里·杜鲁门。这位83岁的老人,由于顽固拒绝离开他居住54年的房屋,成了这一带尽人皆知的人物。泥浆和石块随着气流扩散到了斯皮雷特湖畔,落入了湖里,哈里·杜鲁门以及他的屋子,16只猫及自动钢琴全被埋葬得无影无踪。

圣海伦斯火山第一次爆发喷出的火山灰和泥浆混合成乌云,在轰隆声中向北卷去。

圣海伦斯山令人捉摸不透。

在两个月前,在每个活着的人的心目中,在斯波雷特湖对面闪闪发亮、高耸入云的圣海伦斯山还是太平洋西北美丽而慈祥的大自然的象征。

1980年5月18日(星期六)早晨,天晴气朗,四周一片宁静。但是,那是一种假象。顷刻间一场浩劫自天而降。自那以后,对于那场天灾的目击者和数以千计的身受其害的人来说,这座山再也不会是美丽而慈祥的大自然的象征了。

在展现了极大的魅力,一夜成名之后,产生了被科学界称之为火山最强烈的毁灭性力量,一堵俯冲而下的由热气、热水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高墙——“流动的火山细屑物”。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并吞噬了几位地质学家和摄影记者。

这场灾难,尽管人们已先有预见,但是造成的灾难仍是很大。科学在抵御这场灾难中显示了很大的力量。人们在受害的同时,也加强了抵御同类灾难的力量,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渺小而微弱,科学与智慧是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一把利剑。

OK,关于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和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爆发造成了哪些影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