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地震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玛多县海拔多少米
玛多县海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玛多,隶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山,与都兰县相接,东部与兴海县、玛沁县毗邻,南与达日县、石渠县接壤,西靠曲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称多县相连,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
玛多县属高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至5000米之间,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制。
玛多县景点
1、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位于玛多县西南,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茶拉”,意为华丽的山,从昆仑山脉东延780千米,是昆仑山的南支。
2、星宿海
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约古宗列盆地相接,这个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是一个狭长盆地,地势平缓,黄河行进至此,河面骤然展宽,流速变缓,水流四处散流,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难以计数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
3、冬格措纳湖
藏语名为“冬格措纳湖”,蒙语称为“托索湖”,意思均为黑海。坐落在玛多县花石峡镇西北约16公里处,也意为“一千座山围成的湖”。该湖地处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东西长45公里,西北宽10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湖水呈深蓝色,淡水,可饮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玛多县
果洛州分为几个县
截至2017年,果洛藏族自治州共辖6个县,分别为:玛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并且果洛州人民政府驻地于玛沁县。
果洛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临甘南州和黄南州,南接阿坝自治州和甘孜州,西与玉树州毗连,北和海西州、海南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
果洛州的气候恶劣、高寒缺氧,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年均降水量400至700毫米,年均气温为零下4摄氏度,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扩展资料:
果洛州于1950年设果洛区,当时为青海省的直属区。
1954年1月1日,果洛区改设果洛藏族自治区(相当于专区级),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查郎寺。
1955年7月2日,果洛藏族自治区改设果洛藏族自治州,州人民委员会驻达日县吉迈,辖甘德、久治、班玛、达日4县(久治、班玛、达日3县均为1955年新设县)。
参考资料:果洛州人民政府网-果洛概况
百度百科-果洛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属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
玛多县位于州境西北部。总面积25000平方千米。总人口1万人(2004年)。以藏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85%,还有汉、回、撒拉等民族。县人民政府驻玛查里镇,距西宁市497千米,距州府驻地289千米。邮编:813500。代码:632626。区号:0975。拼音:MaduoXian。
玛多县辖2个镇、2个乡:玛查里镇、花石峡镇、黄河乡、扎陵湖乡。
自然条件
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阿尼玛卿山以西的黄河谷地。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在境内,素有“千湖之县”之称。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温-4℃,年降水量585.5毫米。矿藏主要有煤、金、铜、水晶石等。野生动物有野马、野驴、熊、羚羊、石羊、雪豹、旱獭、红狐等。有各种鸟类38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等。湖泊河流产花斑裸鲤、鲤鱼等。
社会发展
工业以采矿业和牛羊
扎陵湖肉加工为重点。以牧业为主,牧养牦牛、藏系绵羊、马等。青(海)康(西康)公路穿境,交通较便利。县设民族中学、普通中学,各乡设民族寄宿小学,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民族教育体系。有医院、防疫站、卫生所等,医疗卫生机构9个。
扎陵湖、鄂陵湖,被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是天然趣成的山水画卷。两湖附近的玛查里是古代通往西藏的商道、驿站和渡口。在两湖之间景色秀丽的尕泽山顶铸立有“华夏之魂”青铜雕像,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黄河子孙象征,为全省旅游景点之一。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唐属羁縻州辖地,后属吐蕃,明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清属上郭罗克百户辖地,隶四川松潘镇漳腊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置哈姜设治局,民三十二年(1943年)并入星川设治局。1950年解放后分属达日县和甘德县辖。1957年由达日县、甘德县析置玛多县。1959年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管辖,1962年复归果洛藏族自治州。
2000年,玛多县辖6个乡,县府驻玛查里(黑河乡境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8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黄河乡1900黑河乡1642扎陵湖乡1564花石峡乡1868黑海乡1068清水乡765玛查理未批镇2083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清水、花石峡、黑海3乡,合并设立花石峡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花石峡乡)。
2001年底,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1个国营牧场,34个牧委会。
花石峡镇驻花石峡,辖16个牧委会(措柔、卓兰、东泽、造日埂、日谢、日榜、吉日迈、加木恩、豆措、那尔扎、维日埂、扎地、哲合迈、斗地、斗纳、加果)。
黄河乡驻热江坎多,辖6个牧委会(江旁、热曲、阿映、白玛纳、唐格玛、哲合理)。
黑河乡驻作维隆哇,辖6个牧委会(江多、隆埂、尕拉、坎木青、赫拉、江措)。
扎陵湖乡驻哈美茶卡,辖6个牧委会(尕泽、多涌、擦泽、鄂陵、勒那、阿涌)。
国营牧场驻玛查里。
2005年,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花石峡镇、黄河乡、黑河乡、扎陵湖乡。
2006年8月,玛多县撤销黑河乡,设立玛查里镇(镇政府迁驻玛查里)。
乡镇简介
【黑河乡】
位于县境中南部,县府驻地(乡府驻地距县府15千米)。人口0.3万(包括县属城镇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9.7%,还有汉、回、撒拉等民族。面积4924平方千米。辖江多、隆埂、坎木青、尕拉、赫拉、江措6个牧委会。原属达日县和科区,1958年隶黄河沿公社,1963年分设黑河公社,1984年改设黑河乡。
【黄河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6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的口的99.6%。面积5610平方千米。辖江旁、热曲、阿映、白玛纳、唐格玛、哲合玛6个牧委会。原属达日县和科区,1958年属黄河沿公社,1963年分设黄河公社,1984年改设黄河乡。
【扎陵湖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2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6%。面积6137平方千米。辖尕泽、多涌、擦泽、鄂陵、勤那、阿涌6个牧委会。原属达日县和科区,1958年隶辖黄河沿公社,1963年分设扎陵湖公社,1984年改设扎陵湖乡。境内有驰名的扎陵湖、鄂陵湖。
【花石峡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7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3%。面积3188平方千米。辖措柔、卓兰、东泽、造日埂、日谢、日榜6个牧委会。1957年隶甘德县花石峡区,同年划归玛多县,1958年改设花石峡公社,1984年改设花石峡乡。地处山原、河谷地,东邻措那湖南岸。
【黑海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7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3%。面积3429平方千米。辖吉日迈、加木恩、豆措、那尔扎、维日埂5个牧委会。1958年隶花石峡公社,1963年分设黑海公社,1984年改设黑海乡。
【清水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7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8%。面积2187平方千米。辖扎地、折合迈、斗地、斗纳、加果5个牧委会。1958年属花石峡公社,1963年分设清水公社,1984年改设清水乡。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玛多县位列第77位。
2020年10月,玛多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玛多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玛多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