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和做人有什么关系
“人”这个字眼,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寓意。这便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一个人骂你,你不是人,你难道就真的不是人了嘛?我说的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你不是人”的这个“人”。
当今社会,你能说谁没读过书么?肯定寥寥无几,除非生活水平特别恶劣的环境下的人。那么为什么说这好书读的越多,做人就越好呢?
首先,读书是你去品读另一个人的思维,甚至是你去品读另一个人的人生,写书的人经历了坎坷曲折,得到了最终的结果,留下给你的是,你对其人生的思考,你对其思维的斟酌,你对其书中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的分析。读一个人的书,你是片面的,多十个人的书,你是可参考性的,读一百个人的书,你就可以集大成。
虽然经历的年代不同,经历的境况不同,经历的时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灵魂思想,这种思想在每个时代,每种不同形式的种族、文化中都是相同的。以前读书时,老师曾经讲过,每一门学问学到最顶端的时候你会发现,都是想通的,物理你学到最顶尖的时候,你会悟出文学的道理,同样文学也是,大道至简。如果你还在为我说的这句话而纠结,那么恭喜你,你还没有达到顶峰,你还有很多机会与时间去磨练你自己,你还有很多书可以去读。
读书与做人有什么联系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书就是读书中叫我们做人的道理。好书就像一位好老师,自然会教会我们做一位与人为善的好人。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为什么要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第一,过去的知识,是祖宗们留下的遗产,我们继承了这份遗产,可以缩短我们的工作时间,有余力做别的事情。
第二,读书是为了读书,不读书不能读书。我们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读书,怕读难书。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奴隶或向导,我们才能够打倒难书,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乐"。若是我们有了基本的科学知识,那末,我们在读书时便能左右逢源。我再说一遍,读书的目的在于读书,要读书越多才可以读书越多。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思想可分作五步。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问。吃饭拉屎不用想,但逢着三叉路口,十字街头那样的环境,就发生困难了。走东或走西,这样做或是那样做,有了困难,才有思想。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究竟困难在那哪里。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决,这一步,俗话叫做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采用也不行,必须要挑选。但主意太少,或者竟全无主意,那就更没有办法了。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方法。要想到这一个方法能不能解决。若不能,那末,就换一个;若能,就行了。这好比开锁,这一个钥匙开不开,就换一个;假定是可以开的,那末,题就解快了。第五步就是证实。凡是有条理的都要经过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