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知识,包括中职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高考语文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语文知识点如下: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语文怎么分配时间最合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是什么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
(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11)惧有伏焉。(《崤之战》)
动词埋伏处在了宾语的位置,必须活用为名词伏兵。
三、形容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要么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同时,形容词不能处在宾语的位置,如若处在宾语的位置,则活用为名词。
(12)(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以上三例,都是形容词作谓语,且都带了宾语,(12)可直接活用为动词与交好,但(13)、(14)却不能直接译为着急我、羞耻这件事,而必须分别活用为使动和意动,分别译为使着急、以为羞耻。
此外,数词也有活用现象,也可以用分析语法的方式加以判断。
(15)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16)二三其德。(《诗经·氓》)
分析语法,(15)中的四处于谓语的位置,故活用为动词成为四个人。(16)中的二三也处于谓语的位置,但后面带了宾语,故活用为使动,使二三,即不专一。
<<<
语文怎么分配时间最合理
开考后前5分钟
1.发语文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语文试卷,要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语文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开考后前30分钟
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语文客观选择题前两题(3-5分钟),语言表达题需要5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文言文需要15-20分钟时间,选择题一定注意排除法,加大语境意识。翻译题要注重直译,逐字逐句落实。
2.语文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开考后30-90分钟
1.语文第三题诗歌鉴赏,注意根据老师的指导读懂诗歌大意。然后读题、做题。时间大约6分钟。第四大题,名句填空最多4分钟。把这两题控制在10分钟之内。
2.第五、六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3.每年高考语文都实行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
一是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画;
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扫描无效,判分为零。
最后1个小时
语文作文时间要确保55分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形成文字。
<<<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是什么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银、铜、铁、锡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岁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麦、豆
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必考重点知识归纳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最全复习备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详解
★有关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梳理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总结
var_hmt=_hmt||[];(function(){varhm=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hm.src="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高考语文考哪些知识点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
一、语言知识
(一)语音
1、难度有所降低,不故意为难考生。近几年的“对中选错”的命题思路,与以往的“错中选对”相比明显降低了难度。
2、注重异形同音汉字的误读和多音误读现象。
3、读音的字都是在声母或韵母上有所不同,不涉及声调问题。
4、词语、成语中难读字的读音要高度重视。例如“盥(guàn)洗”、“霰(xiàn)弹”、“饮鸩(zhèn)止渴”、“暴殄(tiǎn)天物”、“卷帙(zhì)浩繁”。
(二)汉字
1、考查使用频率高且错误率高的词语。它们或音同、或音近、或形似、或义近而容易混淆。
2、词语与成语、熟语字形一并考查。
3、陈述句子中辨别错别字与词语组合式辨别错别字,交替命题。以后者的词语组合为重点,因为后者的考查面较前者大。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将纳入考试范围。
(四)词语
1、同义词、近义词、虚词的辨析仍然是词语考查的重点。
2、词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均以当代使用率比较高的词语为主,内容涉及到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哲学、体育诸多领域。
3、成语的考查仍然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纵观近十年考查的42个成语。其特点如下:
①感情色彩的误用。如“无所不为”、“处心积虑”、“趋之如鹜”。
②适用对象的误用。如“美轮美奂”、“炙手可热”、“洗心革面”。
③望文生义的错误。如“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
④容易混淆的成语。如“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
⑤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如“苦心孤诣”、“灯红酒绿”。
4、考查的词语在常用与非常用之间。命题不太涉及生僻词语,但一些稍微生僻的词语也会考查,如“颐指气使”、“发祥地”。
(五)病句辨识
1、“搭配不当”题是每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率最高的。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是经常出现的。
2、修改病句,也是经常出现的,常常放在Ⅱ卷中的语言运用题中。
3、病句题来源于当前的报章杂志。
4、辨析病句的方法。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涉及到的实词、虚词,越来越贴近教材。
2、文言文试题在变化中求发展。
①双文本的阅读测试,信息量因此而增大。
②语言题与内容理解、分析题比例由3:2发展为2:3。
③试题中“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设题明显。
3、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
②文言句式、关键词语是翻译的重点。
③文言句子的翻译侧重议论色彩的句子。
(二)背诵默写
1、课本名句。
2、一些课外常见的、常用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能激励人向上的名句,这些名旬应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化内涵丰富且脍炙人口。
(三)古诗鉴赏
1、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
2、往往借助古人的评点展开赏析。
3、采用一个开放性较强的主观性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1、社会科学类文章与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理解、判断、推断的能力。偏重于抽象思维的考查。
2、文学作品阅读,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偏重于形象思维的考查。
3、形象思维考查的内容及特点,散文考查的可能性最大,但小小说值得重视。
形象思维从设题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较抽象语句的理解。
②形象的认识与把握。
③隐含义的挖掘。
4、科学类文章阅读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
①偷换概念。
②悖设因果。
③颠倒主次。
④扩大外延。
⑤改换性质。
在设置正确选项时,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法。
5、文学作品阅读:
①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是重点,又是难点。
②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对一些主观性强的题目进一步突出开放性。
③加大现代散文阅读的难度。
四、语言的运用
(一)仿写、扩写、缩写
仿写:
1、每年命题的仿写句,大都在二至三句,形式多样。
2、仿写句大都围绕比喻、对偶、排比、反问等修辞格命题。
3、仿句侧重于正反意义的命题。
扩写:
1、扩展语句、重在围绕主题词展开。
2、扩展语句题与中学生活关系紧密。
缩写:
压缩语段题大都围绕“新闻”设题。
(二)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的考查:对多余词语的删除。依据保留必备词语而不产生异义的标准。
连贯的3个条件: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连贯题常考常新。
得体大都侧重在人与人的称呼上,语境的场合上.情感的色彩上。
今后要注意的形式:
①将表格内容转换为文字表述。
②对对子。
五、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
在内容上,高考作文的题材应该尽量开阔,触及的面应该尽量宽广。在形式上,将继续坚持“三自”方针.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
(二)高考作文的限制性原则
话题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在写作要求方面限制性也较以往有所增强,有效地起到了抑制、减少乃至杜绝宿构、套写、抄袭的作用。
(三)培养发散思维,强调辩证意识
发散思维与求同思维是一对矛盾。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十分强调话题的发散性、多元性、辩证性、多角度、立体化。而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意味着辩证思维的作文开始回归
关于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中职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