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小儿急诊症状怎样辨别,小儿急诊症状怎么辨别

七月网2430

大家好,小儿急诊症状怎样辨别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小儿急诊症状怎么辨别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小儿急诊症状怎样辨别和小儿急诊症状怎么辨别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小儿急诊症状怎样辨别,小儿急诊症状怎么辨别

小儿急诊症状怎么辨别

小儿急诊症状怎么辨别?

小儿出现一些危急症状时,需要挂急诊进行处理,常见急诊症状有发烧39以上、惊厥、呕吐、剧烈腹痛、喘憋等。

通常情况下,小儿发烧达到了39以上,服退热药体温不降,精神差,此种情况需要立刻就医诊治,将高烧退下去,所以需要立即挂急诊诊治。小儿虽然不是高烧,但如果出现了呕吐不止或腹泻不止,也需要立即就医诊治纠正脱水。而如果小儿出现拒奶、吐奶、精神差,也要及时就诊。小儿出现了抽搐,此时需要立刻挂急诊进行治疗,避免这些状况带来缺氧引发严重后果。另外,如果小儿出现了意外,如外伤出血、跌倒撞头、烧伤、烫伤、气管异物等意外,这些情况需要立即挂急诊处理。小儿出现腹痛或喘憋等,持续加重,都要看急诊。对于不会表达的小儿,其异常的哭声或者精神差、不吃奶等都是一些异常情况的提示,需要特别的警惕,应该立即挂急诊进行治疗。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刘志娟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小儿急诊是由什么引起的

幼儿急疹一般会连续发热三四天,等发热退后才会出皮疹。但许多家长往往在孩子发烧的几天里,带着孩子天天跑医院,这样是不可取的。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只要按照医嘱在家护理,三四天后孩子就会慢慢好起来。幼儿急疹起病急骤,常常是刚才还好好的,一会儿就烧起来了,尤其是小儿睡前一切正常,夜间突然发热,而且高热不退,许多家长很担心。发热时孩子身上不出皮疹,发热退后才出皮疹。也就是说,小儿持续发热3~4天后,体温退了,身上会看到一些皮疹出现,其皮疹呈淡红色、针尖大小,最先见于躯干,然后延及全身,躯干最多,颜面、颈部也可见到,1~2天即可消退,退后皮肤上不留斑痕,家长不用担心。幼儿急疹是一种较轻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弱,一人一生只得一次,成年人不得,甚至1岁以上的小儿也不会得,它只发生在半岁左右的婴儿身上。得了幼儿急疹,应该先到医院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按时给小儿服药,在病情无大变化的情况下,不必因发热不退而天天跑医院。应注意多给孩子饮水,要饮热水,或热米汤,让孩子出汗。只有出汗,体温才能退。小儿急疹的主要症状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发热,甚至高烧39度,40度,还伴有腹泻等症状,大概三四天,烧退以后就会出现玫红色的小疹子,这就是小儿急疹。宝宝急疹,就是人们常说的“烧疹子”,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染,常常在托儿所内传播,冬春季节最常见。发病年龄一般为生后6个月到两岁。宝宝急疹的特点是“烧退疹出”。患儿突然高烧,体温可升至39--41度。患儿虽有高烧,但精神很好,有的可有轻微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高烧一般持续3--5天,体温便突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或疹出热退。疹子的特点是全身散在小红斑点,躯干较多,面部、肘膝以下较少。皮疹在24小时以内出齐,经过1--2天就可以完全消退。疹退后不留痕迹。出疹子的同时伴有脖子、耳后、枕后的淋巴结肿大,但无压痛,热退后持续数周逐渐消退。幼儿急疹在皮疹出现以前,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给予消炎、退烧、止咳等治疗。家长不必担心,不会耽误患儿的病情,因为幼儿急疹一般很少有并发症,是一种急性而预后良好的出疹性传染病,患病后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了解了幼儿急疹的特点后,就会觉得幼儿急疹并不可怕,当6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不明原因的高热时,要想到有幼儿急疹的可能性。不必因高热不退而频繁的去医院,避免交叉感染上其它疾病。要注意让患儿多喝水,吃易消化的流食,高热时及时服用退烧药,以防发生惊厥。当疹子出来后,病也就算好了。(一般在这个年龄段,只要宝宝突然发烧两天的,都可以怀疑宝宝得了小儿急疹。宝宝发烧不用急,先物理降温,用冷毛巾给小家伙降温。一般出汗后,就容易温度降了。如果温度回复正常体温后出红点点,就一定是小儿急疹了。这时妈妈们就不用担心了。因为这种病是一出疹,病就是快好的了。)

小儿急诊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1.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a.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b.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c.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d.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f.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g.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小朋友的血常规

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小儿急诊症状怎样辨别和小儿急诊症状怎么辨别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